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山村复兴 正在走近
2017年03月22日 05:31:27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庆丽 沈晶晶 县委报道组 温君凯

CshKGFjRYdmAADf8AASDKmjt0b0983.jpg

武义柘坑村。

  浙江在线3月2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庆丽 沈晶晶 县委报道组 温君凯)海拔1000米高的武义新宅镇安凤村,许久不曾迎来这样的热闹景象。

  3月18日,来自省内规划、建筑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走进安凤村实地考察,把脉村庄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举办的“晒古读村·留住乡愁”全媒体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也在此举行。山乡的热情,已经点燃;复兴的希望,正在走近。

  隐秘高山村如何开发?它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心怀关切,我们一路探寻。

CshKGFjRYdmASkvyAAOroc-i3zs758.jpg

规划、建筑专家在武义高山村考察。 何啸江 摄

  高山村,期待复兴

  春雨绵绵,山岚氤氲,此时的安凤村别有一番韵味。

  村子里没有华丽的大宅院,却有黄泥构建的夯土房。房子依山而建,世代居住,这是武义乡村最自然的肌理。

  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前,抽着旱烟,烘着暖炉;登山的游步道,是最近开发的新景点;对面的山,树木繁茂。村支书宋国栋告诉大家,云雾缭绕的不远处,有多条古道通往山脚,亦有上百亩的杜鹃花田和黄花菜田。

  然而,因为地势偏远、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等原因,这个古朴宁静的小村,长期以来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子告别绝对贫困,还建起县里最早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两万元。

  站在高山往外望,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不少。对照“模范”们,安凤村也想走得更远。方法有许多种,但真正适合她的是什么?宋国栋心里不是很有底。

  沿着盘旋的山路向下延伸,同在武义“天路”许曳线上的柘坑村,同样面临困惑。

  90后村民吕虹霏,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返乡从事辣椒种植与深加工,顺带着把本村种养的各种土特产品销往全国。红彤彤的辣椒,如今种满了柘坑村的房前屋后,也挂在了各家各户的大门口。尽管两年来,创业的投入远比收益多,吕虹霏却还想坚持。但未来的道路如何继续?创业的红利何时到来?她在期待更多。

  今年2月14日,本报与武义县委宣传部一道发出“英雄帖”,邀请有志之士一起开发这两个村,受到广泛社会关注。

  农行武义支行行长梅秋儿和新宅镇负责人随即前往两个村庄走访,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当场签订了《金融自治村合作协议》,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支持“三农”业务发展,助推新宅镇“天路”沿线特色村建设。

  来自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院等6家单位的规划设计专家们,也应邀而来,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

  在这里,寻找未来

  三月山间的天气,忽晴忽雨,变幻莫测。

  宋国栋撑着伞,佩带扩音器,领着客人们走过一栋栋黄泥房,登上村庄最高处的双凤亭,讲述安凤的过去与现在。盘旋下山,又来到村里的文化礼堂介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不顾雨水已经淋湿衣襟。“难得一下子来这么多专家,得抓紧机会请教!”他说。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跃进,对村里的夯土建筑和路网结构印象深刻。去年,他不仅担任了G20杭州峰会西湖国宾馆会议宴会中心和西子宾馆宴会厅修建改造总负责人,还担任了“乌镇峰会”永久场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总负责人,对每一个建筑设计细节都给予充分关注,确保项目完美交付。

  在他看来,安凤和柘坑村里冬暖夏凉的夯土材料,虽是过去物质条件匮乏时不得已才使用的一种建材,但却十分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居住需求。村内高低错落、四通八达的路网构造和空间轮廓,则凝聚着先民的建造智慧,也保留着传统聚落的居住特点。而所有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村庄规划设计中需要保留的特色。

  “产业链的循环是后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他举例说明,如今,前去余杭径山古道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沿途的民宿生意也十分火爆,这是因为那里不仅提供了几间房子给人居住,而且做好了从休闲健身、访古怀古到亲子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产业策划,让客人留得下来,玩得尽兴。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ad杭州)创作总监孟凡浩一路从杭州驱车到达高山村,路程近3个半小时。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红”,富阳东梓关杭派民居,是该公司从城市豪宅建筑设计转战乡村建设的第一件代表作品。在他看来,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城市化,一度被遗忘的乡村需要更多的关注。

  “乡村需要高品质的设计,建筑师需要把城市的高品质空间分享给村民。”孟凡浩说,他更看重的是农居房的设计建造,对于推动乡村复兴的意义。“安凤村作为一个典型的空心化村落,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把人给引回来,怎样把没落的村庄重新激活。”

  因而东梓关之于他,除了东方审美的建筑设计方式,还带着文化复兴的意义。房屋宜居了,村庄变美了,再通过产业导入,转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吸引返乡人群。最终指向的,是更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一度没落的东梓关村最近已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名单,很多在上海、杭州打工的村里人因此被吸引返乡,还有旅行社把东梓关与龙门古镇并列在了一条旅游观光线中。随着村民的陆续入住,东梓关的杭派民居已经给村庄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共携手,留住乡愁

  一同前来的,还有“晒古读村·留住乡愁”活动中最终入选的十大精品古村负责人。

  自去年5月24日“晒古读村·留住乡愁”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各地读者的热情参与。古宅、古树、古桥、古道、古埠头等饱含历史风霜的古物件,通过一张张精美图片和一段段精彩短文进入公众视线,也将它们与村镇发展、家族繁衍、文化传承的关联娓娓道来。结合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结果,武义华塘、桐庐茆坪、景宁半山等10个村庄,最终获评“精品古村”。

  “之所以把颁奖典礼和乡村建设考察这两个活动放在一起举行,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走进这两个村庄,了解它们现状及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此机会,加强村与村之间、村庄带头人与业内专家、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乡村的共同发展。”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烟雨中,中国农业银行武义支行的工作人员,支起帐篷,利用“金益农”移动服务包等设备,现场为村民办理农行各项金融服务。

  个人金融部经理郑惠玲介绍,今年2月下旬,支行与村里签订《金融自治村合作协议》,创建村民信贷档案70余户,为农民创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及时为村里安装了“惠农通”机具,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刷卡消费,转账,代缴话费、学费,购买惠农理财产品等多项业务。

  从杭州富阳区专程赶来的龙门镇三村党支部书记孙军,不仅给每一位活动参与者赠送了龙门古镇的宣传画册与旅游路线图,也带来了自身关于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据他介绍,长期以来,龙门古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继承发展都十分重视。特别是2013年实行“古镇复兴行动计划”以来,通过高标准规划和大力度修缮收购,古镇活力显著提升,得到了以同济大学教授、有“古城卫士”之称的阮仪三教授为代表的众多专家、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龙门古镇又积极探索“活化+利用”的新路子,利用修缮完成的部分厅堂,投资建成海峡两岸交流馆、孙晓梅故居等文化内涵提升项目,引入富春墨庄、东吴牛锅营等富有古镇风味的旅游休闲项目,并打造了以雷迪森龙门驿庄园、尚古小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民宿。

  保护古村镇,留存文脉,这不仅仅是他们的目标,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留住乡愁,从这里的过去和现在出发,才能触摸到更清晰的未来。

标签: 武义;村庄;乡村;古镇;建筑设计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