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家境殷实却去乞讨,老年人过度节约子女该怎么办
2018年11月03日 10:53:03 来源: 每日商报

  最近,“杭州东站乞讨大妈”的新闻在网络上刷屏了!大妈的家底“曝光”,让网友们大跌眼镜。大妈家境优渥,家里有工厂,还有房子出租,一年租金就有几十万,子女也蛮孝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大妈却每天脖子上挂个二维码到东站乞讨,任凭子女怎么劝说都没用。

  尽管这样的例子很极端,但在生活中,人们普遍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老年人太节约,太想不通,很多生活条件明明蛮不错,买菜还是挑质量最差的买,旅游还是选价格最便宜的团报。

  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节俭,究竟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家里有工厂还有房租收 却每天挂个二维码去东站乞讨

  10月27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里,一位老人正在人群中乞讨,而车站广播一直在循环播放一条语音:该老大妈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请各位旅客辨别真伪,切勿上当。

  据媒体报道,该乞讨老人是火车站的“名人”。老人今年79岁,家住乔司,原本在九堡客运中心卖地图,2013年火车东站启用后她转战到东站,刚开始也是卖地图。去年开始,老人突然开始乞讨了,并有强讨行为。一看到老外或者外地游客,就拉着他们衣服,追着他们要钱,这对火车东站的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劝阻,但“一碰她,她就耍赖,有时候往地上就是一躺,还吐口水、把水泼到人身上,摔坏劝导员的手持喇叭”。无奈之下,劝导员也曾报过警。因其年龄过大,治安处罚条例规定年龄超过70周岁,无法采用强制行政处罚手段,公安部门无法处理,“只能劝说教育”,所以效果不大。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也曾现场劝解,但“事情一直化解不了”。东站的管理人员很头疼,甚至向社会求助,有什么好办法,共同来解决这个难题。

  平时,街上有老人或残疾人当街乞讨的事情,并不少见,强行乞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我们的认知中,乞讨都是迫于生存的无奈之举,但杭州东站的这位老人的情况显然有所不同。据了解,老人家境不错,儿子有个厂,五层别墅临街而建,10来间店铺出租,存款不止十多万。

  面对追问,老人也有自己的说法。她认为东站乞讨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管她一人?至于为何家里有钱还乞讨,她坚持说要自力更生,靠乞讨,养活自己以及照顾瘫痪的老伴。

  对此,老人的儿子欲哭无泪,“不是不孝顺老人”“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可老人坚持要乞讨,怎么劝都不听,自己也觉得很丢脸。

  囤垃圾、翻硬纸盒、蹭养老院住…… 占便宜五花八门 吃亏上当也经常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节俭的观念更是深入骨髓。很多人即便生活已经挺富足,却依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时候,甚至还因为节俭上当受骗,做一些捡了芝麻丢西瓜的事情,让子女大伤脑筋。

  比如,有些老人有捡东西回家的习惯,不管这东西有用没用,觉得捡到就是赚到。有些老人的“节俭行为”甚至严重降低了家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

  记者在采访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舍不得用自来水冲马桶,把洗菜、洗衣服甚至喝茶的水都留着冲马桶。为了存水,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越来越多。每次上完厕所,老人都要到厨房去,把一个个小盆里的水倒到大盆里,再颤颤巍巍地端到卫生间里去冲马桶。晚上,老人起夜次数多,每次都去端水,还要在卫生间里捣鼓那些大盆小盆,咣啷咣啷的盆子碰撞声,哗啦哗啦的倒水声,让沉睡的家人不堪其扰。夏天,存了好几天的脏水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滋生蚊蝇。

  因为节约,老年人热衷各种“便宜”,吃亏上当也是常有的事情,例如很多老年人热衷的低价旅游团。一些旅行社往往用超低的价格来吸引老年游客,但是要么不能成行,要么旅行社卷款跑路,或在旅行过程中被强制消费,老年游客由此落入“消费”陷阱。其实,很多老人未必不知道里面有“猫腻”,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坚持不买就不会受骗,但面对五花八门的套路,老年人未必招架得住。

  还有的老人有一种不拿白不拿的心理。有一位住在公办养老院的老人,是个拆迁户,家里几套房,存款不少。因为自己符合入住公办养老院的资格,即便身体硬朗,儿女双全,还是早早住了进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让人头疼的是,她强行霸占养老院的公共用地种菜,谁管和谁急眼,撒泼打滚,让人无可奈何。只是她种的菜自己不吃,也没有分享给养老院里的人,而是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给子女送去。

  专家解析: 老人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存在不安全感 子女尽孝心时要多理解他们

  对此,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会长倪荣说,对于东站乞讨老人“闲不住”又“很节俭”的行为,他并不觉得陌生,在很多老年人身上都有这个影子,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从遗传生理层面讲,人类天性需要“从外界索取”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有些人更偏向于拿到别人的东西,自身会获得满足感。有些人会觉得,“之前她并不这样”。那是因为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在逐步退化,以前认为不对的事情,现意识中的理性可以控制;随着认知功能减退,理性控制不了潜意识里本性的行为,隐性的索取本性就慢慢凸显。

  从心理成长经历来说,一些老人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极度匮乏等特殊的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心理上的匮乏感、不安全感。这是贫困时代给他们留下的心理烙印,属于社会环境造成的普遍现象。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时代,很少有缺吃少穿的经历,无法感同身受老人的处境,也就不能理解老人的行为。

  再者,从社会关系现状来看,很多老人的行为,其实都在诉说一种“孤独感”。很多子女只是给予老年人物质生活,而忽视对他们的“精神抚慰”。在家庭生活中,成年的子女担负起生活重担,忙碌一辈子的老人会觉得存在感在降低。一下子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光,通过“刷存在感”,“闲不住”的去做事情,来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倪荣认为,老年人节俭了几十年,现在想让他们一朝一夕就改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尽量能理解老人,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慰藉关怀,让他们觉得生活是有保障的,慢慢放下那些不安全、孤独感等心理包袱。另外,老人自己也要安排一些积极健康的业余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外界的信息,跟上时代社会的发展,感受物质生活的进步,不要总是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非常重视健康,这也应该是晚年生活的第一要务。居住环境舒适、饮食科学合理、出行安全方便等,都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应该顾此失彼,贪图一点小利益,而损失大健康。

标签: 乞讨;老年人;养老院;节俭;心理;家境;出租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