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开播两周,播放量近4亿,《古董局中局》引发知识点大讨论
神秘的古董江湖,行规真奇特
鉴定时要不要戴手套?开门、吃药、打眼是什么意思?
2019年01月05日 07:52:43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裘晟佳

  浙江在线1月5日讯 开播近两周,播放量近4亿,豆瓣评分7.4分,改编自马伯庸原著小说的网剧《古董局中局》上线成绩亮眼。

  这部剧有点不一样,除了对演员演技、剧情改编的争议,网友们讨论最热乎的是各种古董知识、鉴定方法和古董圈的行话、行规,以及夏雨饰演的男主许愿的花式鉴宝动作是否靠谱。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钱江晚报记者带着网友们争议最多的话题和最关心的问题,请教了相关行业专家。记者边采访边感叹,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我面前缓缓打开。

  鉴定瓷器

  要不要戴手套

  先来科普一下《古董局中局》,故事以日本人木户加奈归还来自中国的国宝“则天明堂玉佛头”为契机展开。男主角许愿的人设,是个古董鉴定专家。所以,从第一集开始,展现许愿鉴定技艺的细节比比皆是。

  在剧中,在观形、看纹、识胎等方面,引经据典地介绍了鉴定瓷器的步骤。再加上夏雨这气场全开、气定神闲的精彩演绎,很多网友看完第一反应都是“不明觉厉”。

  瓷器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郑建明告诉记者,每个人有自己习惯的鉴定方法,但电视剧基本遵循了鉴定原则,还是比较靠谱的。

  鉴定步骤里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反过来看瓷器的底,“这个是造假最难的部分。”这看的是装烧工艺,就是瓷器最后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烧出来的烧造工艺,不同的工艺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郑建明说,文物造假自古有之,“瓷器主要的造假方法是用酸腐蚀,加快老化来做旧。”根据郑建明多年的经验,目前造假最多且最难识别的就是原始瓷,即夏商周的瓷器,“礼器、鼎、编钟等等都有,仿得非常好,几乎可以乱真。”

  在剧中,每次有人出场鉴定,必定有一副白手套陪伴左右。有懂行的网友指出bug,“鉴定瓷器是不能戴手套的。”

  “一般的瓷器鉴定确实不需要戴手套,手感也是很重要的鉴定依据。”郑建明说。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釉上彩,或者釉很容易剥落的情况下,就需要戴手套,或者尽量不上手看。但是,“玉器、书画一定要戴手套鉴定,因为体液对这两种材质会有损害。”

  剧中还有一个大BUG,郑建明教授也发现了——单手递接古董文物。“文物一般不直接传递,而是放在垫着软物的桌上,鉴定者上手要双手抱起,稍微离开桌面一点,不离开桌子范围,看好放回桌上,轻拿轻放,下一个人继续。”道理很简单,“很多文物是修复过的,一只手拿就散架了。”

  古董买卖

  “一毛钱”等于人民币十块钱

  各花入各眼,各耳听各言。有人从电视剧里看到了鉴宝的门道,也有人看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董江湖,剧里行话很多,比如“开门”、“掌眼”等等,新鲜。

  “这些行话,有一些是全国通用的,有时候,各个地方也会有差别。”有数十年古玩收藏、买卖经验的古董商裘先生挑了几个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开门”指的是一眼就是能看出来的真东西;“打眼”指看走眼,把假的看成真的;“吃药”指买了假东西;“掌眼”指请懂行的人来帮忙鉴定东西的真假;“生坑”指出土并保持原始状态的东西;相对应的,“熟坑”指出土了一段时间,经过清洗、盘玩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个跟古玩交易金额有关的行话。在古董买卖中,“一毛钱”等于人民币十块钱,“一块钱”即人民币“一百块”,以此类推。所以,去逛古玩交易市场,询价时老板如果说几十块钱,别以为很便宜,那已经是几千上下了。

  古董行还有一些独有的行规,需要注意的。比如,“不问来路,不问去路”,即不问卖家古董从哪里来,以及卖给了谁,因为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买卖双方就一件具体器物进行谈话时,边上的第三者不能参与。必须等买方把东西放下了,明确表示他不买这个东西了,那么第三者才可以接着来谈买卖。

  另外,古董不比其他商品,如果不是真的想买某件古董,就不要随便上手。道理也很简单,万一把古董弄破了,如何赔偿就是件麻烦事了。

  当然,隔行如隔山,古董行真正的学问,自然不是这三言两语,一部剧或是几本书能说透的。


标签: 古董;瓷器;鉴定;古董局中局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1901/W0201901053408809065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