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四问四解”嘉兴海绵城市
2018年07月05日 08:15:59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漫画 张利昌

  自嘉兴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后,即将迎来考核验收。经过3年多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带来的变化,也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然而对于海绵城市,人们仍然有不少疑问:海绵城市建设南北为什么不同?海绵城市建设到底贵不贵?经改造后雨季路面为什么仍积水?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成效?

  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海绵城市建设南北为什么不同?

  “在全国首批16个试点城市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手段是不尽相同的。”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尤其是南北城市,差异较大,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结合城市的特点来开展。嘉兴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既然不像北方那样缺水,为什么还要建设海绵城市呢?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嘉兴市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其中,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差是目前嘉兴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水环境质量较差也对嘉兴的饮用水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嘉兴的水源均为当地地表水,自来水厂面临无好水可取的局面,成为水质型缺水的城市。

  同时,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下游,在应对洪涝灾害时,中心城区建立了大包围城市防洪工程,通过闸站调控后,内河水位得到有效控制,现状排水防涝问题并不突出,内涝风险点数量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环城河以内的老城区。

  嘉兴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恢复水乡风貌,促进城市持续、长久、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因此,嘉兴海绵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净”字做文章,大力削减入河污水量,从而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建设江南水乡新典范。

  海绵城市建设到底贵不贵?

  据了解,嘉兴海绵城市试点区面积为18.44平方公里,建设工程涉及住宅小区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公园绿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等十大类,共计116个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额51.09亿元。

  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海绵城市建设会不会很贵?嘉兴市规划院海绵城市研究(评估)中心主任王贤萍说,这也是不少人对她提出的疑问。作为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全程参与者,她用嘉兴两个海绵城市项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比如,范蠡湖实验初中位于嘉兴的城中片合流制区域。改造前由于学校有生活污水直排范蠡湖,雨水面源污染未加以控制,湖水自身又未和外界连通,自净能力差,湖水存在黑臭现象。

  海绵城市改造结合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景观提升的同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展示和宣传海绵技术。工程总投资882.91万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学校内部污水100%收集处理,雨水空置率达到80%,COD削减率达到40%以上。

  与传统工程投资相比,该项目海绵设施增加的投资96.3万元,占总投资的11%。“相当于每平方米新增工程投资18.81元。”王贤萍说,增加的投资部分带来的效益是每年可节约自来水量5500吨,雨水径流中的污染可削减40%以上,水文循环得到修复,同时范蠡湖水质得到提升,建立了海绵教育基地。

  中环南路是嘉兴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两侧各有15米宽的绿化带,海绵城市试点区内全长3.8公里。改造前道路破损、景观不够丰富、积水现象明显,是典型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改造总投资9923.9万元。本次改造的内容除了传统的道路修复、排水管网的重建之外,还采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浅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塘等措施削减雨水排放总量,同时削减雨水污染。

  同样,与传统工程相比,该项目海绵设施投资711.52万元,占总投资的7.2%,每平方米折合单位面积新增工程投资20.8元。增加的投资部分换来的效益是雨水污染物削减40%以上,恢复了水文循环状态和提高了排水能力。

  不增加投资,能否获得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呢?王贤萍认为,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即“筑山理水”。构建地表径流通道,利用自然力量排水,通过生态水景来净化和调蓄雨水。

  在现在的工程建设中,海绵设施如果能和现有的工程同步推进,并很好地和竖向、景观相结合,不仅不增加投资,甚至可以降低工程投资。

  经改造后雨季路面为什么仍积水?

  近期,接连几场大雨,宣告嘉兴正式入梅。梅雨季来临,降雨也在增多。在试点区域,市民看到路面积水仍会疑惑:都经过海绵城市改造了,怎么还有积水呢?

  “积水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来看,造成积水的原因有很多,海绵项目有可能是路面不平造成,也有可能是管道堵塞,后期养护等等,与海绵理念并没有关系。”王贤萍说。事实上,从试点情况来看,我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城市防洪拓展二期工程,增加防洪面积为9.43平方公里(其中试点区面积2.04平方公里),新增防洪堤线总长为8.84公里,试点区范围实现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针对试点区域内10处内涝积水点问题,嘉兴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按照通过“渗”、“排”、“蓄”、“防”相结合的手段,在协调城市防洪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实现城市排水安全。2017年汛期试点区域内无明显内涝,以以往内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建国南路与勤俭路交叉口为例,2017年汛期内涝点检查井液位计监测数据始终未超过警戒线。

  不过从群众的疑问来看,“海绵体”要发挥作用,技术问题很关键。记者了解到,早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之前,嘉兴市基于“十二五”水专项研究成果,发布了《嘉兴市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版)》、《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技术导则》,该部分导则在试点初期很好指导了海绵城市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也为后期相关技术标准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在试点区建设过程中,结合嘉兴市平原河网特征,同步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制定,形成一套适用于本地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并且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

  另外,我市结合试点区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嘉兴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指导图集》及《嘉兴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等适用于本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图集、导则,并且落实到海绵城市相关新、改、扩建工程设计中;颁布了《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工程施工、验收及养护技术导则》、《嘉兴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统一用表》用于指导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验收、运行维护。

  这些图集、导则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在试点区优化完善基础上,在全市层面推广应用,并且发布于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此外,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嘉兴市海绵设施植物研究与筛选》成果,总结分析形成适用于嘉兴本地区的海绵城市苗木推荐表,对海绵城市植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监测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本地的《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数学模型设计方法导则》,用于指导设计单位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成效?

  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效有哪些?从3年多的试点情况来看,城市内涝基本消除、河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增强。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嘉兴市将海绵城市建设充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海绵+”的建设理念。

  在小区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协同推进,改造小区75个,改造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受益户数2.5万户,在解决了小区雨污分流、积水问题的基础上,大大提升小区整体品质,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道路改造中,与“城市道路治堵”有机结合,改造市政道路26条,总长度50公里,在解决了城市内涝的情况下,提升了道路品质及景观功能,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通过植物园、中央公园、环城路绿带等公共绿地及滨水空间改造,使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空间大幅增加,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工程建设得到了老百姓一致好评,尤其是老旧小区方面,因此不少试点外小区,也向市海绵办提出改造申请。

  除了这些成效外,王贤萍认为海绵城市最大的成效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从低影响开发到海绵城市,做好“水”这篇文章越来越受到肯定。

  “在2015年前,虽然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也有一些具有成效的项目,但是技术推广始终难度很大。”王贤萍坦言。

  而现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关注海绵城市,社区里、学校路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接触海绵城市。政府把海绵城市工作写进了绩效考核,建设部门把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抓手,设计师把海绵城市相关技术作为一种设计亮点。“这些迹象都表明,海绵城市理念正在逐渐融入所有人的工作与生活。”王贤萍说。

  今后,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做法将植入到我们城市建设中,水生态保护也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标签: 海绵;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城市;嘉兴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