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满目皆芳菲 钱塘黄金台 杭州江干区成功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纪实
2017年03月02日 05:15:04 来源: 浙江在线 周象 尹健乐

zjrb2017030200006v02b002.jpg

  浙江在线3月2日讯 一个有活力的人才生态系统离不开科技的阳光、众创的土壤、资本的活水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新鲜空气。我省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人才资源集聚、人才作用发挥、人才平台提升、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创业服务,实施“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围绕这项工程,我省各地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全面推进最优人才生态区域的打造。从今天起,本版推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典型系列,以进一步推动“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建设。 ——编者的话

  70天前,一个标志着杭州市军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约仪式,在江干区举行。这个由江干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建的杭州市首家军民融合产业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杭州市军民融合开始迈向科研、技术、投资、军工全产业链领域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阶段的开端,杭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场致辞揭牌。

  事实上,它的象征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此。它还象征着江干区人才建设超前的眼光、强大的魅力、突破性进展,还有潜力巨大的未来……用一组可以佐证的数据说话:仅去年一年,江干引进和培养的包括“国千”“省千”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就相当于前五年总量的52%;仅钱塘智慧城,新增企业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5家,累计引进“国千”“省千”“市521”等高层次人才28人。

  这是怎样的一个进展?不说江干区如今满目芳菲的高端人才,不说江干拥有“全国首家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杭州市唯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各种独一无二的头衔、荣光,也不说江干人才建设对江干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推动,看看曾为杭州市作过整体人才规划的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博导许为民是怎么说的:两千多年前,燕昭王为了振兴燕国,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江干的这个军民产业园,就是小型的黄金台;今天的江干,就是永久的黄金台。“无论是人才建设速度、质量,还是人才对江干发展的支撑,江干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一个人才新高地,在钱塘江畔崛起”。

  建策以求,这是一种创新的高度

  最近,江干区又“抢”到了一个来自美国著名学府的高才刘炜和他的项目。这位“创客天下—2016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的获奖者,拿出了DisplayTen无线会议方案,这是针对会议室的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典型的创新意义。

  这个于去年3月启动的全球性大赛,主要面向北美和欧洲地区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先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海选、复赛,直到在国内决赛。8个多月时间,一直紧盯着大赛的江干区,也一直紧盯着重要的参赛者。决赛结果出炉,江干区第一时间成功邀请到刘炜。

  在弥漫着浓烈求才、引才、用才、爱才、留才氛围的人才生态示范区江干,这样的“抢人才、抢项目”故事,很多很多。2015年的杭州市创客天下大赛,6个获奖落地项目有3个在江干;2016年的大赛,已有6个欧美决赛和杭州总决赛项目落户江干。

  江干地处杭州大都市的地理中心,也是杭州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其作为杭州新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华东地区主要交通枢纽中心之一的战略地位,注定了这里是各路高才的麇集地、温柔乡。

  凤还巢,巢在梧桐树,江干就是那株最好的。作为城市的新中心,作为站在钱塘江时代的一线区域,B20峰会举办地,江干有着国内一流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城市新中心、国际新窗口、创新新天堂、智慧新城区”的新定位,使得近几年江干区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步完善,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更让人才们“江望”的,是江干的软环境。去年一开春,曾经吸引资助过众多人才的江干区“百人计划”升级版——《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新一轮“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规定,对人才项目的资助最高达一亿元。

  对于人才们来说,从去年至今,江干区推出、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创新重大举措,足以让他们惊喜:

  加快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钱塘智慧城,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人才新政 全面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补充意见》,启动实施“人才引进五年行动计划”;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与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江干区特殊实用人才评价体系与机制研究-以跨境电商人才为例》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政府评价企业,企业评价人才”的特殊实用型人才评价体制机制;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江干区出台了《关于高层次人才保留事业身份管理办法(试行)》,那是该区为解决事业身份高层次人才到江干创业后顾之忧而推出的重大创新之作。江干区在人社局专设了一个正科级事业单位——“江干区人才创新发展研究院”,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将事业身份转入研究院,专业技术职称及职级保持不变。研究院按照事业在编人员管理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分类管理……

  虽然每一项都是“软”的,却都掷地有声,产生旋涡般的巨大吸引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去年G20峰会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召开后,江干区立即抓住时机,放大G20后效应,推进人才国际化,隆重推出“一赛一会”两大品牌活动。

  所谓“一赛”,就是那场筹划了半年,历时六个月,创下了多项纪录的“钱塘之星(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之多,共征集1327个;人才来源之广,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内城市,更有美国硅谷和英国、法国等大量发达国家、地区的城市;项目质量之优,既有初创型、成长性项目,更有成熟型、重量级项目,其中不乏获得国内外创新创业大奖项目,很多已获千万级以上风投。

  最令人惊讶的纪录是:这是一场被称为“中国奖励额度最高的大赛”,一等奖奖金高达1000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江干区也在这场大赛中找到了估值2亿美元的项目和人才——海归创客杨恒团队和他们的“ULSee人脸追踪及辨识技术”。

  所谓“一会”,就是在钱江新城的“大金球”——B20峰会主场馆里,举办的“高大上”的“钱塘智谷人才峰会”。

  作为招揽国际人才国外智力的重要品牌和平台,“钱塘智谷人才峰会”已成为江干区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的一张“金名片”。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海内外人士云集钱塘江畔,涉及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金融财务、机械工程、文创等多个领域的项目,纷纷签约。

  江干方说,这些项目,90%与江干重大产业方向一致。

  发挥G20峰会溢出效应的,还有外国专家机构入驻“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签约仪式、高峰论坛、海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洽谈、技术交流合作等主题活动。

  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实在太多,难以一一枚举。大至国际人才合作,小至人才居家生活,显示出江干的人才建设已到了这样一种境界:全力出击,全面创新,处处开花,硕果累累。

  筑台以求,这是一种诚意的高度

  几乎所有的人才专家都说,人才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平台如何,是衡量一个地方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标准;几乎所有了解江干人才建设情况的专家都说,江干以超前的眼光、果断的魄力、大力的投入,打造了、拥有了很多优势明显、独具特色的平台。闻风直奔而来的人才们,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结果累累,江干就是一个巨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人才创业创新良性循环生态圈。

  钱塘智慧城,是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也是江干人才建设最大的平台。

  “西有未来科技城,东有钱塘智慧城”。杭州城西的未来科技城,如今是全省拥有“国千”人才最多的地方,托起了余杭区经济的腾飞。江干区的雄心是:要与未来科技城构成杭州的“双引擎”。宏观的目标是:将钱塘智慧城建设成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区、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高端技术产业集聚区”。微观的目标是:五年后,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新技术产业年销售产值总量突破300亿元。

  达成这个目标,“一切皆靠人才”。

  江干人才办负责人是这样介绍钱塘智慧城的:“去年,我们抓住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坚持外延内涵两手抓。‘绿谷·杭州’启动招商,新禾联创公园完成转型升级,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物产天地跨境产业生态园开园,军民融合产业园落地;‘城’内的钱塘智造小镇、东方电商小镇双双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纳米院、海创会、跨境电商人才港等平台相继入驻,承接了首批清华大学博士生实习,还成功举办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博览会、中国产学研第十届创新大会高峰论坛等活动。” 今年春节前,钱塘智慧城拿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挂牌至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0家,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超过200家,经济产值突破160亿元。经过一年的成长,智慧城也升格为副区级单位,高标准配备了人才科技局。这足以看出,江干人才工作的大手笔。

  说到钱塘智慧城,不能不提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这个落地才一年多的平台,现在已长成大树——引进博奥生物、清华大学大数据南方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集聚企业已达25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3家,资产上亿元企业20余家,引人注目。而军民融合产业园和同样是去年引进的浙江清华长三院国防科学技术中心,更让“长三院”名声鹊起。以至于,人们在杭州创业创新“新四军”——阿里系、浙商系、浙大系、海龟系之外,再加上了一个“清华系”。

  在具体运作上,江干区对支持“长三院”改革创新,坚持扮演好三种角色:政策助力,当好初创企业的“引路人”;资本助力,当好成长企业的“送炭人”;深化服务,当好入孵企业的“娘家人”。制订实施专项政策,在运营经费、科技项目孵化专项资金、税收奖励、孵化办公、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重量级扶持,大手笔打造政策洼地。为更好地发挥杭州分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去年又出台了一份“特殊政策”——《关于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创业人才培育的补充规定》,每年给予杭州分院2个B类项目,即1000万元的资金资助,并由分院自主组织评审。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扶持力度,确实够“特”够“重”。

  还有一个让江干人引以为豪的地方,就是“日月同辉、景城交融”的标志性区域——钱江新城。前不久,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重大举措的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发布。这条包含了“一湾、十县,两城、多镇”的黄金地带,将承载起浙江转型升级发展的重任。而江干,就站立在这条黄金地带的中心。从钱塘江望过去仿佛曼哈顿的钱江新城,B20峰会的主场馆藏身其间,摩天大楼林立,金融巨擘云集,就是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初始版。

  为了打造这一高地,江干把钱江新城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三个中心”——区域金融总部中心,全国财富管理中心,区域场外交易中心。江干区要把这里打造成具有资本吸纳、人才集聚、创新转化、服务辐射能力的金融创新中心。

  有力举措相继跟进。目前,钱江新城已集聚27家省级及以上金融机构总部、6家大型要素交易平台,各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150余人。

  江干区清醒地看到,人才与钱塘江金融港湾是这样一种正相关互动关系:人才,是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关键;而钱塘江金融港湾,是金融人才最重要的发展地。如今,这种良性循环,已在钱江新城形成。

  与“两城”齐名的还有省级首批特色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这个小镇以“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产业集聚区”为总体目标,引进腾讯(浙江)创新中心、乐创企业总部园、东部软件城创新孵化园和杭州市雏鹰基地四大产业平台,建成产业楼宇20万平方米。去年一年,小镇新增企业298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0%。

  如果作一个详细的统计,一定可以发现,这几年,极度渴求人才的江干区,建立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平台——在这105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拥有22个产业园区,100幢1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还有18个市级以上的孵化器、众创空间。

  亲和以求,

  这是一种情怀的高度

  海归张杨,曾去过国内许多城市,寻找自己项目的落地点。当他参加了江干区的一系列集中推介活动,与政府、投资人、相关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后,下定决心选择了江干区。当他成为“百人计划”B类人才后,140多万元政策支持很快兑现,但因为只持有外国居留证,落户问题难住了他。“为了我的户口办理,江干区委人才办、钱塘智慧城工作人员多次与市里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在他们一步一步的指导下,我顺利办理了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杭州市D类人才证等证件,帮我打通了回国落户的通道。”如今,他已成为放弃国外绿卡,到江干落户的第一人。

  事实上,在江干区,类似这样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常态。大量的人才,大量的项目,就是被这些“店小二”式的服务感动,而来到江干,留在江干,收获在江干。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就是这样一个“超级综合体”。

  成立于2013年的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在“2016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的牌子,成为杭州第一个国际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按照《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园三广场多点”的建设要求,去年完成了智谷教育培训广场5000平方米扩园工程,还启动了智谷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和智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建设。

  位于钱江新城智谷人才广场的国际人才服务中心,重点打造三个平台: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平台、“一站式”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平台、国际人才服务平台,为外国专家、留学回国人员等个人提供各类专家证件办理、学历学位认证、档案托管、各类考试培训、创业创新项目申报以及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个性化配套服务。

  而位于钱塘智慧城的智谷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则将打造国际人才信息交流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孵化中心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将集聚一批与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咨询、人才招聘与培训为重点的人力资源公司,形成以政府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和大中型人力资源公司为主体、高端管理咨询公司为辅助的国际人力资源交流产业园,为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落地及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完善的市场服务。

  江干的人才建设,有一点常被提及:“市场化”。江干是我省较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人才工作格局的地区。市场化,正是江干区人才建设的一大特色。以市场化为方向,江干区创新人才建设观念和方式,全面拓展人才建设渠道,形成了“路路通江干、万马奔钱塘”的景象。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正是这么个引才、为人才服务的“国家级”市场化中介。通过扶持政策,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了外企德科、德国阔博、美国GMAC等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入驻并开展合作引才。借力海外人才工作站,江干区派员到杭州市设于美国硅谷的招才引智工作站驻点工作。借力风投机构,江干区制定鼓励风投发展的政策意见,与浙民投等创投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引进被投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去年,园区又新增人力资源机构35家,总数达到95家,年产值超40亿元,税收超4000万元;引进年薪20万元以上高层人才30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名,组织各类实务培训40余次。

  让很多人才如沐春风的,还有江干区的科技金融服务。

  2016年全年,江干落实人才专项资金1.49亿元,连续第三年突破1亿元;专门成立区科技投资公司和产业发展公司两家国有独资公司,投入2.11亿元设立相应投资基金;实施“债权融资+股权投资”科技金融产业链工程,与全省规模最大民营投资实体“浙民投”、全省首支智慧产业基金“金投智汇”等合作成立股权基金8只,总规模达到74.72亿元;滚动发行“钱江时代”债权基金8期,累计为153家次中小企业撬动低息贷款7.6亿元;首创“产业园基金”合作模式,鼓励拥有专业化股权投资能力运营商参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产业园建设,目前已与华侨基金、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产业园基金规模达3.2亿元;引进并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业,已集聚各类金融衍生机构达200余家……江干区的人才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强大的金融“靠山”。

  江干区的亲和力是如此之强烈,如此之细腻,一个细节是,引进美国贝赛思教育品牌,在钱江新城区块筹建杭州钱江贝赛思国际学校,为人才子女提供多样化入学需求。

  正是无数这样的细节,组成了江干区人才工作的雄浑交响曲,给江干区人才建设的成功,挂上了一个大大的标签:满目尽芳菲,钱塘黄金台。

标签: 江干区;江干;人才;产业园;杭州市;杭州;高层次人才;国际人才;...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