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版图随着车轮越变越大 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
2018年11月22日 09:11:16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叶怡霖

  如果说城市的蓬勃发展像“摊大饼”的过程,那么交通就像是“擀面杖”,交通的完善,就是城市骨架延伸的动力:路网所到之处,人来了,楼多了,灯亮了,才有了繁华的样貌。

  杭州的城市发展,也遵循着这个规律。

  杭州人在南宋皇城根下转悠了上千年,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的市中心,仍然盘桓于中山南路与解放路一带。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城市逐渐向北生长,之后向四周扩散。

  速度与范围,都和杭州人交通条件、交通方式的拓展密切相关。

  杭州市中心在哪里? 老杭州曾经只认“十大古城门”

  “老杭州”给年轻人讲古,常会说以前工作、生活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十大古城门”内。

  曾经,自行车是杭州人出门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则只有公交车,人们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老杭州人眼里的绝对市中心,一直是在官巷口附近。

  以官巷口为中心半径1公里范围内,医疗有浙一、浙二、妇保、儿保、市一,集中了杭城当时最好的医院。电影院有太平洋电影院,当时是杭城最上档次的电影院;还有新华电影院、前进电影院,稍远有西湖电影院;体育设施有青年路灯光球场,杭城唯一的灯光公共球场。有杭州最好的食品店,杭州食品公司;最全的图书店,新华书店;最好的购物地,杭州解百;最好的西餐馆,海丰西餐社;最休闲的场所,明湖浴室;最时髦的商店,红波无线电商店。另外,当时的杭州市政府、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在官巷口附近。只需步行,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可以配备齐全。

  改革开放后,摩托车、私家车越来越多,杭州突破了环城北路这条线,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开始成为更多杭州“弄潮儿”非去不可的地方。

  这个新的城市中心,距离官巷口,只挪动了不到3公里的距离。

  高架桥、快速路“东扩西进”

  杭州变得越来越大

  2000年之后,杭州的交通发展大步前行,经过杭州“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市中心逐渐形成了“三纵五横”的快速路网体系。

  南北向的中河-上塘高架、秋石高架,东西向的德胜快速路、石祥快速路,杭州主城区“井”字形快速路网构建了起来,与城北半山、城西留下、城东九堡下沙快速连接。下沙、留下成为“大学城”。

  同时,快速公交也紧跟而上,伴随崭新的道路“东扩西进”,大学生们周末去武林广场逛个街、去西湖边看看景,都方便了很多。

  随着彩虹快速路、机场快速路的建设,杭州和一江之隔的滨江、萧山也越来越近。

  杭州真的变大了。

  一条条地铁线陆续通车 一个个城市副中心涌现

  2012年11月,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直接带动了杭州的两个城市副中心:下沙和滨江。

  2017年7月,杭州地铁2号线西北段开通,良渚副城立刻变得炙手可热。

  杭州人买房定居,从以前“绕着西湖向外看”,变成了“顺着地铁看”,不少在市中心工作的杭州人,开始选择在这些城市副中心居住。

  从各个站点的客流量变化也能梳理出来——杭州城市化进程的版图,早已悄悄发生了改变。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首批30个车站(不含火车东站站与下沙延伸段)开通,当时日均客流量在14.5万人次左右。到2018年1月9日,4号线一期南段(近江-浦沿站)通车,杭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117.6公里,1号线、2号线、4号线全线网日均客流达到150万人次左右,增长了9倍。

  就拿下沙的金沙湖站来说,从开通初期日均客流量1700人次,现在日均客流量已经达到2万多人次。

  有了地铁,距离不再是问题,生活配套也不再是问题。

  “现在的下沙,有龙湖天街、星光大道、福雷德广场等好多商业街、综合体,配套多、人气旺、生活方便,热闹程度一点都不比市中心差。” 住在下沙,工作在和平广场的钟小姐说。

  不仅下沙有了新的商圈,钱江新城、滨江、九堡等多个城市副中心,都围绕地铁有了新的商圈。

  杭州,已经从原先的单一商圈,发展成以一个中心商圈为主、多个区域型商业中心为辅的多商圈格局。

  艮北新城就是典型。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整个艮北新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招商雍华府、越秀亲爱里、世茂东壹号、招商雍和府……作为第一批感受到地铁召唤的楼盘,尝到了轨道交通便利的头口水。

  2016年年底,越秀与江干城投在艮北新城连拿两块地,总建筑面积超50万方,后期与招商联袂开发,那就是现在的公园1872和天悦江湾。根据规划,公园1872将自带一个商业综合体,并坐享地铁1号线七堡站资源,形成TOD模式。而天悦江湾除了TOD优势之外,自持部分商业也很值得期待,地铁交通所带来的人居价值一览无余。

  未来,拥有十条地铁线、一条城市中轴线(机场快速线)的杭州,城市延展模式,或许会从“圈状”外扩,变成“带形”发展。

  杭州都市圈已实现“一小时交通圈”

  未来还将是亚太地区铁路枢纽门户

  2017年8月,临安撤市设区,并入杭州。杭州市区面积扩容64%,达到8002.8平方公里,就此成为江浙沪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现在,杭州人或许对新区的融入还没有强烈的感知,但是再过几年,情况会大不一样。

  依托区域发展趋势,杭临之间将形成1条高速通道、1条铁路通道、2条城市轨道交通、5条快速道路通道和1张地面公交网。特别是杭临城际轨道和杭临绩高铁,分别将于2019年、2022年建成,届时,临安与主城区的距离将缩短到“30分钟”,无缝对接。

  眼下,杭州将进入高铁时代。“生长”的不仅仅是杭州本身,发展“杭州都市圈”也早已有清晰的蓝图。

  在杭州上班的诸暨人每天乘坐通勤高铁“西施号”;海宁高新区与下沙打通断头路,来往更便利;德清居民拿着“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在杭州也可乘坐地铁、公交……杭州都市圈建设“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已宣告实现。

  接着,杭州都市圈还将形成“一心八射”的城际轨道网络基本形态。目前,杭州至海宁、杭州至临安、杭州至富阳、杭州至绍兴等4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均已启动建设,预计“十三五”期内建成投入使用。

  杭黄铁路,这条串起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连接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的“最美高铁线”最快下月中旬就要通车;沪苏湖高铁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杭衢高铁开工在即……未来,杭州将进一步扩增到11条高铁线路、6大主要高铁客运站,数量超过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居长三角城市首位,成为亚太地区铁路枢纽门户。

  在交通建设的加持下,杭州都市圈产业融合速度持续加快,区域人口经济发展均稳中提质。

  即将在2022年建成的杭州西站,将采用城市一体化TOD模式开发,以杭州西站为核心,打造一个50-100公顷的枢纽综合体,主要满足城西居民出行和生活需要。

  围绕这个枢纽综合体,还将打造一座“站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高铁新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

  条件成熟后,围绕高铁新城,依托周边的梦想小镇、阿里巴巴、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以及杭师大等高等院校的建设,一座10平方公里的“仓前科创新城”,最终将屹立于杭州大城西。

标签: 杭州;杭州地铁;擀面杖;地铁线;客流量;交通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