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日前发布10年来最新考古成果
2016年08月18日 07:58:00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马黎

CshKGFe0hLqAVN9bAAJXOZyJVe4153.jpg

  中国美院学生在枫洞岩窑址捡到的“官”字款瓷片,现已复原成为“洗”,盛水洗笔的器皿。

  说到龙泉青瓷,大名鼎鼎,2009年就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龙泉窑窑址最密集的地方,自然在浙江丽水龙泉市境内。前不久,关于龙泉窑的最新考古成果出来了。

  8月4日,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会,在浙江省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并首发了《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成果报告。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大窑枫洞岩窑址进行了发掘。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窑址最大的发现,可以这样说:枫洞岩窑址出土的器物中,瓷器上发现刻有五爪龙、“官”等字款,确定了枫洞岩窑场为明初奉旨烧造宫廷用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两个:明代和奉旨。

  历史文献曾经提到,明代初期,龙泉窑曾经为宫廷烧制瓷器,但考古专家一直没找到“证据”,这一次,地方找到了,就是这个枫洞岩窑址。

  那么,它是官窑了?然而并不是。

  为什么?

  昨天,记者从杭州出发,经历6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枫洞岩窑址,寻找答案。

  机缘巧合

  美院学生10年前捡到“官”字瓷片

  先给大家定位下这个窑址。

  “大窑”指的是大窑村,在龙泉市西南方35千米的琉华山下。这个地方,在宋元及明初就是龙泉青瓷的中心窑区,大窑窑址群目前能确定的窑址数量超过80处。

  枫洞岩窑址,在大窑村北约1500米的峡谷中,一路上,山林茂密,谷底溪水长流。带记者采访的龙泉市文保所副所长周光贵指着山上说,这里到处是密集的瓷土,所以为这个窑址提供了丰富的燃料和原料。

  沈岳明,此次发掘的领队、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他曾经向考古所前辈牟永抗——也是钱报“文脉”栏目采访过的考古大家,请教龙泉窑的考古工作。

  牟先生担心,生产典型的龙泉黑胎青瓷的溪口瓦窑垟窑址,自民国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盗掘,原生地层堆积恐怕已经无存,所以建议他先从晚段做起。于是,沈岳明决定从明代做起。

  但是,问题来了。

  传统观点认为,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在宋元,元代晚期已经开始衰弱,明代龙泉窑的质量,还会好吗?

  沈岳明心里还有一个大疑问,也摆到了面前。

  洪武时期,处州(龙泉古属处州)就开始承担为宫廷烧造瓷器的任务了。《大明会典》里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处州(龙泉)和饶州(景德镇)一样承担了“宫廷定制”的任务。而且,《明宪宗实录》里明确写到,天顺八年之前,宫廷的内官还要下来监督。

  朝廷下订单,还有内官督陶,这是景德镇御器厂的“规矩”,而且,考古也发现了实证。那么,龙泉的御窑厂,所谓“处州官窑”,究竟在哪里?

  沈岳明一直不知道。

  记者在去枫洞岩窑址的路上,经过一个名叫“官厂”的地方。周光贵说,这是老百姓一直在叫的名字,似乎暗示了此处的尊贵身份。但谁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叫。

  巧的是,上世纪50年代,考古专家也曾在这里发现了类似元明时期青釉刻花厚釉产品(官窑的特征),但当时,并没有与文献记载对应起来。

  就这样,大家似乎一直在错过,直到2006年。

  那年,枫洞岩窑址发生了盗掘。更巧的是,沈岳明有一个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的学生,在枫洞岩捡到了一块很小的瓷片,底部居然刻了一个字:官。他把这个瓷片交给了沈老师。

  必然和偶然,促成了那年枫洞岩窑址的发掘。沈岳明拿着这个瓷片,在窑址发掘时,找到了瓷片的“兄弟姐妹”——口沿、腹部,复原了它,这是一个洗,就是盛水洗笔的器皿。这也是枫洞岩窑址内,唯一刻着“官”字款的洗。

  不是官窑

  而是皇帝的定制款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展示陶瓷生产工艺流程的作坊遗址,淘洗瓷土的淘洗池,还有储泥池等等配套设施,全都完好保留。

  周光贵说,烧制器物时,下面都有个垫饼,它的上面密密麻麻写了窑工的笔记,比如“三样三个花,二样碗五个花”,窑工怕忘记,就写在了上面。

  用考古专业术语来说,这些笔记,反映了宫廷用瓷“制样须索”的主要生产方式,说白了,这就是作为买家——皇帝在淘宝拍下的定制款。

  沈岳明说,这个“制样须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面的意图”。

  除了“官”,瓷器上还有“永乐九年”、“永乐辛卯”等非常明确的指向明代的纪年。而“五爪龙”的刻花,在明代,只有皇帝才能用。

  除了这些铁证,之前记者提到,除了龙泉,景德镇也同时接下了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单子。事实证明,此次枫洞岩窑址发现的瓷器,与景德镇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上基本一致。

  似乎,所有的一切铁证,都在把枫洞岩窑址往“官窑”上靠拢。但,答案是否定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说,官窑,完全是宫廷自己组织生产,自己管理,自己控制产品流向。而这里发现很大一部分的瓷器,是普通的民用器物,胎釉质量比较差,且流向了商品贸易市场,比如南京、杭州,以及海外。此外,枫洞岩窑址里,出土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姓氏铭记,如顾氏、李用记号、山中人等等,这在官窑窑场中是不应该出现的。

  “官窑绝不可能有不同的性质,而且,如果全烧造官用器物,没有必要再刻‘官’字了。像南宋官窑、景德镇御窑厂就没有‘官’字名款。”沈岳明这样说。

  但不管怎么样,为明代宫廷定制龙泉窑的地方,无疑找到了。而发掘出土的数以吨计的瓷器中,那些高质量的洗、梅瓶、执壶、盘、碗、高足杯,曾经也为朱元璋和朱棣所赏用。更重要的是,这也打破了人们过去的陈见,说明浙江龙泉窑的兴盛期延续到了明代早期。

  “龙泉窑在明代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址也应不止一处。既然在大窑村,还有‘官厂’的明代窑址遗存,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沈岳明说。

  (感谢龙泉青瓷博物馆馆长周晓峰、龙泉市文保所副所长周光贵,对本次报道的支持)

标签: 枫洞岩窑;龙泉窑;官窑;青瓷 责任编辑: 张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8182825986645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