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引发“中国式亲子关系”热议
2019年06月28日 09:23:20 来源: 青年时报 刘婕

  导演姚晓峰:父母也应该学会自己成长

  高考季刚结束,各大平台都“蹭”着这波热度推出相关剧集,集结了张嘉译、闫妮、赵今麦,讲述“备战高考”三口之家故事的《少年派》;高考之后选择出国留学,由孙红雷饰演“陪读老爸”的《带着爸爸去留学》,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都击中了观众不少“痛点”,网友纷纷表示:“世界再大都能找到‘同一个妈’,相隔再远也能看到‘相似的爸’。”记者采访到闫妮以及《带着爸爸去留学》导演姚晓峰,讲述对“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理解。

  父母也许更依赖孩子

  唠叨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

  “妈怎么能不插手呢,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不是孩子需要你,是你需要孩子”“你们大人得自立,不能总依赖孩子”……湖南卫视《少年派》一开篇,角色通过几句金句,就让无数观众变身剧中的女儿林妙妙,纷纷上网分享自家老妈的同款“唠叨金句”。

  接着,又从林妙妙父母身上看到了那熟悉的控制欲和对孩子的依赖。张嘉译、闫妮好不容易把女儿送进重点学校后,面对一周只能见孩子一次的情况,他们立刻要求女儿每天打一个汇报电话。孩子离开的当晚,他们看似佛系,却寝食难安,可当你刚被这样的温情所打动,转而又能看到,林妙妙加入一个与学习无关的广播站,闫妮立马出面阻止,“掐断”孩子的兴趣。在接受采访时,闫妮忙着向记者澄清,自己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母亲,“好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想让孩子将来门庭显贵,我母亲也对我寄托了很大希望。当我面对我女儿的时候,就不想给她这样的压力。”

  但是不给孩子压力就一定是好的吗?当然不是,每个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爱”。陪伴、监督算是“中国式家长”最显眼的标签,在该剧编剧六六看来,虽然一个“唠叨”的妈妈不一定所有观点都是对的,但却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道“必修课”。“有了妈妈的唠叨,孩子和别人、和社会沟通会有一个正常的价值判断,他们能知道做错事有人会骂你,在做事之前就会三思而后行,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面对给孩子不断施压的父母,六六直言:“逼着孩子进步之前,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与孩子保持刚刚好的距离

  父母也需要自我成长

  这边《少年派》里一家三口“备战高考”的故事引发不少共鸣,另一边东方卫视《带着爸爸去留学》又把“留学热”的问题搬到大家的视野中。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比前年又增加了近6万人。导演姚晓峰的孩子也是留学生中的一员,他表示:“关于留学并不是想表达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而是希望大家能冷静思考孩子到底适不适合留学。”

  “这个孩子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在剧集的一开篇,孙红雷用自己的“塑料英语”向签证官讲述着自己对儿子的悉心照料。他望子成龙,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黄小栋身上,从日常生活到感情琐事,都事无巨细地关心。可在这样约束管教下成长起来的黄小栋,在国外难以适应,压力倍增,遇事不够成熟,和父亲一言不合就怒气出走,甚至一个人在异国街头迷路,又无法“自救”。

  在姚晓峰看来,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是——父母的成长。“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在这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第二次的学习机会。”同样,他也强调,“作为榜样应该做得更好,如果把自己的实现不了的愿望全部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反弹。如果父母自己成功,孩子也许更能以你为榜样,追赶和超过你。”

  因此,姚晓峰给孩子和家长之间距离的建议是“刚刚好”。“不要过分的亲密、不要过分的娇惯,但也不能放纵。跟孩子成为朋友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如果他们从青春期到成人阶段都有人生困惑能跟您探讨,我觉得就是成功。”

标签: 孩子;父母;成长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引发“中国式亲子关系”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