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于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奋战正酣
2017年07月14日 08:44:18 来源: 嘉兴日报 撰稿 吴佳琴 沈国平

  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小城镇作为城与乡的“纽带”和“黏合剂”,在城乡发展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但小城镇也有它的烦恼:摊乱摆、道乱占、车乱开的“集镇病”;垃圾乱扔、广告乱贴的“农村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城市病”……面对这些难题,于城镇吹响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号角,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效率推进实施,高强度整治管理”的工作思路,围绕“古埠新风 水韵于城”的目标定位,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具有江南韵味的新型现代化小镇。

  “赤膊墙”不见了、乱摆摊减少了、乱占道改善了……自于城镇拉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幕以来,一项项具体的整治奋战正酣,轰轰烈烈的推进让于城镇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形记”,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

  高标准推进沿街立面整治

  旧貌换新颜

  从集镇镇中桥一路往西行驶,只见道路两侧均搭起了脚手架,工人们顶高温、战酷暑,正加紧对沿街建筑进行立面整治,部分整治效果已初显,昔日污损破旧的建筑外立面,如今焕然一新,新江南风格清新脱俗。

  沿街立面整治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于城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早在今年1月就邀请资质较高、业内影响较好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委托运用城市空间倾斜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每幢建筑都进行一对一的设计,并对整治范围、改造风格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把脉”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赴平湖、海宁、秀州等地参观,结合参观地的立面整治现场情况,对自身的设计进行对标补短,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前发现、提前完善。

  6月初,于城镇沿街立面整治项目在全县率先进场施工,整治范围东起于中路,西至枫桥路,北到学才路,南至于城路,包含了于城镇的主要核心区域,涉及102幢建筑,总投资近1000万元,预计今年9月下旬高标准完成整治任务。

  作为嘉兴市小城镇整治的样板镇,于城镇在沿街立面整治项目推进中,以“打造样板、争当先锋”为己任,持续在政策宣传、项目推进等方面下功夫,制定了《于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立面整治区块管理方案》,建立了一支由11个站办、村(社区)组成的政策宣传队,分8个行动小组,按包干区块逐户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告知商户具体整治内容,解答商户疑问,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

  为更好地推进沿街立面整治,于城镇抽调专业骨干,实行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并成立施工管理组和政策协调组两个工作组进行现场办公。施工管理组主要负责现场指导,督促进度,做好安全施工管理;政策协调组主要负责应对突发情况,做好现场政策处理。项目进场施工后,两个工作组以“白+黑”、“5+2”的“无休”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确保项目进度“日日清”。

  为加快推进沿街立面整治进度,于城镇建立沿街立面整治工作每日例会制,由分管副镇长牵头召开,施工管理组、政策协调组、施工方、监理方分别汇报当日工作进展,分析短板,查找补短措施。通过实行例会制,将问题短板及时“讲讲清”,确保问题不过夜,工作不间断,整治工程每天有进展、每天有形象。

  攻坚克难治理“线乱拉”

  还“净爽”天空

  “线乱拉”是影响乡容镇貌和城镇秩序的重要原因,是小城镇“集镇病”的重要表象和突出问题,也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

  笔者在《于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中看到,该镇计划规范户外缆线架设,按照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的要求,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同时,积极实施架空线入地改造,加强电网改造升级,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供电网络,还大家一个“净爽”的天空。

  整治行动启动后,于城镇编制了“线乱拉”专项规划方案,有序推进集镇核心区域、主干道、镇到所辖行政村之间“线乱拉”的治理工作,科学合理确定“线乱拉”治理项目,列出项目清单,在强电方面对重要道路于中路4个节点进行“上改下”改造;在弱点方面对核心区块主要道路和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改下”改造。

  为有序推进“线乱拉”治理工作,于城镇将该项工作与园林绿化提升、沿街立面整治、地下管网建设等其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共同推进。为加快治理进度,于城镇全面推行节点化管理,按进度时限要求倒排时间节点,确保7月中旬基本完成。

  于城镇有关人员介绍,接下来他们将把“线乱拉”长效管理纳入小城镇综合执法范畴,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巩固治理成果。

  凝心聚力整治环境卫生

  消除“脏乱差”

  农贸市场周边的违建消失了,紫云苑、紫竹苑乱堆乱放的杂物不见了,枫栖苑乱搭乱建的彩钢棚拆除了……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拉开序幕以来,于城镇以背街小巷、社区环境为主要整治对象,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6月省级卫生镇创建顺利通过市级考核。

  农贸市场周边集聚了众多餐饮店和商铺,违建现象比较严重。为此,于城镇多次组织人员对农贸市场周边的违建进行拆除,累计拆除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并在拆除后纳入市容环境保洁范围,防止反弹。

  小区环境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位于于城镇集镇上的紫云苑、紫竹苑和枫栖苑等三个小区是农民安置小区,共安置了480多户农户,由于农村生活习惯改变较慢,小区内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侵占公共用地、破坏绿化等不文明现象较多。

  为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今年3月起,于城镇多次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上门告知,大力宣传整治政策,动员广大居民自行整改。在此基础上,于城镇行政执法中队组织力量对违建进行依法拆除及清理,并组织全镇机关事业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周六对小区的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理整治。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已组织机关事业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共发动志愿者2300余人次。

  家门口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们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每个礼拜六都放弃休息,来帮我们小区清理卫生,我们怎么还好意思继续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呢。”紫竹苑的居民张涛笑着说。同时,该小区居民宋关仁坦言,公共绿化带里种上毛豆、玉米等蔬菜确实不好看,希望这次整治后能有一个长效管理机制,让他们的居住环境长期整洁、有序。

  疏堵结合整治交通秩序

  道路更畅通

  为提升于城集镇形象,保障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安全与通畅,于城镇瞄准小城镇道路交通秩序中存在的逆向行驶、违停等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在整治行动中,于城镇对违停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了细致的排查,认真分析找准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针对重点区域、路段的乱设摊、占道经营、乱停车等行为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量的投入,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于城镇开展集中整治32次,出动执法人员1253人次,规范越店经营802户,规范乱停车721辆,清理僵尸车12辆。

  同时,于城镇于6月5日起对集镇区域实行规范停车管理,倡导群众文明、规范停车,截至目前,人行道违停和道路违停合计处罚166起,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正逐渐提高,集镇马路停车秩序得到了极大改观。

  交通整治不能一味地“堵”,疏堵结合才是关键。为此,接下来于城镇计划在于中桥北侧、农贸市场西侧、枫桥南堍等地块建设4个停车场,缓解集镇停车难问题。

  咬紧牙关抓拆违

  扫除“毒瘤”

  违法建筑的存在,就如一颗颗“毒瘤”,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且挤占发展空间,影响群众生活,损害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于城镇咬紧牙关抓拆违,不仅拆出了整洁的市容面貌,而且拆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都说拆违是“天下第一难事”,但要改变集镇形象、增添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就必须破解这道难题。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今年于城镇行政执法中队牵头组织相关村民组长、中心户、违建重点户以及有较高声望的老同志前往莫干山考察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效,争取广泛支持,营造声势和影响。目前,文化站北侧、农民一条街、农贸市场西侧通道、老东桥小微企业集聚区块、西桥周边等区块的违建,以及于城集镇西桥周边的一些零星存量违建都被依法拆除。

  在抓好拆违的同时,于城镇按照“有个性、有产业、有文化”的要求,充分挖掘和体现水乡情怀、历史底蕴、休闲旅游等元素,规划实施了王家浜滨水公园项目、城市客厅项目、滨河绿道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后将丰富群众的休闲场所,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标签: 城镇;小城镇;整治;城镇环境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