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走读杭州|南宋皇城根探古井 倾听千年岁月流淌
2018年10月15日 06:35:42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杨静 张峰 通讯员 蒋升 李文瑶

TIM截图20181015092949.png

牛羊司巷义井

15393545218801926728243901902690.jpeg

居民打井水 群峰 摄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静 张峰 通讯员 蒋升 李文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杭州人对井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不只用于吃、喝、洗涤——零星散落在巷坊里的古井,更是街坊邻里间的纽带,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得以流传。上周末,钱江晚报170俱乐部主办的“走读杭州”秋季版第二站继续出发,以胡雪岩故居为起点,在太庙一带昔日的皇城脚下,聆听隐藏在幽静小巷里各式水井的趣闻轶事,感受前世今生的岁月变迁。

  探访古井,都有趣闻轶事

  旧墙屋瓦,宿昔繁华。元和宝街相连接的牛羊司巷里,有一口义井保存得最为完整:井圈上小下大,井台用石板铺成,靠墙还砌了一排护墙石板,井圈上镌刻的“牛羊司巷义井”六个字较为显眼:南宋时期,牛羊司为管理皇帝用膳和祭祀用牲口的专职机构,小巷也因此得名。

  79岁的夏培庆祖辈都生活在这里,特地来现场和大家互动。他说,井水冬暖夏凉,居民洗衣做饭靠的都是这口井。“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先的杭州筷子厂就在这里,生产的是天竺筷。工人们取井水用来浸毛竹洗筷子,场面很壮观的。”

  转入金钗袋巷,沿街相隔不过数米远的两口义井处,仍有许多居民拿着脸盆聚在一起洗衣服。上羊市街社区卫生委员郁淇告诉记者,街道对每口井都做了相应的保护,除去盖起来已经不使用的,上羊市街社区目前进行保护的有8口,街道每季度都对井周围的下水管道进行排污冲洗,以防止水管混接处的浑浊物影响水质,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发动年轻人一起保护。

  穿过丁衙巷、十五奎巷…一路寻访。短短八十米的井弄里,就分布着三口古井。位于井弄3号的顶针井井圈两侧各有一个小洞,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说,是旧时为了挂木棍以吊冰西瓜而用的。

  保护家底,别被时光消磨掉

  井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御街二十三坊的第一条坊巷前有一口三眼古井,叫状元井。“街坊里流传,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传说当年的十名武魁都喝了这个井水后中了状元,所以叫‘状元井’。” 73岁的紫阳街道民间古井协会副会长宁国良笑着说,“去年年初,太庙和十五奎巷两个社区共同自发成立了民间古井协会,协会目前有会员23人,成员都是井长。”

  此外,协会还特别编写了《坊巷古井名录》,以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为线索,细数了脚下古井的“家底”,以作保护纪念之用,“例如宝成寺义井,便是吴越国王妃仰氏为了庙里的僧人和周围老百姓而建的。现在附近居民在井前特意放了两个水盆,用来测水质和让周围流浪猫等小动物饮用。”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小在井边长大。”孙永斌幼时家住皮市巷,上八眼井是他童年玩耍的地方,两次井文化走读活动他都来参加,“最初我们打水用的都是橡皮绳,一两个月还得断一回,现在的材料可结实多了。不过,现在还在用井的都是年纪偏大一些的人,估计年纪轻的图省力,脏衣服丢进洗衣机也就完事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这份杭州情怀能传承下去,而不是慢慢地被时光消磨。”

标签: 古井;井水;趣闻;轶事;街坊邻里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101534268537088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