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首届“运博会”现场,嘉宾热议浙江运河之美
让千年运河文化流淌不息
2019年05月06日 05:39:1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宁

浙江在线5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文脉与思想,在绵延3200多公里的大运河上交融。连日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运博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沿线30多座城市的嘉宾畅谈文旅融合,共议传承发展。在这座古城内外,浙江也成了与会专家学者频繁提及的热词。

一条大运河,孕育和滋养了浙江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也为浙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今天,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浙江应该如何发力?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让运河文化融入当代社会?

运河之美

让浙里风景引人瞩目

在“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现场,记者遇到了前来参会的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行三人。该局产业发展与合作交流处的朱宇红携带一份嘉兴市大运河发展的规划,和与会嘉宾们交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经验。

“嘉兴是一座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虽然在历史上作为漕运的主要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大运河(嘉兴段)经过千年的开发与不断提升,至今仍发挥着泄洪、灌溉和航运的功能。”朱宇红告诉记者。

参会过程中,朱宇红将向长三角地区的兄弟城市重点介绍嘉兴着力打造的“一核十镇百项千亿”工程。“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与弘扬江南水乡文化,加强对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保护与合理利用,打造10个左右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运河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沿着古老的大运河,浙江之美声名远扬。当记者见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时,他正在向江苏的同行们推广杭州市拱墅区打造的运河文化广场。

这几年,范周走访过杭州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我看到一座座老的厂房被装点一新,重新发挥作用。我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借鉴,文创产业理应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中,为运河两岸注入新的生命力。”

运河之韵

让古老文化启迪未来

大运河浙江段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载着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生命力、浙江文化活力的重大历史使命。

早在20年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就已走过大运河沿线的多个城市,历史悠久的大运河浙江段给他留下特殊印象。“先辈们利用水势走向、地势特征,甚至让部分段大运河水由南到北逆势而上,这一凝聚着智慧的做法令人惊叹。”

千年运河文化绵延不绝,古老的智慧启迪未来。李栓科说,直到今天,大运河依然是“自带流量”的文化标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在历史上发挥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不可取代,大运河沿线的人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文化。

“大运河可能开辟了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著名作家、运河题材小说《北上》作者徐则臣说,如果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就会发现,大运河不止是一条河路。除漕运外,大运河对于中国的改变极其巨大,历史上,不少沿线城市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

运河之活

让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在浙江,大运河文化遗产数量多、分量重,共有11个河段、13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别占全部遗产段和遗产点的15%和22%。但是,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依然存在着文化遗产保护压力较大、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让大运河真正“活”起来?这是嘉宾热议的话题之一。

身为大学教授,范周一直倡导青年在大运河传承和保护中发挥作用。“未来,大运河的建设发展必然会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我们应该鼓励沿线高校的大学生做大运河的设计者、维护者。高校也应该把大运河的传承和保护纳入学生的通识教育中,把自己的产学研与大运河文化带有机结合在一起。”

大运河南北贯通,穿越多个自然地带、文化带,李栓科认为,这一自然特征赋予了大运河天生的文旅融合优势。“目前,大运河旅游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分级分类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们体验大运河从南到北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

2021年,一座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落户扬州。慕名而来的朱宇红希望,“运博会”期间能够学习、借鉴扬州保护大运河的经验,充分挖掘江南大运河文化。目前,嘉兴正在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朱宇红认为,这一国家战略必然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个整体的行动,我很期待大运河沿线兄弟地市一起努力,共同传承中华文脉。”

标签: 大运河;运河;文化;文化旅游;嘉宾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1905/W0201905062780847139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