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陈炜:让“牛腿”在当下的生活中“复活”
2017年11月13日 09:47:16 来源: 每日商报 记者 应丹

  在江南传统古民居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其精致的雕梁画栋,而其中做工最精细考究的部分当属“牛腿”了。

  “牛腿”的学名叫“撑拱”、“斜撑”、“托座”,它的形状如一把直角三角形,依附在檐柱外向上端的位置,使屋檐的重量通过“牛腿”传承到檐柱上,从而保持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它不仅承担屋檐重量的作用,同时也是房子装饰的最大亮点。一般来讲,在房子上雕刻“牛腿”的,必定是资材充裕的人家。

  随着建筑材料的演变和发展,带有“牛腿”的木结构建筑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的“牛腿”,却在古玩收藏界挺进了“牛市”。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个“牛腿”不能吃,只能挂在逐渐“老去”的古宅上,成为人们相机镜头中的一道风景。

  这不禁让人惋惜,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精髓的“牛腿”只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吗?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炜用自己的画笔做了一个有趣而美好的尝试。他把“牛腿”画在书上,衣服上、鞋子、帽子、背包上,甚至是自行车上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身边的一切好像跟他产生了共鸣,有一种莫名的乐趣,而且这种美和快乐感染到了其他人,人们以各种形式和“牛腿”产生互动和共鸣,“牛腿”在当下的生活中“复活”了。

  用线体艺术激活“牛腿”之美

  很多人一开始认为,陈炜选择画“牛腿”是因为工作需要,或者是专业研究,其实并不然,他并不纠结于牛腿的体系、结构,而只是单纯地欣赏它的美,想把它用自己的画笔画下来。

  2010年,源于一次偶然的出差工作,陈炜与义乌佛堂镇结缘。随后,在近四年的古镇考察、改造设计的工作中,陈炜多次深入这座近2500年历史的古镇中,近距离地接触、感受佛堂古镇的独特魅力,被散落于街巷的老宅民居深深地吸引,尤其是梁柱上精雕细刻的“牛腿”。

  感叹义乌佛堂古镇传统工匠们的精巧手艺让这些装饰艺术千年之后依旧焕发光彩,令从小喜爱画画的陈炜突然萌生重拾画笔的冲动。

  “这么美的东西虽然不能拥有,那么就用笔把她记录下来。”陈炜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纸上画几笔,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听来悦耳。

  于是他开始通过运用钢笔线体艺术勾勒出这些精美的构件。从三维的建筑构建到二维的艺术表现,描绘的时候需要把“牛腿”当做一幅画来对待,而不是测绘记录。陈炜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后再用线体的表达方式展现古建筑的装饰之美,别有一番趣味。

  2013年3月17日,陈炜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牛腿”。之后,他就像着魔一般。一年时间,他画了六七十张“牛腿”画。很多人好奇,问他:“你画了这么多牛腿,是不是对牛腿有很深刻的研究?”

  陈炜认定自己所能推动传承的力量还不足以撬动传统的板块,但让更多的普通人接受传统,用现代的方式记录和展现传统之美,这也足矣。他愿意站出来,画下第一笔,而这一笔或许就是兴趣传承的催化剂。

  “牛腿”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还有很多,或存在、或被遗忘、或即将逝去、或消亡……他乐于看到有更多人来关注“牛腿”,关注传统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与传统文化建立新的连接。激活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的生活,才能让传统文化重新“复活”。

  “最美”在于艺术的匠心,生活的随笔

  2014年,一个名为 “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委会发现了陈炜的《匠心随笔——牛腿》,当中收录了60幅“牛腿”的钢笔线体画,并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并配以简短的生活随笔,就是这样一本随性地可以当做画册、素描本、抑或记事本的书,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很多人看了这本特别的书之后,感叹它的“最美”之处在于,“牛腿”从未离现代人的生活如此之近。一支简单的钢笔通过线条空间的勾勒变化,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以妙趣横生的形式跃然纸上;几句简短的随笔文字,将生活感悟与思考化作倒映传统之美的一池静水,与现代人的心境情绪互为呼应。

  巧妙的留白之处,让每个人都能与“牛腿”互动,或中式,或西式,或书法,或涂写,抒发对它的共鸣,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于是,“牛腿”之下,出现了繁华时尚的巴黎街景,潦草潇洒的行草笔记,莫干山居的油画……这让陈炜既自豪又兴奋:“正如我所希望的,旧时能工巧匠手中饱含着人文艺术的老‘牛腿’,不仅融入了我们的日常,也触发了更多艺术爱好者甚至普通读者的灵感。”

  陈炜把这本书取名《匠心随笔——牛腿》。“匠心”是指用心去体验、感受古代工匠的娴熟技艺和艺术精神。“随笔”是指这些工匠的装饰艺术内容不仅当时的人文、历史、风貌、神话等内容,更是他们生活随笔的生动体现。

  “‘牛腿’是中国古典建筑中,装饰木雕的精华。一个个丰富、精美的‘牛腿’背后,饱含着主人祈福吉祥的心意,更是古镇岁月渐已静默的历史印记。”陈炜说,“以‘匠心’致‘匠心’是最好的回报。”

  艺术的匠心,生活的随笔,人人均有,处处可见。在画“牛腿”的过程中,陈炜能隐约体会到工匠雕琢线条时的当下情境,笔下的那个卷纹好像带有某些话语,鸟兽的眼神也好似在诉说着什么,这种共鸣感让他在画“牛腿”时不仅有更丰富的艺术体验,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匠心随笔——牛腿》用传统的留白,给予当下再次解读的机会;用线体的形式,描绘每一幅称心如意的作品;用生活的随笔,记录心情,分享快乐。

  生活需要享受安静下来的奢侈

  从第一幅牛腿到受邀出书,从画展到牛腿出现在鞋子、衣服上……这种种的一切都是当初陈炜所未曾预料的,他只是单纯地想画牛腿,想到处画牛腿,如此而已。

  每天陈炜会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静心地画上几笔,随后拍照发于微信,与喜欢画画的朋友分享、互勉。他说:“每天安静下来画点小画是无用的,如今太多的有用充斥周遭,令人无味。在忙碌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做些没有目的的事是种享受,也是件奢侈。”

  生活需要安静下来的奢侈,守住最简单的依恋。他特别欣赏一段话摘录在他的《牛腿》随笔中:“无用,不是消极,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陈炜很享受静心画画的过程。很多人画画总是先用线条搭出大概的框架,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画“牛腿”总习惯从一双狮子的眼睛下笔,然后从这两个圆圈延伸开去。而这一双眼睛就是他脑中蒙太奇画面的起点和中心。

  神奇的是,面对一张白纸时,不能想象结果会怎样且充满好奇心。随着笔尖沙沙地划过,似乎是一个生命体的诞生、成长的过程。从无中生有。每一刻都对下一刻充满期待,一笔接一笔,融入自己的寄托。但画完后,呈现的是生命活动痕迹的累积,真实而满足。

  “我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表现方式,犹如‘打坐’一般,虽然看似不需要日新月异的创造力,却是放空情绪、屏气凝神,在用千丝万缕的线条与心思,与每一座老房子的构建进行着每一个瞬间的对话。”他感叹道:“其实不是在画画,笔尖划过的是当下的心境。”

  曾经无心插柳的“小而美”,在日常的坚持中,带来了无限多的乐趣,也幻化出无限大的可能。对于陈炜来说,“牛腿”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方式、一本最美的书,而是他的工作、爱好,以及生活方式的贯通。

  “我想做一个绘画的奔跑的阿甘。”生活在继续,陈炜仍会坚持这样一个快乐的积累过程。去年画“牛腿”,今年选了“雀替”,明年可能会是“栋梁”,之后会是什么呢?他自己也很好奇,并充满期待。

  工作、画画、过平常日子,始终怀抱一颗平常心,以自己喜爱的方式不断地释放与积累,保持热情,分享快乐,一切看似平淡,却能在简单朴素的生活哲学中收获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标签: 艺术;随笔;匠心;古镇;工匠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