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出名趁早?杭州11岁女孩成国内最年轻女子职业围棋手
2018年09月24日 23:09:31 来源: 上观新闻

  棋逢对手

  这几天的赛程里,吴依铭没有出过举行比赛的这家酒店。每场比赛前,酒店电梯就被选手占满,她们大多正值20岁上下的年纪,聊着减肥、买衣服等和吴依铭有些隔阂的话题。

  这让记者想起赴株洲前实地探访的杭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杭州钱江新城一座以棋文化为主题的大厦内,行色匆匆的,多是读小学年纪的孩子。当时已近晚餐时间,教室里仍有三五成群或独自在复盘的孩子。教室对面,是一间可容纳上百人的家长休息室。无论白天还是傍晚,休息室里总是满满当当。

  当天下午,刘宇班级安排的是复盘当日上午的棋。孩子们十分熟练地低头“默写”,这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基本功。教室里两位10岁出头的小男孩,其中一位忽然把自己的记录本转向同伴,请其帮忙写一个字。刘宇解释:“小男孩在做复盘记录时,发现自己不会写对手的名字。”

  在同一个班里,每位小棋手的对手是由自己的实力所决定的:在对决中,获得好成绩的选手升组,否则就降组。也就是说,孩子们最要好的伙伴也就是最紧密的对手。“没有同龄棋手,他们长棋就会很慢。”围棋学校校长孟昌解释。

  在杭棋,孩子们日常训练中每一盘棋的胜负都会被记录。每到期末公布排名,只有一半的孩子拥有留校免考资格,而另一半孩子必须和新一批想要考入杭棋的选手共同参与选拔。于是,总有一些孩子在发现排名靠后时哭闹。

  孩子们的压力,并不能改变杭棋历年以这种公开透明的滚动制来获得最优人选的机制。每年有勇气参与杭棋入学考试的选手近200人,被录取者不过20人。

  性格和思考方式,在棋盘胜负锤炼中被逐渐改变。

  “这些孩子下棋时内心世界像是千军万马奔腾,不下棋时沉稳内向。”冲段班的指导老师李劼得知记者想找几位学生聊聊的想法后,预测采访可能会因为孩子们的个性而不太理想。果然,几个孩子一下课就加快脚步离开了李老师“捉捕”的视线。

  一位迅速离开的小男孩,却在楼梯口被卖冰镇哈密瓜的摊子吸引。他并不嘴馋那几盒哈密瓜,而是伸出一根手指探了探水温,问老板:“这水大概多少度?”摊主一时回答不出。男孩满脸疑惑地走开了。

  少年棋手的童年,多少有些相似。刘宇老师也是从小去北京学棋。他记得,一次父亲让他跟着学奥数的小朋友去上课,虽然他从未接触过,但发现棋理和数理有颇多相似之处,很快就完成了奥数题,连老师也赞叹。

  目前全国有23支顶级的男女围棋甲级队,杭棋独有3支队伍。像吴依铭这样已经进入杭棋职业队的孩子,最大愿望就是进入杭棋的甲级队。

  “我们学生最难处理的,是和平时一道学习的同学在比赛里成为对手,因为太熟悉彼此的优劣势,反倒有些放不开。”围棋学校副校长周仕生告诉记者。

  吴依铭这次湖南比赛的第5盘棋,对手就是杭棋学生。那盘棋,吴依铭胜了,两人下完棋有说有笑地走出赛场。

  丛林之外

  林洁从未告诉吴依铭,自己在2年前就开始关注那些一鸣惊人的少年围棋手。只是定段以后,她很少再在赛事里听到他们的名字。

  “这些孩子去哪儿了呢?”林洁总是困惑。

  周仕生副校长说起一个围棋界职业选手定段的重要改变信号:这几年的定段赛,对13周岁以下的定段成功选手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支持。杭棋的研究报告也明确提出“世界冠军和围甲一线棋手(具备冲击世界冠军实力)的平均定段年龄在12.3岁左右”,这意味着13周岁以上定段的棋手,冲击世界冠军的几率大大降低。

  然而,围棋优胜劣汰的丛林规则,是否一刀切?记者在杭棋发现一些“例外”。

  就在吴依铭和胡子豪在湖南参加职业赛时,同为杭棋选手的22岁刘睿智正在参加一场业余男子围棋手的全国性大赛。

  刘睿智的棋艺也是童子功,他六七岁在北京道场学棋,一年学费就得10万元。但去了道场仅一年,他回归普通学校。高中毕业后,他遵家人意愿考入山东一所大学学计算机,可临近毕业时违背了父母的想法,重新走向职业棋手之路。

  由于读大学时他已在国内业余棋手中拥有较好成绩,杭棋向这位大龄棋手抛来橄榄枝。他和一群孩子一同进入冲段班,孩子们叫他“睿智兄”。

  每逢大赛,刘睿智都需要比少年选手更长时间更精细化的心态调整,比如22点左右就进入睡眠状态。“年纪大的棋手下棋,也有自己的好处。我们更加懂得去规划一个大的棋局。”

  和吴依铭一起参加这次比赛的,还有21岁的女棋手高星。高星是2010年杭棋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她6岁学围棋,11岁在武汉开始专业的围棋训练。眼下,她在全国职业棋手中的排名是200名左右,在女子职业棋手的排名达到第五六名。

  高星觉得,关于自己的未来,最强烈的挣扎集中在12岁到16岁之间。“万一学棋不成怎么办?需要寻退路吗?”专业学棋的那几年,她反复问自己,却无解。

  现在,高星面对胜负,少有情绪波动。“越是求胜心切,越是不容易成。”她寻找着围棋的真意。

  和她一起学棋的同龄人,不少已经离开围棋竞赛界,但走时多有遗憾。大部分人在离开赛场后,依然从事和围棋相关的工作。

  今年22岁的张泰毓成功转型,从围棋选手变成围棋培训机构的创业合伙人。他两三岁在棋盘上爬着玩,7岁去天津开始专业学习,一切顺风顺水。但接下来的10年,像是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他接连参加9届定段赛,均未成功。最可惜的一次,只差一个名次就进入了。“就像魔咒一样,总在定段赛失误。”张泰毓意志消沉回到老家,玩游戏玩得天昏地暗。后来,他在当地做围棋初学孩子的启蒙教练,逐渐在工作中体会到围棋的快乐。“就像父亲和我说的那样,小时候我一旦输棋,能把房顶也掀下来。”张泰毓说这是他对围棋的初心。

  将一切想明白后,张泰毓允诺自己在去年最后一次参加定段赛。没想到,竟成功了。

  不过,定段成功的他,仍选择放弃职业围棋手生涯,和合伙人在杭州开办了一家针对低龄孩子的围棋培训机构。“孩子们喜欢围棋的方式很简单,吃掉了对方的棋就开心得大叫,甚至是站在桌子上,而被别人吃掉了棋,就难过得大哭。”

  每当家长来咨询是否该让孩子走专业道路时,张泰毓的答案都是:慎重再慎重。他把自己的一路坎坷,坦诚告诉家长。

  “围棋对我而言,或许就是一场长长的挫折教育。”放弃专业竞技之路后,张泰毓把多年收集的棋谱摆在书架上,占满书架的好几层。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更长久地和围棋相处。

  与吴依铭同在杭棋专业队的高星尚未有机会和这位“天才少女棋手”对决,她饶有兴致地提起小师妹,说:“我想,我们一定有机会相见于江湖。”

  (原标题《出名趁早?杭州11岁的国内最年轻女子职业围棋手成名前后》)


标签: 围棋;职业棋手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9248335857656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