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我省开展“三服务”活动已近3个月,本报记者进村入企问进展看成效—
服务是否送到了一线
2019年03月25日 06:41:38 来源: 浙江在线 调研组

  编者按:今年开始,我省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核心的“三服务”活动。近3个月来,服务有没有真正送到一线?群众的痛点究竟在哪里?基层到底需要怎样的服务?带着这些问题,连续两周,本报记者兵分6路,密集走访调研了开化、慈溪、临海、海宁等13个县(市、区)的22家企业、23个村庄(社区)、100余户农户。今天起,《深读》栏目推出“三问三服务”系列报道,首篇关注“三服务”是否到位、百姓如何评价?敬请垂注。

  3月21日,德清下渚湖街道九龙果园,“群众连心服务队”队员向果农讲解樱桃树疏花疏果等春季生产技术知识。 通讯员 王正 摄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梁国瑞 陈佳莹 施力维 肖淙文 王艳琼 通讯员 郑曦 吴莉莉 黄冰娥 陈伟超 邵滢)奔着基层的问题下去,带着百姓的笑脸回来。

  在“三服务”活动中,省委要求各级干部走企业、下基层、访民生,深入了解企业、群众和基层的痛点、堵点,企业、群众和基层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范围;企业、群众和基层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进一步为企业松绑、让群众受惠、使基层工作提速增效。

  无疑,这是我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是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一大抓手,更是对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能力与水平的考验和锤炼。

  一段时间下来,“三服务”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如何?各类痛点、堵点、难点有没有得到破解?各地群众又是否满意?

  连续两周,记者密集走访全省13个县(市、区),涉及22家企业、23个村庄(社区)、100余户农户。在走访中,企业主、基层群众普遍反映,“三服务”开展以来,干部主动下基层多了、回应诉求更快了、解决难题的措施更实了。

  针对企业反映的高峰期用电不足问题,3月21日,黄岩澄江街道负责人与电力人员一起踏勘施工点位,增加电力供应。 区报道组 周薇薇 供图

  服务是否到身边

  点赞:干部作风更扎实,回应诉求更迅速

  期盼:多到普通企业、村社调研和服务

  “干部作风更扎实了,回应诉求也更迅速了。”到达维达纸业(浙江)有限公司时,厂长李志林刚刚见完一拨干部。

  维达纸业所在的龙游经济开发区有大大小小540多家企业,物流运输车辆多,道路损耗快,交通事故多发。前不久,李志林向开发区干部反映这一问题后,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交警大队负责人等便组团到企业调研,承诺将于近期出具道路安全改进意见。

  在嘉兴秀洲,“三服务”活动办负责人蔡益兵昼夜忙碌,将从基层收集到的2万余个问题,汇总为垃圾清运、家宴中心等10余个大类,再分发到相关部门跟踪解决;在开化,县经信局副局长胡仕斌排摸出104家企业,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县局机关干部或乡镇干部,作为固定联系人,及时对接信息;在龙游,由县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与网格员等组成的262个团队,每逢周二都要到联系村访农户、听民意……干部们的悉心服务,收获了各方点赞。

  按照省委要求,“三服务”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而要下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真正了解和帮助解决突出问题。省委这一要求,各地干部执行得怎么样?

  一些干部群众反映,各地“三服务”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企业去得多、服务群众少;明星村社去得多、普通村社到访少。记者的调查走访,也印证了这一情况:此次调研的22家企业,干部到访率达100%,一些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平均有5个以上部门到访;23个村庄(社区),干部到访率达90%以上;100余户农户,干部到访率不到50%。

  采访中,海宁一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些担心”。“来访的干部一拨接一拨,座谈会一个接一个,占用了大量时间。”该负责人说,政府服务企业是好事,但是来得过于集中在部分重点企业,反而会加重企业负担,变成了坏事。

  省委要求,建立全面的问题清单、精准的落实清单、明确的责任清单,但有些县(市、区)对老百姓的诉求没有完全排摸清楚、梳理到位。一些基层群众盼了好久,也没有盼来想要的“服务”。

  “汛期将至,闸口再不打通,附近10多个村都要受淹。”这段时间,台州某村党支部书记郑某惴惴不安,去年8月起,金台铁路一项目施工,堆积的土方堵住了附近的闸口,导致排水不畅。此前,村里已将此事上报镇里,镇干部也多次与铁路部门交涉,但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在衢州某村,村民廖小位告诉记者,他们村海拔高、位置偏,不少留守农户缺少收入来源,希望能养蜂补贴家用。但周边蜜源林不多,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承担树木种植、养护的开支。廖小位说,1月以来,除了县组织部门前来了解过村干部任职情况外,还没见到其他干部入户。

  基层群众期盼,在今后的“三服务”活动中,各级干部更多一些亲自走、亲自看,亲自问、亲自盯,把情况摸得实之又实,真正了解老百姓所需所盼。

  记者沈晶晶(右一)在龙游一农户家调研当地“三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问题有没有解决

  点赞:一大批老大难问题逐一破解

  期盼:少搞套路,精准服务,重在解决

  走进慈溪周巷镇万安庄村,处处可见精美气派的联排别墅。村党支部书记宋忠华告诉记者,去年,村级集体资产已达5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但就是这样一个富村,每年,都要为土地指标“头疼”。

  “大量小微企业散落在村里,不仅影响村民生活,企业发展也很受限。我们一直想把企业迁出去,可就是没有土地指标啊!”让宋华忠欣喜的是,1月初,省、市领导进村送服务,了解村庄发展难题后,慈溪市经信部门多方协调,从附近的“众创城”划拨出35亩土地指标。不久后,万安庄村首批38家企业就将搬迁安置。

  “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多为办得好想办法”,这是省委对“三服务”的要求。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干部真心诚意为企业、基层、群众想办法,一大批老大难问题逐一破解,也摸索出不少好的机制和做法。

  例如,开化何田乡将“三服务”活动细化为“百日打卡”和“春笋行动”,要求47名乡干部在100天内实地走遍46个自然村,并提交“问题清单”,由此,残疾人照料中心、清水鱼养殖基地等破解老百姓民生、发展难题的项目陆续开工;德清进一步明确“责任清单”“落实清单”,要求干部在走访过程中现场发现问题,直接落实责任,避免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提升“三服务”效果……

  省委要求,“三服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就事论事、对症开方,把服务精准高效地落到企业、群众、基层的急需处。对照这一要求,部分地方在解决基层痛点、堵点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调研情况、解决难题不深入,导致干部转了一圈又一圈,问题依旧是问题。近3个月来,到温州一中型家电企业送服务的干部很多。但干部来得越勤快,企业负责人越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提什么诉求,每个部门又擅长解决什么问题。”他告诉记者,眼下,企业迫切需要在10月的广交会上,将公司展台面积从9平方米扩展到18平方米,“这关系着明年10%以上的订单量,希望能派专员下来面对面、一对一解决问题。”

  还有的地方,部门之间缺少统筹协调,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海宁农业种植大户张亚敏在周王庙镇陈桥村流转了1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水果。这些年,大棚一年年更新,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大量农业废弃物,塑料地膜堆成了占地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山。

  借“三服务”契机,老张向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反映了这件“烦心事”。当地干部也很重视,立刻联系一家公司,帮助运走了堆积的地膜。“但这样治标不治本啊,再有新的废弃物产生怎么办,其他农户家的地膜怎么处理?”老张愁眉不展,“农业、环保部门最好组团来,从源头和终端上想想办法。”

  与张亚敏一样,对于企业、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少人希望能少一些“花架子”、少搞套路捣糨糊,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考虑得细之又细。

  老百姓满意与否

  点赞:80%的受访对象表示满意

  期盼:经常“回头看”,跟踪服务到底

  群众满意导向,是省委对“三服务”的原则性要求。走访13个县(市、区),40余个企业、村庄(社区)后,记者发现,绝大部分老百姓从内心深处赞同和支持“三服务”活动。

  开化七一电器负责人余松永就是其中一位。这两年,通过“以商引商”,他先后说服5家上下游企业来到浙西,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链。但各家企业规模都不大,难以够上“县级龙头骨干企业”标准,一直无法享受低息贷款、投资返还、退税等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市场风险增大,企业面临重要关口,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余松永说,1月初,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先后到企业走访,县委书记亲自督办,经信局出台方案,将七一电器与华宝、珀力姆等6家关联公司合并成集团,列入县级龙头骨干企业,“多亏了‘三服务’,解了燃眉之急”。

  温州瓯海新桥街道新瓯社区里,国际华府小区业主、物业负责人、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为“三服务”点赞。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区消防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小区消防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但到底是哪方责任、谁来出钱维修?三方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3月11日,前来走访的区住建局、街道干部从社区书记黄苗苗处了解情况后,迅速邀请三方代表,梳理问题、明确责任。目前,初步整改方案已提交到相关部门。问题解决有望,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

  汇总分析记者收到的各方反馈,对“三服务”效果,老百姓满意率超过80%。但同时也有群众期盼,各级政府的服务能够更扎实、更精准。

  老百姓不满意,原因一是服务不够到位。干部来了,问题反映了,却始终不见下文。

  从前年开始,浙东某村干部就向上级反映,村里有150亩农田因水质、土质问题无法耕种,荒了10年,希望能调整规划、盘活土地。此次“三服务”活动开展,村里又向省、市有关部门提出这一问题。但整整两个月过去,只有街道分管农业的干部打电话来问询过。

  另一个原因是解决问题太敷衍。干部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精准服务“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不久前,桐乡高桥街道越丰村办了一场培训班,60余位村民参加了绿化保洁、保安服务等职业培训。这是桐乡市相关部门在“三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后,专门组织举办的。当地干部表示,举办培训班、招聘会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一贯做法,不过目前还缺少跟踪服务和数据支持。

  事实上,早在“三服务”活动开展之初,省委就已明确:“三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动辄就搞运动式、层层加码,而要掌握节奏、保持韧劲,注重经常性、常搞“回头看”,要在持续深入的服务中、在切实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当然,每项工作开展之初,有不足是常态。有短板,意味着有进步的空间。如何让“三服务”做深、做实、做精,正是当下所有干部持续要做的一门功课。

  三服务,干部的一场考验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郁建兴

  我省新年伊始启动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往深里做,脚踏实地推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也是省委向各级各部门传达的一个鲜明工作导向。近一个季度以来,“三服务”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浙江日报记者深入企业、群众和基层,寻找答案,值得点赞!

  从根本上讲,“三服务”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供需两方面的契合度。从供方来说,干部要真的到企业、群众、基层中去,要真的提供服务,要真的能够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都取决于与需方的契合度,也就是说,服务面向的是全部需方,或者排出优先顺序,而不能只去几家明星企业、几个明星村;服务需要针对真实需求,特别需要做到“雪中送炭”;服务需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取向,干部与企业、群众、基层具有“共情”是一个前提,但归根到底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相应地,要让“三服务”做深、做实、做精,对各级干部而言,是一场考验。首先,干部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企业、群众、基层是干部的天职。为什么在今天需要启动这样一场活动,是因为我们有不少服务不到位、需要予以改进的地方,需要干部们更加端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其次,干部要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辨识企业、群众、基层的真实需求,进而积极、高效、精准地回应和满足这些真实需求。最后,干部要能够解决企业、群众、基层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问题,这是赢得这场考验的关键环节。

  在“三服务”活动中要有担当有作为,就意味着干部们不仅必须为企业、群众、基层服务,而且还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标签: 三服务;服务;干部;走访;基层;海宁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1903/W0201903252409547615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