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德清:从“垃圾生产者”变为“资源守护者”
2019年08月20日 08:10:56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张骥鸿

  垃圾分类智慧云平台系统帮助村民精准分类管理。通讯员 王正 摄

  近日,《德清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办法》正式实施。按照日检查、月考核、季亮牌和年考评相结合的模式,德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工作将更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

  近年来,德清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全链管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城乡百姓从“垃圾生产者”变为“资源守护者”。

  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德清县洛舍镇张陆湾村的分类垃圾桶挺有意思:每户门前的垃圾桶都张贴有二维码。只需把垃圾桶放置在垃圾收集车上,系统会自动扫描二维码,拍摄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并上传到数据库,方便监督检查。

  这是今年5月,张陆湾村试点启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

  “在这个平台,张陆湾村垃圾分类所有环节,包括农户分类、保洁员清运、村干部督查、积分兑换等,都一目了然。”洛舍镇城建办负责人表示,通过一户一档,村里建立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实现精细管理。

  “硬件”不差,“软件”也跟得上。

  “洛舍镇充分利用微信、短信、电子屏、流动环卫车等形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洛舍镇城建办负责人表示,洛舍镇还通过试行“党建+垃圾分类”,探索“党员联系户”制度,创新“党员+群贤”共管模式,引导党员、村民、乡贤等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目前,洛舍镇制作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6000余份、告知书30000余份,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共计130余次,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妙招频出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德清各镇(街道)妙招频出,因地制宜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雷甸镇水产村水网密布,外荡水域面积达5280亩。当地将把垃圾分类延伸至水域,并与“河长制”相结合,成立一支18人的垃圾分类水上志愿服务队,每周“出船”两次,打捞垃圾并分类。

  挥动长长的打捞竿,向水面漂浮物一划,再一提,小半兜垃圾“收入囊中”。雷甸镇水产村村民章桂根每次“出船”都“满载而归”。待船靠岸,轮到村民褚有金“大显身手”:水葫芦是“其他垃圾”,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一番驾轻就熟地处理,垃圾迅速被分类。

  钟管镇沈家墩村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体制改革等,营造人人都是环卫保洁员的良好氛围,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早在2014年,沈家墩村就建起了一支拥有8位保洁员的队伍,每天负责全村道路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今年起,沈家墩村修订村规民约,加入垃圾分类等规定,并建立起网格员、监督员、考核员3支队伍,以考核机制督促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舞阳街道长春村结合村域特色,把曾经用于茭白储存的生产管理用房,装修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并在此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村民每天垃圾投放符合分类标准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凭借积分还能换取相应生活用品。同时,这个小“基地”兼具宣传教育等功能,能引导鼓励村民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标签: 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德清:从“垃圾生产者”变为“资源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