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他高二时就成为培训公司老板 创业种子初中时就埋下了
2018年05月15日 08:45:11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孙婕 胡鹏洋 记者 章翌

  采访沈吕东很费周折,他实在太忙了。除了周日晚上有点休息时间,平时他一直要处理公司各种事务,同时还要兼顾学业。

  沈吕东现在是高二学生。一年前,他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毕业后不久,就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前不久,他还获得了杭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找亲戚同学“入股” 做大学生的面试官

  读高二的他就把公司运营得有模有样

  沈吕东的公司是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公司,主做创客培训,对象为小学和初中生,体验组装创客作品和编程。

  公司从无到有,初三毕业后那个暑假沈吕东忙得够呛。首先遇到注册资金难题,对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把自己平时的积蓄投进去,发现离目标资金还差一大截。曾获得全国创客竞赛人气金奖和中学组特等奖的他,揣着证书向自己的亲戚、同学拉“投资”,一番游走才凑齐了资金。

  包含HR、会计在内的初创团队也组好了。他们通过发传单、开展体验课、朋友推荐等方式有了第一批学员。沈吕东说,当时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学生到位了,没老师上课。他就带着家人和朋友,趁着招聘季在大学院校里摆起了招聘摊位。招聘考题也很特别,主要看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如“一个吹风机,你想再加上什么功能?”最终,沈吕东亲自把关招了五六名在校大学生。

  给孩子们上什么课,沈吕东也有打算。创客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哪位老师擅长哪个领域,就以这位老师为中心,大家一起开发课程。沈吕东自己也主导开发了不少:“其实,很多内容在初中拓展课上我就掌握了。”比如“简易四旋翼小飞机制作”,就是他被一群大学生围在中间开发出来的,因为自己喜欢玩无人机,所以课程的细节设计特别人性化:飞机防摔性要好,程序设置上动作要偏慢,用3D打印出来的材料要有一定韧性……此外,课上使用的传感器、打印材料等都需要采购,这些工作沈吕东也是亲力亲为。

  公司运行了一年,虽然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但经营状况还不错,能盈亏平衡。大家都说,作为一名创业“菜鸟”,沈吕东挺靠谱。目前已经招到了50多名学员,不少家长夸自己的孩子动手能力有进步。沈吕东还细心地给每个班增配了一名助教,这些助教都是沈吕东现在的同学。

  小组学习练表达 拓展课程长技能

  初中的“对味”学习方式为他的创业蓄能

  为什么沈吕东高二就能当上“沈总”?这还要从他的初中说起。

  他读书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每周都有拓展课,学生凭兴趣选择。刚开始,对科技感兴趣的沈吕东选择的是3D打印,信息老师王益红看到他很有想法,就把他招进了创客社团。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一颗种子:“体验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很感兴趣,还拿了全国大奖。有了自信,就想让更多人接触创客,才有了做公司的想法。”

  “哦,就是那个喜欢鼓捣小发明的学生吧?”沈吕东在母校笕实挺出名,不少老师都认识他,学弟学妹也把他当作偶像。但读初中前,他还是个不太敢和人说话的小男孩。“小学读的是民办,因为住校对外接触比较少,也不太敢和人搭话。”进笕实后,第一节课就把他吓了一跳:“这里上课和小学完全不一样,教室里黑板有2块,到底看讲台上的还是教室后的,我都搞不清楚。”

  当时的情形他仍然记忆犹新:座位被拼成4组,6个学生坐一组,教室后方留了一大块空地。上课后,专门预留时间给学生,就挑战性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小组可以选择任意一块黑板进行展示,老师在旁点评。“上课还能随意走动讨论,但同学或老师讲的时候大家都会自动围上来,而且很安静。我觉得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很适合我。”

  三年中的小组成员是固定的,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主讲人代表小组发表“演说”。虽然成绩不那么突出,但沈吕东获得了不少上台机会,几周之后他就适应了课堂节奏,他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还时常全程脱稿:“背稿子我不行,我比较擅长临场发挥。”

  在全国创客大赛上,沈吕东的表达能力帮了大忙:比赛除了制作作品,还要介绍设计理念,不管面对几十名信息老师,还是几百位参赛选手、观众,沈吕东都坚持脱稿演说。“他的思维很缜密,表达很清晰,这也成了一个加分项。”指导老师王益红说。当时和他搭档参赛的学生石政宇,擅长编程,也是在创客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现在就读于学军中学。前不久参加浙江省创客大赛时,石政宇还和沈吕东打电话讨教作品阐述经验。

  “We-课堂”

  带来了神奇的变化

  浙师大附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 高琼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浙师大附属笕桥实验中学经过十年探索,用We-课堂给出了答案。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笕实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学生是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者。6人小组围拢式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互帮互助、互相促进成为常态。小组间群学交流与展示,让难题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自信表达、大胆质疑、由衷点赞。套用一句流行歌曲说:确认过眼神,这是笕实的“We-课堂”。

  你会发现,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是“导助”学生学习的配角——他只出现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刻,亦师亦友,默默陪伴。

  笕实课改的成功,为初中课改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以课堂变革为突破口,以唤醒学生为切入口,同时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今天的笕实,选择性的课程丰富了,学习的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心灵唤醒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地快速提升了,并成为全国的课改窗口示范校,国内、欧美的教育同仁也都纷纷慕名而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说,We-课堂理论上虽然还不是十分完善,但它从观念、心灵、方法、行为等方面探索课堂变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标签: 学生;课堂;老师;小组;大学生;师大;初中;亲戚;课程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