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将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古稀老人历时3年补修百年家谱
2016年12月04日 10:04:52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高翔 摄影 陈强

  浙江在线12月4日讯 在海宁市丁桥镇诸桥村的老街上,有位75岁的老人叫许塏麟。许塏麟数十年默默无闻地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但这些天,他却成了新闻人物。

  许塏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和他的堂侄许树刚历时3年,圆满续修了中断100年的海宁诸桥许氏宗谱;在此过程中,他还整理出了海宁诸家桥的过往风貌,并图文并茂地编著了《忆海宁城东第一镇——诸家桥》。

  古稀之年续修家谱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在海宁市丁桥镇诸桥村一间古朴的小商店里,戴着老花镜的许塏麟向记者展示了散发着墨香的《海宁许氏宗谱》。这部家谱有着蓝色的线装封面,繁体字竖排版,看上去养眼美观。书的开篇部分沿用了1915年所修的《海宁许氏宗谱》的部分内容,其余部分都是续修的新内容。

  “我们诸桥许氏是树大根深的海宁许氏家族的一支,准确地说,我所修的这部《海宁许氏宗谱》是海宁诸桥许氏宗谱。”许塏麟向记者介绍,两晋时期,炎帝第78世孙许皈为避北方战乱从高阳郡(今河北高阳县)迁徙到今天的盐官,成了海宁许姓的始祖,“到了明代天顺年间,许皈的后人许谦又迁至诸桥许家浜繁衍生息,成了我们诸桥许氏的始迁祖。”

  许塏麟告诉记者,海宁诸桥许氏数百年曾数修家谱,“最近的一次修于1915年,到我准备续修家谱时已差不多100年了。如不抓紧续修,等下一辈修起来可能困难会更大,所以早在2011年夏天,我就有了续修家谱的想法。”  

  不惧艰辛圆满完成

  许塏麟读完小学就一直在诸桥经营小店。2011年,他已年届古稀。只有小学文凭的乡村老人,想续修一部已中断了100年的家谱谈何容易。

  “刚有这想法时,我还不知怎么弄,毕竟以前没弄过,而修家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塏麟告诉记者,即便如此,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初衷,“直到后来遇到我的堂侄许树刚,许树刚比我小几岁,退休前在海宁档案部门工作,对这方面比较精通,他当时也想修家谱,我俩一商量,就从2013年正式开始了这项工程。”

  据许塏麟介绍,诸桥许氏有9个堂,“我俩确定修家谱后,就日复一日地去走访,我负责7个堂,他负责2个堂,无论哪个堂的诸桥许氏后人听说我们要修家谱,都非常开心,积极配合。调查走访时,巧遇一位女士从北京来诸桥寻根问祖,结果一查,老家谱上记载的信息和她本人提供的祖上的信息完全吻合;上海、广西等地的一些许氏后人也纷纷向我们提供信息,河南许氏文化研究会也提供了大量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3年努力,除了少量遗漏,许塏麟终于把能找到的人都找到了。后又在几位族人的大力资助下,这本家谱最终问世。“新家谱不仅记录了100年来海宁诸桥许氏5代人的基本信息,还记录了我们许氏的家风家训。现在,诸桥许氏每户都有家谱,大家看着家谱,了解先人的过去,传承着优良的家风,人人都很开心。”许塏麟说。  

  还原古镇乐在其中

  诸桥又称诸家桥,在海宁历史上,曾是非常繁华的海宁城东第一镇。

  “古镇的河流、道路、街市、庙宇、桥梁、舟楫等历史痕迹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许塏麟说,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诸桥,见证了小镇的变迁,“在续修《海宁许氏宗谱》的过程中,我还顺便把诸桥古镇悠悠过往的风貌都整理了一番,编了一本小册子。”

  说着,许塏麟把散发着墨香的《忆海宁城东第一镇——诸家桥》拿给记者看。记者发现,这部涉及诸桥历史沿革、文化教育、商贸人文、桥梁建筑、民间故事等方方面面内容的小册子相当于一部诸桥小志,图文并茂,很吸引人,让家住丁桥的海宁文史青年高翔看得非常入迷,连连叫好。

  “有了编家谱和《忆海宁城东第一镇——诸家桥》的经历,我还准备在经营小店的同时继续挖掘我们诸桥的历史典故,把更多的故事写出来。”站在诸桥小店柜台前的许塏麟精神抖擞,温和的笑容里散发着一股不畏老的韧劲。


标签: 家谱;家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2043639662470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