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哈哈,我做了李白最爱做的事!
2018年06月06日 09:21:5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

  当天云层太厚,月亮没出来。孩子们用自己带的手电筒,把光打在一起,“造”出一个月亮。  学校供图

  同学们在帐篷里玩

  更多教育新闻

  请关注

  “爱写作的狮子”

  微信公众号

  走,操场上看月亮!

  前两天,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四(3)班的37个孩子,在操场中间的草地上,搭起四顶帐篷,不时抬头观察夜空,查看月亮的踪影。大家在华灯初上的光影中,背月亮的诗,唱月亮的歌,玩“背月亮”的游戏……而这,竟然是在上课!

  班主任严伟华老师说:“这是学校的行走·发现课程之一《月亮知道我的心》,孩子们不间断观察月亮一个月,画出月相图,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那天晚上,就是赏满月活动。活动中,理解月亮这个意象,学会望月抒怀,会背会理解数十首与月亮相关的诗文。”

  操场上赏满月 一晚学会近百个带“月”字的成语

  赏满月活动安排在农历四月十五,当天18:30开始。心急如焚的孩子们,提早半小时就从家回学校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搭起帐篷,放在操场一角。旁边两株小树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十五的月儿圆又圆 行走课程‘月亮知道我的心’之赏满月活动”。

  天色还亮,大家聚在一起先玩游戏“背月亮”。全班分成两队,每两个人背靠背,中间夹一只篮球,走个三四十米,速度快且“月亮”不掉,就算赢。一声令下,加油声和笑声响彻整个校园。

  19:00,天色暗了,操场边的路灯亮起来,点点黄晕,远处偶尔传来三四声虫鸣。大家围成一圈坐好,空气中弥漫着花露水的气味。贴心的数学老师郑凯俊,拿把电蚊拍,不时在同学们头顶绕一圈,杀死一拨蚊子。

  飞花令开始!说出含“月”的成语、诗词即可,说不出的,要表演个节目。

  月明人静、月黑风高、日月如梭、闭月羞花、镜花水月、日积月累、风花雪月……前后玩了几轮,听到了近百个带“月”字的成语。有个男生说不出,表演个鬼脸,逗乐了大家。

  诗歌环节,竞争最激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哈哈,我做了李白最爱做的事!”一名穿条纹衫的男生叫起来,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看完月亮写作文

  下笔如有神

  云层太厚,月亮一直躲着不出来。没看到满月,孩子们有些悻悻。严老师有办法,一个同学的爸爸传来一张天文望远镜刚拍出的月球照片,投影在教室里的黑板上,非常清晰,连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都能看到。

  严老师请大家现场写一写,这场观月活动后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孩子们埋头,有的刷刷动笔,有的先想一想。短短十来分钟,写好的孩子们就陆续举起小手。

  有个很腼腆的男生周嘉杭,写了个小片段: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非常调皮,爬上了一棵很高的桂花树。结果没抓牢,在自己的右手上留下了一道永久的伤口。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树下大哭,没人听见,没人看见。就只有月亮在陪我。”

  严老师问他,小家伙说当时从树上摔下来,哭了很久,身边没人,只有月亮挂在空中,洒下清冷的光,所以印象很深刻。

  出门玩不忘看月亮

  从全国各地传来月相图

  看月亮,是四(3)班孩子们近30天来超爱做的事。

  看完月亮,还要画月相。同学们六人一小组,观察不同时期的月亮,有人画出的月相像弯弯的眉毛,有人画出的月相,是个标准的半圆。还有同学即使周末出去玩,也不忘记观测月相,所以从常州恐龙园、上海崇明岛、无锡、张家港,都传来了一张张月相图。

  农历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一般来说,19点左右,月亮就出来了。不过到了下弦月,月亮出来得越来越晚,有时要到23点左右,甚至凌晨。孩子们偶尔熬不牢,只能请爸妈帮忙。后来,大家观测前,都会上网查一下,第二天月亮升起的时间。

  赏月这么久,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蘑菇头的开朗女生李思旖说:“我是在公园的小径上观察月亮的。那里树木少,光线也好。月光十分皎洁,但白白的月光里零零星星掺杂着黄色,月亮外还有一个蒙蒙的光圈。小时候我一直认为那是一个大圆盘,也难怪李白有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现在,我望着它,觉得宁静又神秘。”

  出远门不忘作业的同学唐欣怡,是在齐云山观察月亮的。小姑娘的感触很细腻,说:“那几天月亮都在晚上9点左右升起。因为是在山上,所以到处云雾缭绕,月亮若隐若现,仿佛在玩躲猫猫,月色像是清水中滴了滴白色颜料,加上了一点点的日落黄,蒙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的。”

  观月并非一帆风顺,碰到雨天、阴天、升空太晚,孩子们往往看不到。

  轮到叶润初同学记录月相时,全家去了常州恐龙园。他说:“连续观察了几天月亮,好似一个洁白的圆盘,月亮上有几处是黑色的。每天都能发现月亮的身影,可是它的变化不大,和前几天差不多。月亮边有一个毛圈,好似天使带给我们的光明。”

  行走·发现课程

  学校里还有很多门

  从孩子们做的这些事我们不难看出,这门“月亮课程”综合了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

  严老师对这门课的安排是:一、二课时是同学们主动收集、积累带月亮的古诗词,课堂上吟诵,交流讨论月亮的意象等。与此同时,观察月相的作业同步展开。到了三四课时,集中看月相,集体赏满月。

  “一年级,孩子们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三年级学过《乞巧》《嫦娥》,四年级学了《望洞庭》,这些古诗词中,通过观月写月,诗人们抒发感情,孩子们对月已经有个粗略的了解。月相的变化本是六年级科学才要学的内容,现在拿到四年级,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践,也能有不错的理解。”严老师说。

  像这样持续多个课时的“行走·发现课程”,省教科院附小还有很多。

  校长谢卿说:“比如《万物可测》这门课里,孩子们通过各种办法丈量教学楼的高度、学校的面积等;另一门课里,同学们调查校园各处土地的酸碱度,找出最适宜的地方,种下一棵树……”

  为什么要做这个课程?

  谢校长说:“做‘行走·发现’的项目学习,是想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逐步获得多项能力,比如解决相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传统的讲授式学习中较少体现,却是在未来生活中所必需的。”

标签: 月亮;孩子;帐篷;满月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