中国书协于8月29日至31日在郑州举办第六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引导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文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在座谈讨论中,学员们结合专家讲座和学习心得进行了认真热烈的交流。书画家周伟通过座谈发言畅谈了如何成为新时代一名合格的书画家:必须讲政治、接地气、去铜臭。
一要讲政治。书画家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方向上清醒、思想上敏锐。作为一名新时代书画家,只有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才会有豁达胸怀和全局意识,“任凭风浪起,自有主心骨”。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社情民意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书画家如果不讲政治,在创作上就没有着手点、出发点,就难以落到实处,甚至可能与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艺术伦理相违背。
因此,只有讲政治、顾大局、有觉悟,书画艺术界才能高度团结起来,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统一步调、紧跟时代,确保党的文化艺术工作处处都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在书画艺术导向上不出现偏差。
二要接地气。真正的书画艺术应该是以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应该是接地气的。只有接地气,才能树正气;只有接地气,才能得清气;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首先,接地气必须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书画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阳春白雪,更要心系基层群众。“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其实,好的作品可以“曲高”,但不可“和寡”。书画艺术是高雅的艺术,但高雅是指格调高,并不是指价格高,让普通百姓高不可攀。历史上,大凡经典名作都是既能让专家叫好、又让百姓称赞的,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书画艺术作品“曲高”能保持高品味、高水平,但“和寡”会因失去根基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接地气需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适当地包装、宣传、炒作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缺乏扎实功力的书画家难成大家,低水平的书画作品不会有生命力。书画家是靠作品说话的,如果作品为平庸之作,再多粉饰也难使作品流芳千古。
其三,接地气还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要保持平常心。翻开中国书画历史的长卷,名垂青史的大家名家往往都是谦谦君子,所以每个书画家应为自己准确定位,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而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三要去铜臭。书画艺术一旦沾上了铜臭,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方向。一些书画艺术家错误地认为,其作品的价值就体现在“钱”上,权高位重的书画家作品值钱,知名度高的书画家作品值钱,据报道某落马高官的书法作品标价千万元,也就见怪不怪了,钱的重要性现在连书呆子气十足的艺术家也开始懂得了。
究其原因,一是金钱亵渎了书画艺术。当前书画艺术市场有一个怪现象,买画的人不懂画,懂画的人不买画;不懂画的人可能有钱,而懂画的人大都没有钱。于是造成了市场价格的颠倒。一些劣质作品可能卖大价钱,一些真正的优秀艺术作品反而价钱甚低。于是,在社会上公然流行,认为“卖大价钱”的画才是“好画”。
二是部分媒体扭曲了书画艺术。一个大电视台的某部门,有人四处联系包揽一些书画家的专题节目,动辄收取上万元费用,据说大都进入了包揽者的腰包。报刊杂志不少编辑、记者对书画艺术根本不懂,要鉴别书画家的水平高低更无从谈起,于是只要给钱就上版面。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看上了版面、上了电视,误以为准是了不起的书画家,反正大多数人也不懂艺术欣赏。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三是少数专家误导了书画艺术。中国的书画艺术批评家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常常胡乱吹捧,缺乏对书画作品的学术性批评与严谨讨论。“专家”们的误导,更增加了中国书画市场的混乱,导致艺术市场上主要讲书画家名气,名气大了,不管作品好坏,就有人肯掏钱,但害苦了那些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书画艺术家。像四川的陈子庄(即石壶),一生穷困潦倒,一副画还换不到一壶酒,他死后却被美术界公认为艺术大师;梵高生前一张画都没卖出去,死后却卖出惊人天价。这说明,没名气的书画家不见得不是优秀艺术家。我们应为这些实力派书画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使他们脱颖而出,才能使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淹没,才能真正体现出我党正确的艺术导向,才能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