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转型升级催生新动能 2016年金华经济发展综述
2017年02月20日 10:24:28 来源: 金华新闻网 记者 张帅

rf7257

  每一次发展跨越都蕴含着科学决策的真知灼见。

  过去一年,金华的变化由内到外:实体经济挺立脊梁,城市建设热火朝天,轨道交通串联八婺,市民腰包鼓了笑得更甜。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市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十三五”开局伊始,指标、增幅、位次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仍在带来惊喜。这些统计报表如坐标点一样,描绘出金华经济转型升级迈步腾飞的轨迹。

  破立之间看变化

  金华经济之“短”,部分原因在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模式粗放。但是,差距也是潜力和空间所在,只要找准发展瓶颈,“短板”也可以变成“跳板”。

  要说这些年金华之变,莫过于我市打出了一套以治水为突破口,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四边三化”、创新驱动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

  翻开数据看金华,这些年金华的发展亮点多多。跳出数据看发展,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仅要物质富裕,更要追求精神的充足。“五水共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这项创新之举发轫于金华,影响着金华,从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出发,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因而获得广泛支持,也给金华发展腾出新空间。

  去年以来,我市结合“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对江河之水制定标杆尺度,对违法建筑零容忍。所有产业和企业都必须遵循标准和规则,别无他选,否则只有面临淘汰。于是,一大批污染大、产能低、发展空间狭窄的低小散企业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活力更有前景的新兴产业项目。

  我市曾经是畜禽养殖大市,随着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大批低小散养殖户退出传统畜禽养殖业,畜牧业发展迎来一个全新的转折期。去年,全市所有养殖场实行“身份证”管理,首创“三元合一、星级管理”等运行管理制度,19家养殖场获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称号,39家获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称号,浙江美保龙等3家养殖场入选我省首批20家美丽生态牧场名单。与此同时,畜牧产业发展的链条越来越长,像义乌引进“中央厨房”项目,推动了华统集团全产业链建设,并积极试点探索低小散托养管理模式,两头乌也于今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华畜牧业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2016年,金华农业生产努力克服农业生产受灾害性天气多发、市场消费不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等困难,努力保持农业经济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1.95亿元,同比增2%;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6元,同比增7.9%。

  产业转型也体现在水质变化上。到去年年底,金华11个国家考核断面、16个省控断面、10个出境断面和20个县市交接断面水质百分之百达标;4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除1个为Ⅳ类外,其余全部达到或者优于Ⅲ类;535个乡镇(街道)支流交接断面中,91%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或优于Ⅱ类。这也在印证着一个发展逻辑———“三改一拆”盘活了稀缺的土地资源,为新兴产业提供了空间;“五水共治”缓解了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倒逼“低小散”企业转型升级;浙商回归引领新兴产业回归,以新产业拉动潜在的新需求。

  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越来越多婺商走在回家路上。2016年,我市浙(婺)商回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全年红”。据省浙商回归新统计口径,去年我市浙(婺)商回归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82.24亿元,完成省考核目标任务的120.1%;资本项目到位资金44.44亿元,完成省考核目标任务的111.1%;当年新引进总投资1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完成省考核目标任务的500%,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治水拆违基础上,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幕已拉开。横店在这场攻坚战中拔得头筹,同时也受益匪浅,“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从愿景变成了实景。和横店一样,我市许多小城镇瞄准环境短板,通过打造优美精致的发展环境,来给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积蓄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引导金华经济奔向“绿富美”。

  虚实之间看发展

  “目前,实体经济面临不少问题,但转型不是转行,而是通过内部转型提升使得现有行业更好地发展。比如通过内部技术提升、理念转变、规范管理等工作加强企业生存基础,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规范管理。”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一番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孰轻孰重,争论由来已久。但在过去一年,金华的“虚实经济”再度破冰发展。

  实体经济是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受各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沉重的压力,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动力。面对经济运行的严峻形势,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谋划、部署推动,人大、政协勇上一线助力发展,各项重磅举措密集出台—————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决定中,实体经济位列我市亟须补齐的七大短板之首;市政府推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31条,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又抛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新政11条。

  与此同时,各地也洋溢着坚守实业的信心:义乌大项目接连落地,为未来发展孕育希望;东阳保持意气风发的好状态,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越打越精准;永康打响“质造”品牌,赢得世界话语权;兰溪跃动着制造业的基因,在发展纺织传统产业中显得朝气蓬勃;金华开发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精锐部队,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站在改革风口,金华正勇闯“深水区”。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024.54亿元,增长4.5%;工业总产值5054.57亿元,增长3.4%;工业销售产值4766.37亿元,增长3.6%;新产品产值1711.81亿元,增长9.8%。

  网络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过去一年,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齐聚金华,仅金华市区全年就引进信息经济企业423家,投资额22亿元。腾讯众创空间、科大讯飞、敦煌网、去哪儿网、慧聪网、中国惠盈集团、漂牛文化、创客邦、网龙科技、唯果科技、网仓科技、大簇激光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金华。

  随着我市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逐年壮大。2016年我市网络零售1834亿元,增长36.5%,总量占全省17.8%,位居全省第二。其中,跨境网络零售出口187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达58.6%。居民网络消费528亿元,增长33.6%,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市快递业持续高速增长,去年快递业务量16.9亿件,增长74%,增幅快于全省17.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力量支撑,需要产业平台支撑。去年,我市坚持企业为主体,着力增强全社会创新活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其中当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9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18家,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家,市级农业科技企业15家。新组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2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12家,市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6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累计达到55家。康恩贝、万里扬、今飞和众泰入围2016年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众泰、横店集团东磁股份入围2016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加快推进各类众创空间建设,新申报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认定市级孵化器7家,全年新增县市级科技大市场3家。

  去年10月,我市再次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显出满满诚意与决心。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券”,全年共发放创新券3031.39万元,实际使用2318.49万元,发放使用率76.5%,仅次于杭州,位居全省第二。

  “店小二”服务看效能

  章树根是浙江立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省“两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来到金华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章树根向夏宝龙直言,这些年政府部门下了很大功夫简政放权,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企业仍然会遇到“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难办”的情况。他建议政府对实体经济要优化服务,对企业家要多点理解和帮助。

  一年以后,章树根的焦虑变得释然。“这一年,全省上下都在推行服务优化。比如兰溪有‘兰妈妈’服务,我感觉政府为了帮助实体企业已经想足办法。2017年,我们企业家的最大感觉是,发展机会来了。”他说。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去年以来,不少企业反映成本高,日子难过。企业成本到底有多高?据省经信委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人员劳动报酬年均增速超过15%,税金年均增速超过7%,但企业销售利润率增速始终在5.5%左右徘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及时出台降成本政策,并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从去年4月1日起,我市实施《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企业反映最突出、最迫切的期待和呼声,及时出台31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降成本新政,着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制度性成本、用工成本、财务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和优化服务。

  “除了坚决执行好国家、省出台的减负政策,《意见》还结合金华实际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重点突破了一些长期困扰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成本问题。”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经认定的市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所得税当前上缴省级增量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将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工作成效纳入银行年度考核和监管评级重要内容,激励金融机构尽可能降低小微贷款利率定价水平等。部分其他地区有的政策,我市优惠力度更大。以社保为例,企业暂时无力足额缴纳社保的,可暂缓6个月缴纳单位应缴部分,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暂缓3个月。

  其他部门也用实际行动,支持实体企业更好发展,这些切实有效的“组合拳”让我市企业如沐春风。许多企业负责人坦言,这些降成本举措干货十足,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暖。而且,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这里面关系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背后体现了政府部门敢于担当敢于攻坚的决心。它的问世,是政府对群众期待的回应。

  在良好发展氛围的影响下,我市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三产比重持续提高,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居民消费提档升级。此外,新兴动力加快成长,新增市场主体全省靠前。去年以来,“跑出加速度”成为我市市场主体活力发展的关键词。其中,“放管服”改革成为加速引擎中的强大“气缸”,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直逼70万户大关,实有市场主体户数与新设市场主体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去年全市平均每天登记市场主体399户,我市企业总量列全国地级市排名第25位。全市新设企业同比增幅64%,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6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金华经济正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标签: 金华;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