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浙歌庆祝建院60周年
2017年12月09日 12:35:5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刘慧

  浙江在线1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从1957年到2017年,那一扇扇60载岁月的记忆之门承载了什么?

  从1957年到2017年,那一代代浙歌人传承到今天又是什么?

  那就是对艺术的情,对艺术的梦,对艺术追求始终不变的初心——2017年是浙歌诞辰60周年,期间共有六大系列、36个项目41场精彩演出先后上演,而最核心的“建院60周年主题晚会”12月8日晚在浙江音乐厅上演。

  江南春早 春雨无声

  60年前,这批来自农村、工厂、基层各条战线的青年男女,怀揣着梦想汇聚在此,推开艺术的大门——从1957年到2017年,这一场以友情、亲情、回忆与理想贯穿始终的音乐会将推开一扇扇记忆之门,以“初心”为序、分为“我们一起走来的路”“我们一起奋斗过的事”“致未来,我们共同许下的愿”“曙光路上”4个篇章,将浙江歌舞剧院这60年中所有的足迹与感动,向你娓娓道来。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浙江歌舞剧院在成立之初名为“浙江民间歌舞巡回演出团”,是来自民间普通歌、舞、乐爱好者共同成立的民间演出团。他们走遍浙江、访遍全国,将具有浙江风情的精彩节目送给各地的人民群众,演出团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立浙江歌舞团,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本场晚会的艺术顾问邵仲凯这样描述一路走来的浙歌:“来自百姓为百姓歌唱,来自基层为大地欢舞”。

  此时此刻,一曲“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的《早晨》唤起我们儿时的记忆。我们从小听着这首曲子长大,赵松庭先生是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笛王",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赵老不仅在演奏、创作、理论及竹笛制作工艺均颇有建树,更重要的他还是优秀笛子教育家,中国笛子演奏家无不出于他的门下或经他指教。他心怀坦荡,几代浙歌人无不以他为傲。

  听,笛子奏出不一样的江南新清的《早晨》——国家一级演奏员蒋国基,师从于赵老。蒋国基曾任浙江歌舞团民乐团团长,创作改编有《水乡船歌》《采桑曲》《忆江南》等数十首笛乐作品,亦是巨笛发明者。

  听,老艺术家谭丽娟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多么打动人。她1956年加入浙江民间歌舞巡回演出团,还有“刘三姐”董夏琴,她们都是浙江家喻户晓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歌剧形象,活跃在舞台上,从事声乐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看,浙江舞蹈界“女才子”沈培如今已经81岁,不仅创作了《小霓裳》等舞蹈作品,还创作了大型舞剧《乾坤四令》。舞蹈教育上也颇有建树,学生王秋艳已成长为国家一级导演。沈培老师退休后定居美国,继续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庆典晚会上,浙歌的老艺术家们重新站上舞台,带我们回忆过去的零零总总,向观众们展示浙歌历史上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精彩节目。

  传承有续 后继有人

  时光似水,忆往昔六十载风雨同舟路;岁月如歌,看今朝浙歌人再谱新篇章。

  也许,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是在缅怀——“江南笛王”赵松庭、“民族音乐之魂探索者”钱兆熹、“江南田园舞蹈诗人”孙红木等浙歌的著名老艺术家,向为浙歌作出贡献的老艺术家们致敬。

  看,被誉为“江南田园舞蹈诗人”孙红木先生的江南舞蹈创作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台上3位领舞演员殷放、陈春燕、傅黎萍均是该节目第一代舞者,现今都已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在今天,“民族音乐之魂的探索者”——已故钱兆熹先生在从艺漫长的近60年中,创作的多部交响诗、歌剧、清唱剧、舞剧、文响乐、交响合唱、民族器乐等音乐作品。他不断拓展音乐创作与技法的思维空间、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创作一批深具有影响力的民乐作品。“扬州慢”“原始狩猎图”“西湖寻梦”“双声恨”等多件作品相继获得文华大奖,浙江省鲁迅文艺突出成就奖以及海内外多项音乐大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歌的新老演员们把上世纪50年代、60、70年代,以及最终版本的《采茶舞曲》,同时搬上舞台,以经典的变迁展示浙江歌舞艺术的发展史。这个节目,就是几代浙歌人共同的使命延续。它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G20文艺演出中率先亮相,以独特的浙江方言融合越剧唱腔形成浙江符号。经叶彩华老师演绎的《采茶舞曲》版本,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教材。

  在过去的60年里,浙歌创作出品了一系列浙江风格的歌、舞、乐,许多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一系列奖项。“浙歌每一步,我们都走得真心实意。”晚会艺术顾问邵仲凯如是说。

  随着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高度重视,对浙歌而言,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高校毕业生加入,演员的专业素养日益提高。

  溯本求源 文化自信

  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集体,是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是浙江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国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下设声乐表演中心、舞蹈表演中心、民乐表演中心、彩蝶女乐队、合唱团5个专业团体,拥有各类艺术人才近300名。

  60年来,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在音乐、舞蹈这块艺术园地上辛勤耕耘。《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进教材。《舟山锣鼓》《幸福水》《织网舞》《水乡船歌》《嘉善田歌》《春江雨》《养蜂小妞》《采桑晚归》《花间曲》《六月柳》等众多富有浓郁江南风格、广受观众欢迎的优秀节目,每每成为全国各专业院团争相学习的样板。期间涌现出民乐演奏家赵松庭、钱小毛、蒋国基、杜如松、詹永明、许奕,作曲家钱兆熹、翁持更、王天明,编导孙红木、邵仲凯,民歌演唱家谭丽娟、叶彩华以及刘福洋、严圣民、郑培钦等中青年艺术骨干。不少作品和演员先后问鼎国家级艺术奖项。

  改制后,剧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排民族歌剧《青春之歌》、民族舞剧《王羲之》、小舞剧《生命舞迹》、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等优秀作品,获得广泛赞誉。多部作品及多人在“中国艺术节”、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浙江戏剧节”等赛事中摘金夺银,以及“评委会特别大奖”、“中国民族音乐百场巡礼”等殊荣。连续3次获得华东六省一市“金奖”、“特别大奖”和最高奖项“华东之星”。十多部原创剧(节)目及编导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民族歌剧《青春之歌》入选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同时被列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重点项目。。

  浙江歌舞剧院董事长王文龙感言:浙歌60载是浙江文艺事业发展的一段历史、一个缩影、一份荣光。尾声《曙光路上》这首歌曲,代表了新老浙歌人60年的坚守与传承,他们会带着初心,一直走下去。浙歌的艺术创作将扎根这一方水土,彰显浙江文化强省的自信与风采。

标签: 浙江歌舞剧院;文化;文艺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20945059140220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