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周息高达30%?一旦“入坑” 难以脱身
杭州警方通报今年以来打击“套路贷”战果
2019年09月12日 09:05:48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庞振煦 程建喜 李文 盛静 记者 李维和

  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广告,比如打着“低利息”“无抵押”“快速借”的小额借款。看起来,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就能借来一笔现金。殊不知,这些广告的背后其实暗藏着一环套一环的陷阱,一旦“入坑”,便难以脱身。

  杭州有一位应届毕业生小林就为此吃了大苦头。刚毕业的他工资不高,日常开销却不小。为了买双鞋,他在网上平台借了点钱。结果借了3000元,到手只拿到2000多元,最终却要还3600元。当小林意识到不对劲时,已经欠下更多的债务。无奈的他,只能选择报警求助。

  昨天下午,杭州市公安局举行新闻通报会,通报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打击“套路贷”(现金贷)犯罪案件行动成果。像小林的案件并不是孤例,受害者遍布全国,都是在这一个个小广告里上了当。

  借3000元,却要还3600元?

  小林是今年夏天在网上看到那则借钱广告的,广告让人很心动:“无息、无抵押、放款快”,下载APP就可以申请。

  小林照做了。新注册账户需要提供人像、通讯录、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数据,最终进行一个“额度检测”。他也没多想,都点了同意。

  没想到,申请5000元,最终却只能贷3000元,小林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的信用等级不够高。而这3000元虽说是0利息,但要扣除审核费、平台管理费,最终到手只有2220元,还款本息仍以3000元计算。拿到这两千多元,小林也不敢拿去买鞋,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他联系APP想立马还掉这笔钱,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还有一位陈先生因为父亲动手术,等不及保险的赔付,只能在这些“现金贷”平台上借款支付父亲的住院以及药物费用。谁知道号称“万元额度”的借款APP,到手只有1400元,6天后就要归还2000元,每逾期一天,就要缴纳100元的逾期费,周息高达30%。也就是说借款不到一个月还款就要翻倍,吓得陈先生赶紧还钱,卸载APP。

  杭州警方表示,这两位受害者其实防范意识相对较强。在侦办过程中,民警就发现有一位受害者因为遭到对方威胁胁迫,从最初借贷的2000元,竟累计还款10000多元。

  受害者覆盖全国,涉案资金7600万元

  随着报警人数的增多,杭州警方很快注意到了这种以“现金贷”为主要类型的新型网络“套路贷”犯罪。民警表示,此类犯罪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贷等为诱饵,通过APP软件向不特定人群线上发放7天、14天期的现金贷。一般来说,无论受害者条件如何,申请多少金额,最终给到的贷款额度都是固定的。

  等收到申请后,犯罪团伙再采取“砍头息”、逾期高额收费的方式向受害人放贷。如果受害者不能按期还款,就会遭到各种方式的软暴力催讨。他们会根据受害者注册时填写的信息,联系上受害者的亲友,以辱骂的方式催债;或使用短信轰炸软件让受害者手机在短时间内收到上百条短信,造成恶劣影响和心理伤害。

  7月以来,杭州警方先后对多个“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团伙实施集中收网,捣毁“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团伙8个,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00余名,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40余名,关停“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APP60余个、端掉犯罪窝点19个,冻结涉案资金、资产约7600余万元,有效震慑了此类犯罪的嚣张势头。

  警方提醒:套路贷几大特征一定要记住

  如今网上这么多现金贷广告,怎么才能避免受骗上当呢?

  民警提到,从这一系列案件来看,“现金贷”并不一定都涉及违法犯罪,而非法“套路贷”往往会隐藏在“现金贷”的模式当中。

  “套路贷”有几点特征,往往被借款者忽略,进而上当受骗。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正规机构不会收集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个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这些隐私信息,往往是犯罪分子最需要的“把柄”。犯罪分子还会在冗长的合同上做一些手脚,刻意隐瞒审核费、平台管理费等扣款事项,等借款者意识到上当已为时已晚。

  杭州警方也提到,广大市民群众应选择具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准确评估个人还款能力,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要轻信无金融从业资质的个人、公司发布的各类无抵押免息贷款广告信息。

  如果遭遇符合上述“套路贷”特征的违法犯罪侵害,应尽可能保存相应证据资料,并及时报警,以利于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依法予以打击。

标签: 现金;借款;抵押;受害者;现金贷;涉案资金;广告;小广告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周息高达30%?一旦“入坑” 难以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