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3日讯 吴月(化名)的生活已恢复平静,和很多普通的你我一样,这几天正居家办公。
但过去这段时日,他30岁的人生中一下子闯入了很多“第一”。
他是东阳市第一例、金华市第二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过10天的治疗,也成了金华首批治愈出院的康复者;观察期满后,捐献了血浆,又成了金华首个、全省首批捐献者之一。
吴月瞬间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他开始庆幸,虽然自己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争”,但好在还算平安。
或许,对所有确诊患者来说,没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同事武汉出差回来,大家还开玩笑:
不会把病毒带回来了吧?
吴月是东阳人,在宁波从事IT工作。他所在的公司,和武汉一直有业务合作,同事也常去武汉出差。最近一次是1月17日。同一间办公室的一个小伙子从武汉出差回来。大家都还开玩笑:“从武汉回来的,会不会把病毒带回来啊?”
玩笑话居然成真了,同事很快进了医院。一开始,吴月以为这个病,和流感差不多。他丝毫没意识到,危险正走来。
1月21日,吴月带着老婆孩子自驾回东阳过年,这个时候公司已经提醒大家要注意隔离防护。吴月有意识地做了一些保护,一路上注意开车窗通风。回东阳后,除了在家和父母有接触之外,他推掉了和亲朋好友的各种聚餐。
1月21日晚上回到东阳家里,1月22日早上他就接到相关部门电话,提醒他不要外出。当天中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就上门,给他家里消了毒,还出具了一份隔离书。
自己会中招,吴月也想不到。1月22日下午4点左右,他再次测量体温,显示38℃,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医护人员就像护理一位普通病人
更多是给他鼓励
发现自己体温升高后,吴月马上和疾控中心取得联系。父母开着车带他去了东阳人民医院。
吴月直接由绿色通道住进了感染科。下午5点到医院,晚上7点左右已经办理好各项手续住进了负压病房,速度快得出乎意料。看来大家都在和病毒抢时间。
住进医院当晚,吴月发烧到39℃,吃了退烧药才稍微好一些,第二天肺部就出现病变,偶尔呼吸也会较为急促。但相比很多患者来说,他算是轻微的,咳嗽等症状几乎都没出现。
10天后,1月31日,吴月治愈出院。吴月出院时,医院特意制作了“我们出院了,真高兴”横幅。是啊,真高兴。
住院是什么感受?吴月如今回想起来,总是会浮现出一些温馨的细节。
“医院每天会提供水果,医护人员会贴上小纸条,给你打气鼓励。什么时候该吃什么药、做什么事,他们也都写在小纸条上提醒你。”虽是患者和医生,相处起来更像是年龄相近的朋友,“还拉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一起开开玩笑,分享一些新闻,聊聊今天吃点什么。”
说到吃,住院期间,吴月超想吃东阳当地的咸菜、粉干。“咸菜护士帮我找来了,粉干没吃到,还是很感激。”
整个过程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医护人员就像在护理一位普通病人,更多地是给他鼓励。
“如果他们看起来很紧张,估计我的心态也崩了。”吴月说。
他成了金华首位
捐献血浆的康复者
出院后,吴月在家隔离了17天,之后还要按照要求去医院复查。最近的一次检查是上周五,一切正常。
他最担心的就是家人被感染。从医院回家后,吴月警惕性提高,把自己关在小房间,不与家人接触,连上完厕所都要用消毒水冲洗。幸亏防疫到位,家里人都平安无事。
被大家关爱,被幸运眷顾,吴月也想着要做点什么表示感谢。他得知,治愈者可以捐献血浆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探索性治疗,他决定试一试。
2月17日下午,吴月成了金华首例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也是全省首批捐献者之一。
捐献的过程大约40分钟:全血抽出后,经过机器分离提取血浆,再把剩余的血输回体内。
“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想着能帮助其他患者,又有点小激动。”吴月捐献的400ml血浆被送到杭州,由省卫健委统一安排使用。
劫后余生。吴月还剩下个心愿,就是等疫情过去,找机会和微信群里陪了他十几天的医护人员一起吃顿饭。毕竟在医院的时候,他们都戴着口罩护目镜,“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也算是一个遗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