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治疗脑梗,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看浙医二院如何延长脑梗患者治疗时间
2017年05月06日 08:05:5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冰清 金薇薇

  浙江在线5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清 金薇薇)浙江省脑卒中筛查近三年的数据表明,脑梗死长期稳居浙江省神经系统疾病的首位,数量和比例远远超过其他脑血管病。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可见,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

  临床上,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前者是用药物将血栓化开,使血流畅通;后者针对较大的血栓,用装置伸到血管里,将血栓夹出,从而打通血管。对脑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短时间内进行溶栓和取栓,其存活和日后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楼敏比喻说,就像一块农田如果已经长时间干涸,那再怎么灌溉也不能让它恢复生机。浙医二院脑科中心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改进的治疗流程、不同科室联动,为脑梗病人争取了更长的治疗时间。

  超过国际标准的时间

  也能溶栓、取栓成功

  在国际医疗标准中,脑梗发作时间超过4.5个小时不建议溶栓,超过6个小时不建议取栓。原因就是楼敏说的那样,如果脑功能无法恢复,打通血管就失去了意义。

  但这只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有些病人超过这个时间,也有治愈的可能性。浙医二院和国际合作,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评估体系——用影像检查来代替发病时长,决定患者还能否溶栓和取栓。

  楼敏主任医师拿着一张影像检查的片子向钱江晚报记者解释,这些红色的部分是已经坏掉的脑子,绿色部分是已经缺血但还没有坏的部分,“如果绿色面积比红色面积超过20%,那血液流通后,脑功能还能恢复,有治愈的希望。”

  今年年初,65岁来自安吉的王阿姨突发脑梗。这是她第一次脑梗,是由于心脏房颤引发的。她先在当地医院做了溶栓,但效果不好,最后转诊到浙医二院。

  当时,距离脑梗发作已经超过6个小时,但影像检查表明,她仍然符合取栓标准。术后,王阿姨基本恢复正常,当天回家都是自己走回去的。如果没有接受治疗,她将可能瘫痪在床。

  目前,浙医二院做过千例以上溶栓、取栓治疗,其中超过150例是超过标准时间后进行的,且患者大都康复。其中溶栓成功的,距离发病时间最长的达到12小时,取栓是9个小时。像这样用影像定量计算的方式衡量溶栓、取栓标准的,全国也没几家医院,浙江省仅此一家。

  改进脑梗急救流程

  发病到用药最多节约90分钟

  虽然先进的影像给延长治疗时间提供了可能,但脑梗病人的救治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浙医二院和杭州市急救中心合作,实行院前预通知,大大缩短了脑梗病人的急救时间。

  楼敏主任医师介绍,如果120接到疑似脑梗病人的求助,急救中心会马上通知医院溶栓、取栓的团队,医务人员会为其开通一条绿色通道。

  首先根据身份证号、病案号等信息,为患者建一个卡,虚拟挂号。然后急诊医生开一个检查单,同时联系好影像科检查。等患者抵达医院,可不经过抢救室,直接做影像检查,然后溶栓、取栓。这个流程从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数据表明,流程的改善使患者在院内的时间缩短15分钟,发病到用药的时间缩短60到90分钟。楼敏主任医师说,这离不开急救中心和医院的协调、合作。同时,急救中心的人员还需要能通过求救者描述的症状,快速反应这是脑梗。浙医二院还在全国率先制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规范化诊治流程”,由脑血管介入医师和外科手术医师共同组成的团队对动脉瘤进行规范化、个性化的诊治。

  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介绍,一个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急诊室后约1小时内就完成头颅CT和脑血管CTA,筛选是否有动脉瘤;当天完成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尽可能当天完成栓塞治疗或者第2天开颅手术,所有病人必须3天内治疗。“这个流程充分反映了时间就是大脑的原则,尽早处理可以减少患者再破裂出血,最后致死致残的几率,”他说。

  这样优化的流程甚至吸引了省外的患者。今年过年期间,邻居省份的一个动脉瘤患者在当地医院医生的推荐下来到浙医二院。因为医生告诉他,本地医院是传统流程,你必须得等。这个时间你还不如去杭州,那边马上就可以诊治。

标签: 血栓;影像;急救中心;脑血管;发病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