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业就要上厕所,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这条微信朋友圈,引发许多家长的共鸣。孩子上课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让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痛。不少家长甚至耐不住性子打骂孩子。然而“注意力不集中”,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10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来到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与青年时报联合主办的第72期“成长大讲堂”,为现场的家长答疑解惑:为什么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静不下来的时候,家长除了打骂还能做什么?
孩子做题总粗心,上课常“走神”
家长切莫觉得无所谓
讲座一开始,周国岭主任与现场的家长分享了不少案例,个个戳中了家长们的“痛处”。写作业各种拖延,喜欢爬上爬下,上课不专心,随意讲话、随意走动,……让不少家长意外的是,除了这些常见的表现外,孩子写作业、考试总是因为粗心而做错,上课总是“走神”,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当周主任说道:“有位小朋友做数学题时,经常是前面的步骤都写对,最后一步计算错了。”现场的几位家长忍不住发出“对、对,我们家的!”开始对号入座起来。另外,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安静,但事实上却没有在听讲,总是“走神”,这种情况,也是另一种“注意力不集中”。
周国岭主任为家长概括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主动注意弱,被动注意强。也就是说,孩子的注意持续时间短,通常只能保持5-10分钟;注意容易分散、受干扰;注意集中困难。但周主任特别指出虽然有些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比如电视、游戏相对注意力集中”,但这并不排除孩子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学习的时候“开小差”,玩的时候“很专注”,就代表注意力没问题。
想要判断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合格,周主任推荐家长和孩子做一个简单的注意力测试“舒尔特方格”。在正方形排列的25个方格里任意排列1-25个数字,测试时,要求快速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所在位置并大声读出,用时越少,注意力越高。
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等于年龄乘以2-3倍,例如:一个10岁的孩子,应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先天和环境都是诱因
周国岭主任指出,上升到疾病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叫“ADHD”,就是我们俗称的“多动症”。孩子和成人都有可能患“ADHD”,它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占学龄儿童的5%-10%,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2-4倍。引起“ADHD”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大脑发育迟缓:表现出开口说话晚、精细运动不协调等;神经生化的改变: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在体内浓度减少或功能下降,多巴胺的浓度增大或功能增强;社会心理因素: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和、父母离异、学习负担过重、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或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等。另外,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会刺激孩子的情绪。
作为家长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孩子的错,需要自省父母之间的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对孩子是否过于溺爱;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幼儿不适。如果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已经超出同龄人的表现,或者影响到学业和人际交往,家长应该考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何纠正“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老师需要共同努力
在分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后,周国玲主任着重为家长介绍了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的一些实用方法。比如听知觉训练,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同时配以图片、动作,要求孩子对词句做判断等。
除了小训练,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绪转移能力和换位思考的习惯。家长首先要敞开心扉:明确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那样做,我很烦恼。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评价别人的情感。
而学校老师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比如适时地监督告诫,让学生坐在教师前排,给予学生额外的关注;对于容易被不相关声音吸引而分心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里远离窗户、门的安静区域,对于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走神”的孩子可以安排在讲台边,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小声提示或者特定手势,比如摸摸头、拍拍肩,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沉思中走出来继续听课。
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其感兴趣的游戏或者体育活动,也是帮助孩子释放其过剩精力的好方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