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浦阳江生态廊道: 美不胜收的田园诗山水画
2017年06月14日 10:29:37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为浦江的“母亲河”,浦阳江曾是“黑脏臭”的代名词。如今的浦阳江,却是浊水复明澈,旧貌换新颜。

  本期“婺江行”,记者来到已经建成的全长17公里的浦阳江生态廊道,漫步红白相间的绿道,翠湖荡漾、乔杉问渠、湖山旧事等新十二景串联其中,焕发着新生机。一汪碧水蜿蜒而下,展现在浦江人民眼前的是一副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图景。

  曲径弓桥宛如桃源风光,风姿绰约恰似娉婷少女。在浦江县城西南角,翠湖宛如一颗镶嵌在浦阳江上的碧绿明珠。如今的翠湖,以距离城区2公里的地理优势加上旧貌换新颜的别致景观,源源不断地吸引着附近村民和县城市民。

  极高的吸睛指数,给与它比邻而居的铜桥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翠湖就是个‘天然化粪池’,磨水晶珠子的废水直排其中,臭气熏天,我们这些住在湖边的人家简直苦不堪言。”曾经饱受臭水湖之苦的村民周盛有,如今成了水环境革命的受益者之一。随着翠湖的声名远播,铜桥村在一年内聚集起10多家农家乐。原本闲置的房屋一下子走俏起来,昔日最不受欢迎的外围房成了全村“身价”最高的房子。如今,周盛有家3层高的房子,每年租金2万元,而且约定每年上涨10%。“村民的经济收入与村庄环境息息相关,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家园。”周盛有说。

  虽然餐饮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每到周末不少义乌人赶过来吃饭。但如何把人留住?村干部周必斌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们会继续配套做好村庄立面、绿化工作以及雨污分流,进一步发展民宿,化‘人流’为‘钱流’。”

  沿浦阳江生态廊道顺流而下,来到浦阳江与义乌溪交汇的三江口。三江口生态湿地是浦阳江上的第二颗明珠,这个一度被人称为“全省最差的高速路出口”和“天然垃圾场”的三江口,如今水清、岸绿、景美,白鹭戏水,游人如织。

  迷人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让附近村民觉得很自豪。在浦江城里上班的洪女士说:“公园刚建成时我回老家,我爸妈就特别自豪地骑三轮车载我们到公园游玩。”而且,让附近村民的生活休闲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村是三江口湿地公园的最大受益者。”古塘村村支书张权说。村里不少人放下手中的麻将和扑克牌,相约走起了廊道。

  湿地不仅是周边村民健身休闲的聚集地,更吸引着不少在郑宅工业区上班的外来人。在郑宅一家医院工作的安徽人黄海,每天都会来三江口湿地公园散步。“只要不下雨我都会出来走,大圈40多分钟,小圈30多分钟。”

  获村民守护的水杉绿林

  挺立江畔滋养一方水土

  山水相依定格旖旎风光,相映成趣堪比诗意长卷。在浦阳江生态廊道同乐段,有段架设在半山坡、长1800米、宽4米的钢木结构栈道,栈道一侧是片郁郁葱葱、长1.5公里的水杉林。

  沿木栈道而行,擦肩而过一群又一群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这里的环境和空气都很好,离城也近,晚上可以常来散步。”郑浩爱好摄影,在周围人的推荐下,他带着朋友来到这个拍照休闲的好去处,一逛就是一下午。

  “很多人惊叹于这片水杉林的美,却不知道它曾三次险遭被砍的命运。”同乐村村支书赵伟正说。上世纪60年代,为防御洪水,村里发动村民一起种树。水杉好不容易长大成材,因经济不景气,不少村民打算砍掉卖钱,并且已经砍了部分。多亏当时的村干部及时召开村民大会,才遏制住这股“砍树风潮”。上世纪90年代,因突发洪水冲垮粮田,村里决定加固河堤,堤坝上的水杉又成了“拦路虎”。但几十年相伴的情感,村民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水杉被砍。村干部特意请来县里专家出谋划策,最终得以保留。谁也没想到,2015年浦阳江生态廊道建设时,这片水杉林再次成为设计公司图纸上的“施工路障”。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浦江坚决反对原先的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公司更改设计方案,无论如何要留住这片水杉林。当时的水渠边荒草丛生,根本没有路,县生态廊道工程组便多次带着设计人员跑现场,走进荒草丛生的树林,爬过小山包,钻过只能弯腰通过的渡槽,从水渠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又从西头爬到东头,经论证比选,最终推翻原先的设计方案,把穿过林间的道路改为了水渠上架设的木栈道,一侧连山,一侧紧邻浦阳江,最终保住了如今山水相依的独特景观。“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亭廊避雨设施,让栈道真正成为人们休闲、游憩、健身的景观栈道。”浦江建设局总工程师张银洋说。

  如今,同乐村种下这片水杉林的许多老人都离世了,但在村民守护下得以存活的水杉林却仍旧挺立在江畔一侧,滋养着这方水土。采访当天,记者在村口见到今年67岁的老人吴益山。作为水杉林曾经的守护者,如今的他每天都会扛着锄头、拎着塑料桶,清理附近的垃圾,希望能守护好老一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从曾经的“十差村”到现在的“十佳美丽村”,同乐村的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看着村里诸多变化,今年83岁的老人张女英的眼里尽是满足。

  上百年历史的湖山老桥

  历经风雨如今再被点亮

  邻水古桥宛如长虹飞卧,流光溢彩续写历史篇章。位于浦江通济桥水库下游的湖山桥,又称“中江第一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这座十孔石拱桥,长124米、宽4.7米,1984年被浦江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山桥架设于潘宅茂山和大许湖山之间的浦阳江上。据《中江第一桥志》记载,它的建成曾大大方便了两地的物流和交往。过路人无不喜笑颜开,称桥是造在了心坎上。100多年间,古桥承载了门庭车马,经历了无数风雨,见证了社会变迁。曾经盛极一时的湖山老桥,不仅沉淀了历史,更多了几分岁月沧桑。

  去年,为了配合浦阳江生态廊道建设,古桥焕发了生机。2016年下半年,桥身的亮化工程完工,10个桥洞被一一点亮。老桥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变身一条飞卧于浦阳江上的长虹。经过的人都不禁感叹:“一直不知道,浦江还有这么美的一座古桥!”站在架空曲桥上一览湖山桥古姿,被亮化的红色的自行车道和黄色的滨水栈道穿行过桥洞,像两条灵动飘逸的彩色丝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古朴而艳丽。

  “这里距县城大概只要10分钟车程,很方便。一到晚上,城里的人和附近的村民就都过来了。”湖山村村干部吴顺进说。每当夜幕降临,沿江绿廊上人来人往。有悠哉游哉散步的,有急匆匆健走的,偶尔有几辆自行车穿梭而去,观景露台上还有戏曲爱好者抱着乐器吹拉弹唱。“这段廊道建成有一年了,水质维护得很好,现在江边还常有人垂钓。”市民黄建清和丈夫每天清晨或傍晚都会来这里健走或跑步,沿廊道一直走到黄宅镇。

  浦阳江生态廊道的建成,也让古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因为20年前防洪修坝的缘故,湖山桥的10个桥洞被遮了一半。“很多人散步经过,看到被遮的桥洞都说很可惜。”吴顺进说,最近他也在联系相关部门反映此事,希望能让剩下的5个桥洞“重见天日”。

  精益求精的较真技术团队

  这条长17公里的浦阳江生态廊道,浦江市政园林管理所所长金玉嫦已不知来回走了多少遍。“有空我就到处转转,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近日,记者见到金玉嫦时,满头大汗的她刚从湖山桥赶来。

  “浦阳江生态廊道工程组一共6个人,我们园林管理所就占了5个,技术人员基本都上岗了。”金玉嫦说,无论是步行道、骑行道、观景台,还是公共厕所、休息驿站、林荫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站点等一系列廊道配套设施的建设,都浸透着园林管理所全体技术人员的心血。

  浦阳江生态廊道已建成,但建设之初的辛苦,金玉嫦和同事记得清清楚楚。作为廊道建设主力,天天走工地、日日跑现场,就是工程组成员的日常写照。起初,大部分水泥路还没有做好。一到雨天,成员们就得一手撑着伞,一手捧着厚厚一摞图纸,穿着雨鞋在泥泞小路上奔走,女同事稍微慢一点,就会跟不上前方带头人的脚步。由于规划地形图和实际地形存在一定出入,一旦发现问题,就得摊开图纸现场办公。“印象中最久的一次,我们从三江口徒步到浦阳中学,大概走了十几里路。”

  为了使廊道建设突出浦江特色、维持原生态,用最少的钱做更好的事,较真的技术团队抓住每一个细节,一遍遍修改设计方案,一次次现场实地勘测,为廊道建设项目节省了上千万元造价。“‘大拆’并不意味着‘大砍’,能保留的就要保留。”作为专业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金玉嫦和她的团队清楚地知道,一棵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非常不易,需要维护人员花费大量心血。在修建同乐栈道时,为营造“乔杉问渠”的景点意象,设计方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原计划让生态廊道穿行于水杉林中,因此需要砍掉部分水杉。“这片林子可是上世纪60年代传下来的宝贝啊。”为了保护水杉,技术团队多次与设计方沟通交流。最终这片水杉林得以保留,并成为浦阳江生态廊道上一大亮点。

  让生活通往诗与远方

  浦阳江生态廊道始建于2015年3月,全长17公里,面积196万平方米,投资3.1亿元。打造新十二景,形成全域“水岸景观道”,成为“产业的平台、诗画的看台、乡愁的窗口、休闲的戏台”。漫步浦阳江生态廊道沿线村庄,老百姓对于环境改善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在他们自豪的背后,还有着强烈的致富欲望。

  铜桥村紧挨着翠湖,是翠湖环境变美后最大的受益者。“以前村里有几百个违规搭建的简易棚,磨水晶珠子的水直排翠湖,翠湖成了‘化粪池’,现在翠湖则是远近居民的休闲场所,周末还有不少义乌人过来游玩。村里的老人在路边支个冷饮摊,生意不错。”村民周盛有说。铜桥村沿湖十几幢房子的地基,以前村民嫌臭都不喜欢,现在则成了“香饽饽”。“沿湖的房子漂亮了,村里的房子更要搞好,让大家共享环境变美的成果。”

  在铜桥村,问起村两委对村庄未来发展的规划,他们回答:“考虑怎么增加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在同乐村,37岁的村支书赵伟正说出了同样的想法:如何让“人流”转化成“钱流”,以可持续发展的收益促进村民投身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长效性。

  转型的不仅是村庄,还有村民。“以前搭个简易棚磨水晶,一年能赚10多万元。治水拆除简易棚之后,不少人断了财路,怎么转型赚钱成了村民们的共同话题。”赵伟正说。

  吴林光是同乐村离开水晶转型比较成功的人。2013年,吴林光和村里三五好友一起合伙开了家化纤厂,现在产销两旺。看到吴林光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村里十几个人跟着他一起做起行业相关的运输、原料供应、纺织等行当。一人创业,带动了同村村民共同致富。

  也有人从细处着眼挖掘商机。周必斌拆掉自家的简易棚,思考良久之后决定从事农村外墙粉刷,“浦江‘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多,而且其他县市也要启动,将来一定有市场。”

  在浦阳江生态廊道沿线,正通过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让生活通往诗与远方。

标签: 阳江;水杉;生态廊道;浦阳江生态廊;浦江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6143957775677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