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海盐县昂首阔步向海洋经济强县迈进
2017年12月12日 09:26:19 来源: 嘉兴日报 唐潇伦 朱永光

  海盐,一座拥有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千年历史滨海古城,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正实现着海洋经济跨越之变。53.5千米,一条浙北绵长海域岸线横贯南北,将美丽的白塔岛、缟山、大小巫子山等14座无居民海岛串连起来,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共同组成了长三角一道海上靓丽风景线。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蓝色的聚宝盆”。

  近年来,海盐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强化行政执法,提升海洋管理水平,全面展现了海盐县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崭新面貌——海洋产业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相对完整、产值占比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7年10月,海盐县编制出台了《海盐县创建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战略行动和保障措施,对于提升海盐县海洋生态保护能力、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地区社会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积极践行,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努力实践,更是实现杭州湾“海湾清,海湾美,海湾富”目标的重要途径。

  伴海而生、因海而兴、与海相融。海盐正昂首阔步,奋力向海洋经济强县迈进。

  小码头融入大舞台

  打通国际交往便捷“通道”

  海盐码头上,几台巨型起重机正在井然有序运作中,数辆卡车来来往往,装运着刚从货轮上卸载下来的货物。“今年我们港区四个码头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600万吨。”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海盐操作分部经理彭晓棣看着不远处忙碌的景象笑着说。

  吞吐量的逐年提升离不开临港产业的支撑,港口与临港产业协调、融合、促进发展成为了新常态。协和集团、海重重工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相继入驻,在实现自身壮大的同时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带动了更多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海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先后批建海盐港区C1C2码头、海盐港区C3C4码头等8座交通运输码头,打通陆海通道,为临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海盐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海盐县融入世界大舞台的重要平台。

  6月15日,一艘装载外贸PIA货物的“永骏101”轮驶向海岸,缓缓靠泊在嘉兴港海盐港区C1码头,经检疫合格后顺利通关卸货。“永骏101”轮全长112米,宽16.4米,船舶总吨位4675吨,是海盐码头口岸开放后靠泊的首艘运载外贸货物船只,本次作业共接卸1000余吨外贸货物。

  “这是海盐港区口岸开放后首次接卸外贸货物,标志着海盐港区海盐码头国际航行船舶航运工作的正式开通,对进一步推动海盐港区的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彭晓棣告诉记者,“此次港区口岸共开放4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分别是海盐码头的C1C2泊位和嘉实码头的C3C4泊位,这将大大提升海盐对外开放水平,真正与国际接轨。”

  小码头也有大作为,小县城更有大起色,海洋“通道经济”已蔚然成势。1997年,秦山核电联营公司3000吨级重件码头建成投产,海盐县正式拉开现代港区开发的序幕;2008年8月,海盐与宁波港集团达成合作建设10个泊位的意向;2011年11月,首个万吨级码头嘉兴港海盐码头有限公司码头建成投产;2016年12月,嘉兴港海盐港区口岸开放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十年来,海盐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内到外,呈现出了一条发展速度加快、建设规模扩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上扬“曲线”,促进了全县港口经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

  大项目落户小县城

  绘就海滨发展绚丽“蓝图”

  □本版图片由海盐县农办、县农经局、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是美国六旗集团和北京山水文园集团在海盐共同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项目规划4.7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8月2日,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规划馆开馆亮相,首次对外公开展现了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全貌。从项目签约落地到规划馆设计规划再到施工建设,仅仅一年时间,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规划馆就揭开了神秘面纱。

  开馆当天,派拉蒙酒店及度假村等行业巨头、超级IP,全球著名卡通形象“加菲猫”知识产权拥有者Paws工作室,以及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同程、驴妈妈、途牛、京东等资深平台运营商,与山水文园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这将进一步带动全县滨海旅游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要的支柱产业,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是海盐县滨海旅游业的龙头,引领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海盐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集山、海、湖为一体的的南北湖风景区,又有生态休闲海滨公园,那么如何整合这些资源,进一步加快滨海旅游产业提升?山水六旗项目的落户勾画了海盐滨海旅游的美丽蓝图,推动了以海滨度假、休闲观光、海鲜餐饮等为特色的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当前浙江正在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山水六旗项目的落户将会助推海盐全力融入‘大湾区’建设,为海洋经济不断增长提供动力源。”海盐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签约落户只是第一步,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释放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才是至关重要的。项目签约以来,海盐县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们积极开展海域开发利用,实施海域公开出让制度,优化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完成了省级重点项目山水六旗的用海保障。”海盐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东段围涂二期工程4号海域3宗海面积48.3911公顷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证书发放及土地证换发工作顺利完成,为我县提供发展用地725亩;完成东段围涂二期工程3号海域2宗海面积48.1127公顷出让方案正编制并上报省局······4年来,海盐县为滨海建设提供了231.7343公顷城镇建设土地,支持了山水六旗等一大批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融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胜地。

  重保护换来海洋蓝

  筑起海洋环境生态“屏障”

  用海,更要护海、管海,这样海洋才会更美、更蓝。

  2014年,浙江省提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总体部署,海盐县积极响应,通过集中开展海盐海域“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指依法打击涉渔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海洋环境整治),强化行政执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7艘,全面完成18艘“船证不符”渔船整治,清缴违禁渔具1.1万顶(张),查处各类涉渔违法案件近50余起,实现了巡航执法范围全海域覆盖。

  专项执法重点打击了违法用海行为,日常巡查实现海洋常态监管。近年来,海盐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利用自有的高速执法摩托艇和租用的渔船,在白天、夜间不定时出海检查,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组织开展开捕前渔船证网检查,做到“检查一艘、合格一艘、准许开捕一艘”,确保渔船合规出海生产。市场监管等部门则对辖区内网具销售点进行检查,开展违规渔具清理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使用禁用渔具案、休渔期捕捞案、携带禁用渔具案等案件10余起。

  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巡查相结合,落实属地责任、深化部门联动、推进综合治理,海盐县构建起了县、镇(街道)、村(社区)联动,公安、海事等部门协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海洋监管责任架构。

  碧波无垠的大海间,一艘崭新的海洋渔政执法船——“中国渔政33564”疾驰着,在海面划出了一条白色的浪花线条。这是我县第一艘海洋渔政执法船,装备了雷达、监控、测深仪等多种航海设备,今年10月正式下海,用于海洋执法以及海难救助。除了执法船,海盐县逐年加大投入,积极强化科技管海职能,初步形成了海域管理办公设备、取证设备、执法船艇、执法车辆、视频监控等能适应执法需要的装备保障体系,为服务海洋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潮涌逐浪高,扬帆正当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盐县将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精神,阔步迈向新“蓝海”。

标签: 海盐;码头;海盐县;海洋经济;海域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