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咬定市场不放松——义乌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纪事(上)
2018年05月18日 02:56: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裘一佼 龚望平 市委报道组 陈锦青

  浙江在线5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裘一佼 龚望平 市委报道组 陈锦青)从内陆小县嬗变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不断地创新机制、改进制度设计、扩大体制机制优势,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写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朽传奇,探索实践出“党政有为”的特色之路。 ——题记

  初夏时节,一到义乌,却迎“热浪”——

  陆港新区的电商小镇,进驻不到一年的近70家电商企业,在10幢大楼里争分夺秒“破茧”,销售额破亿的就有24家;

  稠州路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今年一季度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同比增加44%,周边金融机构资金往来也有较大增长;

  城西的义乌铁路口岸,中欧班列西向依陆出境,海铁联运班列东向依港出海,今年前两个月义乌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8.2%……

  站在义乌的每个方位,都能感到市场活力在喷涌、在升腾。“建商兴市”三十余年,“市场之手”正永不停歇地把浙中贫瘠小县塑造成“世界小商品之都”。

  市场,是义乌坚持、发展“八八战略”的一条主线。咬定市场不放松,他们把浙江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推向新境界,书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朽传奇。

  “一切从市场出发”

  城西街道横塘村,看村不见“村”。放眼望去,四周尽是高楼和正在崛起的新经济产业群,4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擘画义乌的未来,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快速集聚,名叫“陆港新区”。

  陆港,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码头口岸,而是与世界相连的节点。在这里,电商小镇集聚跨境电商,云驿小镇汇聚全国各大快递企业,捷克小镇将是欧洲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还有浙江唯一的铁路对外开放口岸,中欧班列正是从这里出发……

  这片曾经长不出庄稼的黄土丘,眼下成了义乌最时髦的“上风口”,是义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莫名实则有其‘妙’,那就是对市场的敏感与自觉,一切从市场出发。”陆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季金甫颇为感慨,“市场和义乌,在相互的‘化学反应’中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了市场和市场机制,义乌就有了未来。”

  时光闪回,本世纪之初中国加入WTO,义乌捕捉国际市场开放带来的契机,投身世界经济大循环;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收缩的冲击,他们抓住“贸易便利化”这一市场内生需求,大胆改革国际贸易体制,探索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再次逢凶化吉……十多年来,表面上是越来越大的小商品市场,其背后是对“市场”涵义的不断丰富与升华。

  在义乌市改革办,两张贸易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传统的国际贸易,主体是国有外贸公司,广大工商户都被排除在国际市场大潮之外;而“市场采购贸易”,万千市场经营户、中小采购商直接进入贸易链条,外贸公司只是代理商。外贸主体的这一转换,释放的能量足以让全球商界震撼。

  “义乌经济,说到底是百姓经济。”义乌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从最早的‘马路市场’起步,不管环境如何变幻,市场和市场机制就是我们的‘点金术’。义乌市场为世界60亿人搭建大众化的创业平台,让更多创业者到义乌成为市场主体,让更多市场主体拥有平台和资源、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悟到市场的真谛,义乌人的眼界如此宽广。他们对市场的定义,不仅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商品交换场所,更要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一块“磁石”。

  “一切由市场激活”

  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在义乌找到了最舒适的环境,一待就是16年。他在繁华的稠州路上开了一家近千平方米的阿拉伯餐馆,名叫“贝迪”,中文意思是“我家”。他喜欢站在窗边看马路上的车来车往,这座停不下来的小商品城,正在成批量地创造财富。

  “拉开店门、打开电灯、擦净橱柜,就有人‘送钱’上门。”商户郭集福来自马来西亚,起初他只是到义乌批发小商品,现在在这里加工销售南美的天然宝石和饰品。他说,现在赚多赚少已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这里让他实现了人生价值。

  穆罕奈德和郭集福们越来越像地道的义乌人。不仅因为他们是说着流利中文、活跃于当地社会的“义乌通”,更因为他们有一种“义乌范”——“这里太神奇,只要跟着市场走,火什么卖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就极有可能发财。”

  这条连外商都深谙的“秘笈”,让义乌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反应堆”,资本、人力、信息等各种要素被充分激活、高度裂变,处处充满惊喜。

  12年前,温州人刘微初到义乌,花三天时间在街头“看义乌”。她首先看到密集的客流,便开始做房产中介;若干年后电商兴起,她乘势做起时尚配饰的跨境电商;后来,适逢大学生创业潮,她便成立外贸创业公司,孵化年轻“老板”。如今,从她这里“毕业”的跨境电商店主有30多个。

  过去的10多年里,义乌不断有来自外部的变化、冲击和挑战,然而正如刘微做出的选择,义乌的市场每一次都能踩准变换的节奏,闯出一片新天地。据统计,去年义乌市场成交额149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义乌最牛的地方,在于每个市场主体都具有高度活力,碰到问题就迅速做出调整。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和创新,可以应对任何变化。”在小商品市场做了30年铸铁锅生意的刘萍娟,体会最真切。就连他们的“房东”义乌商城集团,也不甘于当坐商收租过日子,而是一刻不停地打造“义乌购”跨境电商平台,设立全球分市场,布局海外仓。

  正如郭集福的肺腑之言:“在义乌做生意的人,不大可能会停下来。离开了义乌,也许我什么都不是。”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点燃无数人平凡而热烈的生命故事,更让市场本身成为每天都在前进、可以应对任何变化的创新“集成”,充满生命张力。

  “一切让市场回答”

  宾王158文创园,由“老市场”改造而来,眼下国内外100多家文创企业把最新的产品放到这里“试水”,他们相信,产品在义乌能遇到最挑剔的目光,市场能给出最及时、精准的反馈,如果能入中外客商的慧眼,那么“爆款”就触手可及。

  “一切让市场回答。”这是义乌人朴素的经验,他们把这种敢于试错、勇于闯关的精神延伸到方方面面,改变了个人命运,也让义乌有全新的际遇。

  在义乌苏溪的信息光电高新区,“巨星”正在冉冉升起。在武汉“出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华灿光电,已经在义乌建成亚洲单产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厂区,并成功点亮第一片外延片、第一颗LED芯片……这里射出的光线,填补了义乌乃至全省LED产业链上的空白。

  回乡投资的周福云,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个“推手”。2006年,从印刷包装生意起家的他,与一群海归博士共同创办公司。2015年,他看准LED行业价格触底的时机,反复“游说”董事以及大股东,终于把项目带入义乌。

  “回过头看这两个决定,风险极大,但无比正确,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周福云说。因为华灿的到来,瑞丰、木林森、爱旭、东方日升等10多家上下游企业先后“逐光”而来,打通了LED全产业链,全面投产后将占有国内LED产业的20%以上的份额。

  义乌人憧憬着这个“世界光明之都”能照亮“一带一路”。这个有些大胆的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在全球化背景下,义乌人从来不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他们逾越空间距离、突破心理疆界,用自己的方式闯入新世界——

  义乌民营企业“天盟”,一路闯关夺隘,开通并运营“义新欧”班列,是全国运行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班列;

  连续举办23届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瞄准“标准化”带来的产品质量提升、国际贸易畅通的趋势,去年新增全国首届标准展,意欲成为小商品标准制定的重要平台;

  逐渐成形的人文旅游“望道线”,学者陈望道在义乌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信仰的味道”、何斯路小村折射的“改革开放缩影”,以及“义新欧”班列的“新丝路起点”等,历史和现实的节点在此交相辉映……

  商海大潮的荡涤,使越来越多的义乌人懂得用全球眼光和现代思维谋划未来,续写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履历。市场与义乌,充满无限可能。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镇;体制机制;小商品;班列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