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领跑者】德清县全力打造“标准地”升级版
2019年03月24日 22:26:22 来源: 最多跑一次

  自2017年8月以来,德清县率先在全省开展“标准地”试点。2018年开始,德清县围绕“出让”后如何“监管”、“承诺”后如何“践诺”、“破题”后如何“扩面”等问题,综合叠加信用监管、政府数字化转型、“亩均论英雄”、土地二级市场等举措,推进“标准地”改革向纵深发展。

  德清县通过“承诺履约+信用评价+数据应用”,推动“标准地”信用监管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形成对企业主体和投资项目的双闭环监管,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合规”、信用承诺“践约”。

  一是根据公共信用评价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公共信用评价全过程查询应用和信息反馈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和信用档案开展分类监管,真正通过“对症下药”提升了政府监管效率和质量。对信用评价结果良好以上的,减少抽查频次;对中等以下的,进行重点监管;对较差或存在失信记录的,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领域开展联合监管,并按照“严重失信”标准做好信用档案记录,信息同步反馈至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对企业主体的监管“闭环”。

  二是针对承诺履约情况实施量化监管。建立“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履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赋分实现了定性指标的刚性量化,推动监管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含建设期承诺履约评价和运行期承诺履约评价,分别赋予履约指标1000分,其中基础分850分、绩效分150分。对各个指标的权重分、数据信息、数据来源、计算方法等予以明确,由各监管部门给予履约评价。将履约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并采取相应激励和惩戒措施,让企业“晒承诺”的积极性更高、“践承诺”的执行力更强,形成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闭环”。

  三是依托数据归集平台实施动态监管。基于全省首个县域大数据中心,搭建“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平台,将平台与“信用浙江”和“信用湖州”两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嫁接,与浙江至元数据、上海数聚股份、杭州城市大数据等单位积极合作,实现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项目动态实时更新、信用监管及时有效。比如,通过信用监管平台可以直接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开展项目准入预评价,限制信用不良市场主体准入。行业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上传履约情况,平台根据上传信息自动给予履约评价,信用数据在平台实时发布。

  德清县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做到“奖得合理、惩得服气”,让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地”的顾虑更少、意愿更强。

  一是分情形。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平台能级、行业类别的差异性,因地制宜设定奖惩基准线,让标准与项目相匹配、相适应。比如,对1亿元至50亿元的投资项目,规定竣工投运时间为12至36个月不等;对落户莫干山国家级高新区、省级工业园、镇级工业功能区的工业类项目,设置36万元、30万元、24万元三个档次亩均税收标准。

  二是有梯度。实施以激励为主的梯度奖惩机制,奖励上设置“提前达产奖”“按期达产奖”,对提前达产并通过复核验收的按月给予奖励,对按期达产并通过复核验收的按超出额度给予80%至100%返还奖励,激励企业用地“节约集约、高质高效”;惩戒上对未按期开工、未按期竣工、未按时达产、未按约定达到亩均税收目标等四种情况实施分类惩戒,充分利用“亩均税收”这一经济杠杆,按照差额大小酌情采用取消奖励政策、缴纳违约金、列入“严重失诺”名单等惩戒措施,倒逼企业拿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三是更灵活。坚持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细化考虑奖惩每一个环节,尽可能给予“缓冲过程”“回旋余地”。比如,考虑到开竣工、达产过程存在不可抗力因素,专门给予项目延期申请机会;考虑到竣工到投产到达产需要过渡期,专门设立了2年以上的初始运行期用于项目试运营,并规定将项目正式运行后前两年的亩均税收平均值作为比对标准;为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不良行为,专门制定“严重失诺”名单消榜动态管理办法,由认定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失诺单位”进行信用修复,进一步畅通失信主体修复自身信用渠道,消除不良影响。

  德清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持续扩大“标准地”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向镇级平台延伸。在莫干山国家级高新区试点基础上,在镇级工业功能区全面铺开“标准地”改革,实现了县域全覆盖。目前,已经推出的73宗“标准地”中有40宗落在乡镇,亩均税收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4万元。

  二是向不同行业延伸。将“标准地”从工业项目向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项目延伸,推动更多低能耗、零污染、高产出的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目前,已成功出让商服用地和仓储用地各3宗。

  三是向存量土地延伸。将“标准地”改革拓展延伸至土地二级市场,推动“标准地”从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延伸,进一步实现“腾笼换鸟”,逼出土地“含金量”。全县共有9宗、300亩存量土地项目转化为更加优质高效的“标准地”项目,亩均税收平均翻番。

  四是向人才项目延伸。将“标准地”理念深化运用到人才项目,探索制定人才项目指标控制体系,并将项目成长与人才引导基金、人才贡献年金、资源要素配置等进行挂钩,项目发展越好则政府支持力度越大。比如,德清县建立的首个飞地——莫干智谷“杭州飞地”,对人才项目制定了“3个3”的标准,即3个领军型骨干人才、3个自主研发产品专利、3个以上产品销售订单,从2018年11月开园以来,该飞地已引进人才创业创新项目7个。


标签: 最多跑一次;德清;监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