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两山"路上点绿成金 湖州成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7年06月29日 14:38:52 来源: 湖州在线-湖州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7部委近日印发《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标志着湖州成为全国首批8个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地市之一。

  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在科学探索切合地区实际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侧重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升级,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试验区绿色融资规模较快增长,“两高一剩”行业融资规模逐年下降,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的目标。

  “绿色金融改革意义很大。”市金融办主任钱洪文说,“我市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经济向绿色化转型,而且有利于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空间、示范效应巨大。”

  打好先手牌探索绿色金融“湖州模式”

  如何把“两山”重要思想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中?绿色金融改革是其中一个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看来,选择湖州等地既具有代表性,也有地域性,还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市人行行长郑锦国认为:“多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一个鲜活样本,可以说,具有发展绿色金融的良好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后,市委、市政府研究认为,发展绿色金融非常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明确提出要努力争创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完善制度机制,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模式”开始先行探索。

  2015年,我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创建之路正式开启。

  2016年,在成功编制全国首张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我市形成了“一规划、两方案、一体系”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同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六重”工作清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考核目标任务。

  近年来,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金融逐渐在全市各界达成共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效助推了我市绿色金融落地生根。

  种好试验田“金融湖军”多点开花

  “小微企业去银行贷款,一点儿不难。”安吉科灵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徐生富还记得,去年公司一笔300万元贷款到期后,银行马上给予了续办,并且享受到了降息的信贷优惠政策。

  原来,为了保护好绿水青山,安吉县控制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投资,同时对绿色环保、科技型等产业开辟绿色通道。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灵”,被当地环保部门发放了“绿牌”,成为银行优质客户。徐生富告诉记者,降息信贷减小了企业负担,能够更好地去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引导各银行机构灵活运用大额信用+降息、灵活还款+定制、综合测算+特批等模式,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并选择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湖州银行、安吉农商行4家机构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点,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专营机制。

  在绿色风口下,“金融湖军”多点开花。湖州银行将绿色生态、节能和循环经济类产业细分为9个大类27个小类,采取不同支持信贷政策,而对于“两高一剩”行业进行压缩信贷;安吉农商行发放了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推进企业绿色再造;华夏银行设立专项100亿“绿水青山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我市的节能、污染防治等6大项17个小项相关领域;兴业银行推出“环保卡”,首创垃圾分类积分概念,支持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环境整治、绿色环保等项目56个、涉及金额 289.64亿元。与此同时,“环保一票否决”纳入到全市所有银行机构信贷管理全流程。从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全市银行机构对83家落后和过剩产能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了信贷退出。

  培育新动能

  “生态+金融”释放杠杆效应

  市金融办金融发展处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的核心是要通过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为经济注入新的动能。而“4+3+N”产业、“中国制造2025企业”等均是我市绿色金融扶持的重点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市通过开展绿色项目遴选、认定和推荐工作,建立完善绿色项目储备库,“十三五”期间全市筛选出重点建设220个绿色项目,涉及绿色制造、生态环保类、绿色能源等13个领域,计划总投资7399亿元。

  围绕这些项目和企业,我市坚持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创新传统信贷新模式,探索绿色金融与产业资本联动合作模式。比如,引导各银行机构撮合理财、信托、基金等各类业务,做好新兴投行业务与绿色产业项目的对接,提升资源整合力度。去年底,华夏银行设立总行专项100亿“绿水青山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我市的节能、污染防治等6大项17个小项相关领域,目前已成功授信8个项目、 29.9亿元。

  与此同时,推动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从2015至今年6月,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增“新三板”企业74家。同时,鼓励发行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发行绿色专项债券、资产证券化2单、金额13.1亿元;在筹备发行绿色中票、企业债、金融债3单、金额3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生态农业贷款、绿色工业贷款、现代服务业贷款等绿色贷款余额超80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0%以上。”该负责人说。

标签: 绿色金融;改革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