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雯 章咪佳)8000年前,跨湖桥人已经驾一条独木舟,沿钱塘江追潮。
6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以卯榫筑屋、植稻、纺织。
1200年前,唐朝人船载瓷器,跨东海,往返不同的国度。
如今,走进萧山、慈溪、宁波等地的文博机构,看那些经数千年遗留下来的船桨、房屋构件、稻谷堆积、瓷片……可见浙江先民的创新精神,自文明之始一贯而来。
创新不止于“器”,更不限于过去,当宁波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诺贝尔医学奖名动于世,当杭州人马云依靠互联网创立一个全新的商业帝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创新的承接,并循序而见其可期的未来。
但当浙江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新的机遇与挑战摆在面前。
理论创新带来智慧的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境界,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有一番这样的论述:“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再看浙江,文化基因中的创新禀赋,由这个时代的创新理论引领、创新战略护航,浙江发展的点滴中,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创新样态——
2010年至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558家增加到770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1668.4亿元增长到27125.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从494.23亿元增加到1130.63亿元,占2016年GDP比重的2.43%。2017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34万亿元,同比增长8%。
这些数字,由几大创新合力而成。其背后,是浙江创新的细节。
在杭州余杭,我们探访了贝达药业,丁列明和他的科学家团队说,对于企业而言,配套的创业氛围与环境是十分珍贵的——这不仅指贝达药业的所在地,也是整个浙江对于企业创新的支持。
在余杭的梦想小镇,用创新手段、拓展思路和服务特色,酝酿着“互联网创业+资本”的化学反应。
在滨江的浙江科技大市场,技术与需求各觅“良缘”,在平台化操作的转化中,碰撞出火花。
而浙江各县市的一家家企业,不论“高大上”,还是“小而美”,都在步步夯实的行进中,一直把控着最为擅长的领域,而其转型的方向,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力。
在杭州图书馆,因为新技术,图书馆的阅读延伸到家庭与书店。只有如此,全民阅读的倡导,才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在对这些样本的近观中,可以发现,过去5年,浙江继续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这四个层面着力,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每一步都走得接地气。
10月11日,颇受外界关注的2017云栖大会又传来重磅消息——阿里集结全球多位顶级科学家成了“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未来3年研发投入1000亿人民币。首任院长张建锋说,这是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进步的责任。
千千万万的浙江人,也正如此追求更富生命力的未来。他们的创新,不止为新而新——包含技术,也包含理念,深具人文色彩,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