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买书如山倒”的考古学者方向明拟了份书单——
读懂那片遥远的时空
2020年04月10日 04:33:3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严粒粒

  4月6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浙江入围的义乌桥头遗址、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园两个考古项目,分别源自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晚期。

  次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新石器考古书单》。作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在浙江工作的30年里,他参与大量重要考古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编写过诸多考古报告,还出版过不少书。

  书单洋洋洒洒万字有余,有理有据。得知初稿不过一个晚上便写完,记者一时间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得知方向明家中未有专门的书房,因为处处皆书、随手可取,总计藏书约2万册后,便觉理所当然。

  关于阅读,这位考古专家是怎样看的?如何拓展人文阅读空间,他有什么建议?记者专访方向明,感受“事成于精专”的道理。

  记者:和那些随性、感性的读书笔记不一样,这份一万多字的专业书单推荐,工作量不小。您是怎么想到要写的?

  方向明:前阵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除了值班轮班,我也被关在家里。一方面,终于有机会着笔写拖欠良渚博物院四五年的墓葬相关书稿;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大量阅读了。

  做考古,不但要读书,还要读好书、读对书。考古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但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研究从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汉唐宋元,研究的对象和工作方法会有所差异,这就决定了阅读范围的不同。比如,在中央一级的学科归属中,旧石器时代考古隶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不在社科院考古所。再比如史前到商周,只有出土材料和少量文献,而汉唐宋元考古则有浩瀚的历史文献资料。

  我主要做新石器考古,研究时段从距今1万年到4千年左右,通过书单,谈谈对这个专业方向的看法,同时,也谈一下对考古学科的一些看法。

  记者:阅读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方向明:阅读是我们必需的工作内容。作为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层文物考古工作者,需要承担大量业务工作。除了工作实践,阅读不可放松。

  简单地说,不同时段、不同地域考古出来的东西,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然包括了当时的观念信仰、社会组织关系。如果不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研究怎么能深入呢?

  历史是有延续和传承的。考古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现实。中国美术学院曹意强教授曾说过:研究古代美术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后续美术的发展和当代美术嘛,否则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你们可能觉得意外,我怎么列了法律条例的条文,还放在书单最前面?新形势下,文物考古工作还是会不断面临问题,基本建设考古中会涉及建设单位的报请、考古单位的调查勘探和发掘,不懂法律法规,项目就没办法落实和推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不仅是文物考古事业的保障,也是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宣传文物考古的有力工具。

  记者:书单里提到您家藏书2万册,办公室也是“书山书海”。是小时候就养成的阅读习惯吧?

  方向明:我是在慈溪乡下祠堂上的小学。那时候哪有什么书啊?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我连他的语文教学书都翻了好几遍。后来改革开放,书才逐渐多起来。

  小学毕业那年,父亲给我借来两本书,我到现在都记得,是《一千零一夜》和《保卫延安》。大学毕业时,我的行李有整整八麻袋的书,当时杭州火车站的行李单签都还留着。

  我们还是说回考古。考古学专业的教学,每所大学各有特色。我就读的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与民族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一起,置于人类学系门下,除了人类学、民族学等课程外,考古通识类课程的讲授,按时段从旧石器时代考古直至隋唐考古。工作后由于从事专业的要求,工具类的辞典、年鉴和考古学教科书成为必备的案头读物。

  记者:工具书是做研究的基本用书。您有哪些推荐?

  方向明:百科全书首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它是1981年之前中国考古学史的精华浓缩版,夏鼐和王仲殊两位先生作了前言。而今,编辑委员会的委员多已经走了,但我还是期待增订版能出版。

  《中国考古学年鉴》,从大学时就开始买了。2014年开始,它由原先的文物出版社改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前是32开372页,现在如2017年的16开841页,翻了好几倍,也足见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每年遴选年度考古项目三四十项,是了解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权威窗口。主编张昌倬老师对此书很得意,说要维持80元的定价。

  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科林·伦福儒等人所著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当年所里也是人手一册。听说第七版首次提到“良渚”,我赶紧在亚马逊买了英文版,通过索引查到第568页提到“The Liangzhu Archaeological Site, an urban center of the Neolithic Period in southeast China, has UNESCO Word Heritage status and a fine new museum”(良渚考古遗址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的城市中心,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之称和一座优秀的新博物馆)。

  对考古有兴趣的朋友,除了百科全书、教材,选编的经典不妨一读。《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回顾与瞻望》《考古学读本》等选编经典,以及《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三大专业杂志和《中国文物报》都是极好的读物。

  记者:刚刚您还提到了史学对考古学的重要性。

  方向明:是。陈洪波先生所著《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要看。陈星灿先生作序说:“要了解中国今日之考古学,是可以从历史语言研究短短21年的历史里发现线索的。”

  陈星灿先生所著《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也好。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评价它是“任何人要想了解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每一件特征的来龙去脉必读的读物”。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一、第二分册)》是一部很好的学术史,共收录118位考古学家的传文。

  中国考古大家还留下许多经典,常读常新。《夏鼐文集》《李济文集》《苏秉琦文集》《牟永抗考古文集》、新版张光直作品系列九册等,我都推荐。其中,张光直作品系列中我最喜欢《美术、神话与祭祀》,买了好多版本。

  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严文明、张忠培两位先生的著作我差不多都买了。

  记者:任何学科都讲究实践和理论结合。对于浙江的考古工作来说,一定也有门道。

  方向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疆域还没有形成,研究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要纳入到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乃至更广阔的东亚地区的视野,这就对资料的阅读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浙江地区做新石器时代考古,像《浦江上山》《跨湖桥》《马家浜》《河姆渡》《毘山》《瑶山》《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这些具体到某个考古学文化最典型、最重要遗址的考古报告是必读的。

  读考古报告也有技巧。一般来说,报告章节目录、前言、结语必须读,图版和线图必须翻,尤其是插图,因为能反映遗迹和遗物的平面、剖面和结构。如果是专项研究为主的阅读,那就需要对照着插图最大可能地获取信息。

  有些书要精读,有些用作工具,有些只要翻翻纲目,还有些一时用不着,但关键时候会用上。

  记者:您能推荐些面向“业余考古爱好者”的通俗读物吗?

  方向明:拿作者来说,王仁湘老师是“网红”,上过百家讲坛。他知识面广,兴趣广,爱写作。

  拿作品来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史》算是系统的科普读物。保罗·巴恩的《考古学》带有漫画。

  如果想看点“考古八卦”,可以选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主编的《记忆——北大考古口述史(一)》。这是他采访了两百多位师生校友,从两千余万字录音资料中整理出来的内容,里面涉及许多考古大家的人生故事。

  不过说实在的,它们还谈不上通俗。以考古材料出发的有趣的书真的很少。考古类的书要么就把专业内容转换成历史学家语言,要么就写成了探险类。

  记者:那就聊探险类的书籍吧。探秘王陵地宫这类纪录片的观众群体也很大。

  方向明:看岳南的书吧。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买他的“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这几天刚买了修订版《日暮皇陵》,在老版的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记的基础上,详尽介绍了清朝帝后陵寝的建制、规模和帝后王妃的入葬经过。

  岳南的书故事性强,专业程度也不错。他是专门搞文学创作的,会讲故事。但他也没有凭空捏造故事,而是采访了很多考古当事人。《曾侯乙墓》的修订本刚读过,发现作者把有争议的采访细节都作尾注录入,这才是“记实”!

  记者:看您办公室里还叠着儿童百科全书和绘本。这也是您看的?

  方向明:是啊。儿童读物难道不好吗?你看它写得多清晰啊,又有漫画,介绍的语言又很简练明了。挺好玩的。

  现在的考古涉及到成果转化问题。考古人员常常要为博物馆、展览馆提供展陈内容,无论写文字还是画图画,都大有讲究。儿童读物在语言体系转化方面就做得很好。

  我买英国DK出版集团的绘本比较多。像《DK儿童探索百科丛书》系列,共12册,都是薄薄一本,里面有大量手绘插图和真实照片,装帧设计也独特,我经常推荐给家长。我最近还买了《DK博物大百科:自然界的视觉盛宴》,原价四百多元,网购只要五折,内容很厚很全。话又说回来了。我们是阅读者,同时也是写作者,这样,阅读的意义就显得更重要了。所以不要担心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要纠结的是书架够不够大,房子够不够大。好书实在太多,推荐不完,也读不完,但不用急,只要阅读好书,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标签: 考古学;书单 责任编辑: 徐茜茜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2004/W020200410401224447303.png

读懂那片遥远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