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绿色”激活嘉兴一池春水
《嘉兴绿色港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绘出美丽幸福新嘉兴
2016年12月22日 09:20:42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吴晓宇 通讯员 吴婷竹 沈纲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昨天,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传来,须臾间,一艘装满建材的百吨货轮缓缓驶入浙江海宁斜桥码头。船老大陈师傅从船里拉出一根电线接在岸边一人多高的充电桩上,随后又取出用电卡插入充电桩,不到10秒钟把卡取出。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陈师傅的船已经通上了电。

  “平时用电全靠柴油发电机,噪声污染严重不说,还存在很大的用电安全隐患。现在用电每小时只要1元左右,一年下来可以节省5000元左右的费用呢。”陈师傅笑着告诉记者。

  陈师傅的生计之变折射出嘉兴这个“鱼米之乡”的发展“底色”。治污染、转方式、调结构,嘉兴决策者保持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坚守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昨天,记者获悉,嘉兴市“五水共治”办、治气办和市交通运输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嘉兴绿色港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曾经的美丽,让白鹭栖息,如今的变革,让城市活力四射。

  治旧疾:“黑码头”让路绿色发展

  嘉兴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然而,让人引以为豪的水,曾经却是嘉兴“不能说的痛”。由于养猪业、纺织业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密布两岸,一笔生态环境的“旧债”成了嘉兴急需面对的难题。

  守住发展底线首要一条: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宽,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不能松。而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没有新路子不行。治水先治污,嘉兴人一手“弃旧”,一手“扬新”。

  在全省率先采取“关闭淘汰一批、保留提升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方式,截至10月底,关停码头546座,整治提升111座;组织开展码头整治提升,中远普泰物流园由国务院特批成为全国通关试点口岸。重点推进公用作业区(码头)和专用码头的建设,建成了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二阶段工程、嘉兴市现代综合物流园北区码头、海宁经济开发区中粮项目配套码头等。

  “蓝图”要落地,没有“实招”不行。

  针对用地违法被关停、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等情况的码头,依法予以公告注销,全年公告注销港口岸线许可和港口经营许可202件。“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对900多座内河码头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构建最美内河港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嘉兴辖区率先完成内河码头整治工作的地区,海宁市港航管理处处长范建祥颇有些自豪。

  同样上保险的还有“公铁”沿线的码头。“开展‘公铁’沿线码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累计整治规范码头堆场67个。”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步海宾说,根据《嘉兴绿色港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底,全市将再关停码头400座,整改提升码头300座。

  船舶污染治理同样是治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此,当地政府竭尽所能推出一系列措施:

  推进船舶防污染工作。截至10月底,共接收船舶上岸垃圾67.1吨,积极推进油污水接收点和专业油污水收集船建设。

  开展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鼓励淘汰老旧小吨位船舶,发展LNG新能源、高能效示范船,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船舶拆解改造455艘,发放政府补贴资金2799.74万元。

  此外,嘉兴市港航管理局与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共同签署了《嘉兴市岸电建设框架协议》。“自从乍浦港使用岸电,整个港口变得干净又清静。根据计算,港口投运岸电系统后,实现年替代电量19万千瓦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320吨、二氧化硫约96.3吨、氮氧化物约78.2吨。”海宁市供电公司营销负责人胡舟说。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嘉兴这几年的绿色发展顺民意、合民情。

  通经络: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

  近日,停靠在海宁市宝丰煤炭有限公司码头的“杭州货0933”和“周口货2868”的船主很是开心,他们刚刚承接了上海岩聚贸易有限公司的1200多吨的运煤生意,以13元/吨的运价,赚得了1.6万多元的跑船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笔买卖是从第四方水运物流平台——“新船帮”上获得的。

  “我们平台的业务以长江流域大宗货物集聚地为中心辐射至全国,目前已开通山东与浙北两条航线,嘉兴是平台线下重要根据地。主要是帮助货主、船东解决信息不对称、船只空放率高、找货找船难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航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杭州新船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海平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入驻船户5000余户、410万载重吨,实现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四省八地的业务布点。

  把嘉兴作为线下重要根据地,付海平看中的是嘉兴密集的水网优势。

  作为杭嘉湖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嘉兴水运网络发达,内河航道总里程、密度均居浙江省首位。与京杭大运河及太湖、长江水系融会贯通,有“前海后河”的天然优势,是全国少有的最具发展海河联运潜力的地区之一。

  纵然“天生丽质”,也需后天养护。

  近年来,凭借内河水运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优势,如今煤炭、矿石等大宗运输已基本上实现“弃陆走水”。但由于内河航道“通而不畅、畅而不联”或桥梁节点出现“肠梗阻”,制约了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如何补齐嘉兴内河水运发展短板?一道考题摆到了决策者的面前。

  “要补齐嘉兴内河水运短板,就必须给内河航道‘疏经’,给桥梁节点‘通络’。”步海宾告诉记者,目前嘉兴已先后完成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和何家桥线工程,海河联运的主动脉——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这项投资60多亿元、历时4年多的省级重点工程,将于明年全线贯通。根据《嘉兴绿色港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底,全市将提升航道等级92公里,基本建成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和京杭运河嘉兴段三级航道70公里。

  此外,在“十三五”规划中,浙江将全面启动通往嘉兴港的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工程,将改造桥梁40余座,投资约62亿元,项目建成后船舶装载集装箱层数可由2层提高到3层,每只集装箱运输成本可降低约20%,并将进一步提升内河与沿海联动水平。

  根据《“十三五”嘉兴内河水运集疏运体系规划》,该市将建成总投资约133亿元、以“内通畅、外通海、海河并举”为目标的“三横、三纵、一通道、六港区”的内河航道网。“可以说,我市内河水运的短板正被有序补上。”步海宾说。

  双升级:一张蓝图绘到底

  加快港口升级,更是作为港产城联动的举措。

  嘉兴内河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峰介绍,近年来,通过整合内河港口资源,嘉兴逐步建立了以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海宁经济开发区中粮项目配套码头、桐加石油濮院成品油库、嘉兴铁路东站货场煤炭专用码头、嘉兴石化有限公司专用码头、浙江盐业集团嘉兴配送中心码头、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北区码头等工程为主的“一港六区”内河港口体系。

  不仅仅是嘉兴,近几年,杭嘉湖地区海河联运的集装箱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10年底开通第一条至上海外高桥的航线后,仅5年时间,2015年吞吐量达到了18.4万标箱,同比增长15%,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形势下逆市飘红。目前,杭嘉湖地区又有海宁港区环城河(海昌)作业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码头、德清多功能港区等多个内河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中。到2019年底,每个县(市、区)各新建成两座及以上公用码头,建设完成1到2座绿色港航示范码头。

  “十三五”期间,嘉兴将继续优化调整港口功能布局,强化外海内河、海域陆地、港口及后方配套用地统筹,推进嘉兴内河港“一港六区九个作业区”建设,实现内河港口吞吐能力1.55亿吨,500吨级以上泊位400个,吞吐量达到1.3亿吨,形成“航道网络化、港口专业化、船舶标准化、信息一体化”的港航四化格局。

  车有双轮,才能远行。“只有将‘航道+码头’双重升级,才能引凤自来。”步海宾介绍,依托规模化现代化港口,嘉兴市还将不断拓宽港口功能,把延伸服务作为服务创新的重点,将港口建设成为以现代化运输为主线,集仓储、包装、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港口也将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枢纽。

  风光依旧,古城不老。

  一张蓝图绘到底,擘画美丽幸福新嘉兴。嘉兴瞄准未来、把握趋势、超前布局,一个个波澜壮阔的精彩蝶变,必将在嘉兴水运的每个角落、每个层面发生。


标签: 嘉兴;治水;环境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