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河长制”治水到城市垃圾分类处理 美丽守护者说: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7年10月15日 07:53:0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郑琳 王湛 通讯员 张凯凯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琳 王湛 通讯员 张凯凯)美丽浙江建设,老百姓理所当然要关心,政府理所当然很重视。

无论是每天奔波于城市每个角落分类处理垃圾的环卫工人,还是足迹遍布全省巡河的河长们,作为美丽浙江的主要创造者和守护者,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一直做在细处。我们平时看不见他们,但我们看得见他们的工作成果。

曾经泛着臭味的河水,有人在钓鱼了;城市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了;就连垃圾填埋场,都被打造成了生态公园,游客来了……

对于这些,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 王以淼

因水而兴的浙江,怎能有臭水

浙江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治水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2013年,浙江发生一起著名的“游泳河”事件。杭州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增敏在微博上称,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仙降街道一河流工业污染严重,如果环保局长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他就拿出20万元。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说明,对于河道水质,老百姓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王以淼说,“省委从那时候就开始下决心,要像‘三改一拆’一样来治水。”

这就是后来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014年,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路线图、“三步走”时间表,争取用7年时间(2014-2020年)实现治水“质变”,还浙江一个山清水秀。

王以淼说,面对难题,浙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之路。

在全国率先推行,并获得巨大成效的“河长制”,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核心制度。

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总河长,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本地区的总河长,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联动的河长制架构,并向小微水体进行延伸,实现河流全覆盖。目前,全省有省级河长6名、市级河长260名、县级河长2772名、镇级河长19358名、村级河长35137名。

“河长负责的河道,要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河长要对自己管辖的河道有多大的汇水面积,有多少排污口、污染源、垃圾堆放点等等信息一清二楚。河长每天要巡查,这不是走一圈就完事了,必须要能发现问题。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要把问题汇报,并督促相关部门解决。”

河长制的有效推行,最终形成“全民治水”的大趋势:妇联有“河嫂”,团省委有“河小二”,全省公安机关建立了与“河长制”相配套的“河道警长制”,“甚至现在还有企业认领的河道,出现企业河长。”

今年7月28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河长制的地方性法规。

3年多时间,全省治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河道“黑、臭、脏”等感官污染全面消除,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变成了一条条景观河、风景带。2017年上半年,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81%,比2013年上升17.2个百分点;劣Ⅴ类占0.9%,比2013年减少11.3个百分点。

通过治水,全省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日益明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2013年的57.6%提高到2016年的76.7%。过去3年,全省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均达到96%以上,对治水成效给予了普遍赞誉。

杭州市环境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姜俊

城市垃圾的末端处理,从未放松

“垃圾是城市中最小的事,却也是最大的事;处理垃圾是最脏的事,更是最难的事。”2016年度杭州市环境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这既是整个天子岭静脉小镇中工作者们的真切体验,也是他们的心声。

杭州市环境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姜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城市垃圾的末端处理举足轻重,唯有天子岭的每个成员都肩负起这个责任,才能让整个静脉小镇真正像人体的循环系统一般流畅运转。

“夏天是天子岭最难熬的时候,高温、高垃圾量给天子岭带来的不仅是考验,更是‘烤验’。”姜俊告诉记者,在阳光照射下,填埋库区覆膜表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钢板路的温度更是能上升到70摄氏度之多,参与覆膜的工人们双手即便是戴着手套,也依然会被烫出水泡。“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凝聚在第一线,守护着整个天子岭,也守护着整个杭州。”

为了保障城市出口安全,天子岭用“小镇”这条特殊的路来破解杭城垃圾难题。从一个传统的垃圾填埋场开始,天子岭经历了综合处理场,静脉循环产业园区,直到静脉小镇的蜕变。“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可以不到国外去参观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直接到杭州天子岭来参观就行。”让天子岭成为中国垃圾处理行业的模板和标杆,这是姜俊的愿望,而现在的天子岭静脉小镇,正稳步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我觉得天子岭静脉小镇可以用三个‘特’来概括。”回顾了这五年来天子岭的垃圾末端处理成就,姜俊做了以下总结:用特别的办法(以静脉小镇为载体),破解特别的难题(垃圾围城的难题),打造特别的典范。

“黄、绿、白三种颜色的清洁直运车,如今成为了杭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原本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垃圾场,现在也成为了杭城的一个新景点。每年前来参观我们‘跟着垃圾去旅游’线路的游客数以万计,这足以说明天子岭的变化之大,影响之广,也足以证明我们确确实实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姜俊说。

“跟着垃圾去旅游”是杭州市环境集团宣传环保理念的一块金字招牌,通过让游客与静脉产业零距离接触,来了解垃圾治理的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前来参观的游客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能为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出贡献,姜俊觉得成就满满。

这便是积极引入文化、旅游业的天子岭静脉小镇,是真正鲜活的,并能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特色小镇。


标签: 治水;小镇;美丽浙江;建设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0153937068458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