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嘉兴南湖大桥镇由桥村:水稻田里蹦出“三重经济
2018年07月24日 08:10:47 来源: 嘉报集团 谢梦骑 张文术

  “现在谁还种田?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种田又辛苦,万一碰上灾害一年就白干了。”这是记者在走访农村时,多数农民表达的一个真实感受。在一些村庄,农民已经成为了辛苦、高风险、低收入的代名词,新一代的农村青年纷纷走出乡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这样的趋势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十分堪忧。当前,现代农村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转型期,单纯的种粮小农户已经难以适应变化节奏快的大市场。怎样构建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生产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议题。这一期,记者走进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探索一个传统农业村的产业转型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大桥镇由桥村因为紧挨着新丰镇,同样经历了“供港猪”由盛转衰的历程。原来由桥村一共800多户农户,有600多户养猪,每年生猪的出栏量超过30万头,当时由桥村的生猪养殖数量占到了大桥镇的50%,是镇里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村。

  “生猪养殖是‘水黑河臭’的根源,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敢于在治水上下‘猛药’!”由桥村党委书记魏良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拆除,2014年集中清淤,2015年河岸改造,到2016年,村里最大的一条河流方升桥港已经成为了由桥村最著名的水域景观,是南湖区唯一一个省级中小河流生态河道示范点。

  “清淤大小河道、河浜30条,流域长度超过6公里,新建生态护岸12公里……”现在的由桥村河流沿岸搭建了水上栈道、景观桥,堤岸上的绿道边种满了柳树、银杏,风一起,枝条就与河边人家庭院里种的花草结合在了一起。“秋天在河边散步,路上空中飘洒着大片的金黄色,这景象是村里的一道风景。”魏良说。

  “水稻+小龙虾” 从填饱肚子到鼓足腰包

  “水里有东西碰到脚了,啪的一下溜了!”记者光着脚在一片水稻田的泥里探着,时不时就有什么活的东西打在脚背上。

  “你抓不到它的,小龙虾会在泥里打洞,它一钻进去你就没办法了。”由桥村党委副书记张伟笑着说,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家稻田里小龙虾已经捕得差不多了,大部分已经上市了,接下来就是专心打理粮食的时候了。

  如今的由桥村是嘉兴著名的“盱眙小龙虾养殖基地”,说起由桥村的小龙虾养殖路,魏良和张伟一肚子感慨。小龙虾一直是餐桌上食客青睐的一道美食,2013年以前,市场上小龙虾常常供不应求,大规模养殖的地区并不多见,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小龙虾养殖的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出现病害,一般的农民难以承担一年的损失。偶然一个机会,魏良听闻有种小龙虾养殖方式是可以让小龙虾和水稻混养。为此,魏良和张伟在2013年和2014年组织了两次实地考察,前往江苏淮安市盱眙县了解小龙虾养殖。

  “真正深入了解了小龙虾养殖后,才发现以前人家说的‘小龙虾只生长在最脏的水里’‘小龙虾只吃脏东西长大’‘小龙虾肚子里都是细菌’这种话纯属谣传,水质好虾苗才不容易得病,越好的水质越能养出高品质的小龙虾。”对于水质治理刚刚凸显成效的由桥村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边带动由桥村村民走向富足的生活,一边引导村民建立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魏良和张伟两人一商量,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有了想法,回村开展起来又发生了困难,村民们轻易不敢尝试,都想观望一下有谁带头试一试水。今年60多岁的黎金根可以说是由桥村小龙虾养殖第一人。黎金根回忆说,全村退养生猪后,大家的收入来源堪忧,谁都不敢冒险,再这么耗下去吃饭都成了问题。

  “我家里做过水产养殖,有点经验,再说水稻田里养小龙虾,小龙虾不成还有粮食,不至于没饭吃。”于是,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专门请人从江苏引进了虾苗,由桥村的水稻小龙虾养殖之路就从黎金根的10亩水田里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年就取得成功,小龙虾全被收购了,头年冬天下虾苗,来年从5月至7月间集中上市,一年挣了两笔收入,收入增加了3倍多!”小龙虾食用的饲料不会污染水稻田,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是天然上好的水稻肥料,省力省钱环保不说,粮食产量几乎没有下降。黎金根说,眼见为实,村民们再也不耽误了,有大片农田的人家纷纷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开始水稻田的改造,部分农户为了达到养殖条件,还联合起来把农田整合在一起养殖水稻小龙虾。

  很快,由桥村已拥有250多亩水稻小龙虾养殖田,成为嘉兴市村一级最大的盱眙小龙虾养殖基地。2017年,由桥村平均一亩田小龙虾年产值达到7000元,一亩水稻年产值1000元左右,除开成本,一亩地一年的净利润平均可以达到5000元,由桥村先行的一批养殖户如今都成了养殖大户,养殖规模和养殖标准逐年攀升。

  “为了提升小龙虾品质,水田选用的水得精挑细选,平时村里要安排村民治水不用强拉,自己用的水自己心里有数!”魏良说。 

  第三产业的进击 从单纯农业到复合产业

  走在由桥村的田间小路上,两旁都是这样的景象。水稻田里禾苗半露水面,太阳底下,错落间绿意盎然,原来这清凉的水里还暗藏着活蹦乱跳的小家伙,让人不禁心痒难耐想脱下鞋子去玩耍一番。走不多远,突然看到远处挂着一排红色灯笼,走近一看,一牌坊上写着“忆家园”,看样子像是个农庄饭店。

  不远处有3个水塘,塘中央种着水草。一位带着草帽的中年汉子,正露出半个身子站在塘中央,拔了水草往岸上运。

  “这位大哥,你这是在做什么,水里养了什么吗?”

  “这里面养了小龙虾,小龙虾躲在水草里才能保护自己,不互相残杀,但水草长起来很快,要经常清理下,不然水就又脏了。”中年汉子一推帽檐,露出黝黑精神的脸庞。

  他叫马志良,是这家“忆家园”农庄5位合伙人之一。马志良说,原先他也在村里搞了十多年的生猪和水产养殖,平时没啥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种种养养搞农业。生猪退养后,马志良转包了村里70亩土地,开始了水稻小龙虾养殖和苗木农业种植。

  “刚开始就走得蛮顺利的,越做越顺,信心也就越来越足了!”水稻小龙虾养殖技术逐渐掌握了,空出来的时间也就渐渐多了。马志良自己喜欢钓小龙虾,设想创办个以此为主题的农庄,附近开厂的几位老板对他这个想法很感兴趣,表示愿意出钱投资,一拍即合之下合伙开了这家农庄,修了6亩水塘,办了一个以钓小龙虾为主题的农家乐项目。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钓小龙虾,来的人越来越多,连上海金山的游客都来了。周末塘边都坐满了人,尤其是小孩子跟着父母来玩,都特别兴奋。”马志良说。此时还不到傍晚,太阳已经淡了一些,马志良一指塘边说:“小伙子你看,这时候已经有人来了!”记者转身看去,果然已经有人下了车,扛了钓具径直往塘边走。

  “这是老客人了,有些是周边开厂的老板,隔几天就来,下了班太阳正好落山,钓个小龙虾放松一下,我这里再买点刚捞上来的,凑一大盆新鲜烧一下。我这里各种小龙虾烧法都有,跟朋友喝个酒尝个美味,晚上我们还安排代驾送回去,是不是很享受?”马志良说,自己的爱好能让这么多人喜欢,他觉得特别开心,闲不下来的马志良跟合伙人又在筹划着,开辟一片能在水田里搞摸小龙虾、摸鱼的农家乐项目。

  形象品牌的建立 从增产扩容到提质增效

  高品质的小龙虾,让由桥村村民尝到了幸福的感觉,村民们也十分清楚,好不容易立起来的“牌子”,往往就会在不经意间“垮掉”。

  “前几年,全国各地假冒盱眙小龙虾的案例数不胜数,正宗盱眙小龙虾的形象也受到了损害,我们村一定要吸取教训。”魏良说,为了保证从由桥村出去的小龙虾品质,村委会一家家走访,号召由桥村的水稻小龙虾养殖户加入到养殖合作社的队伍当中,并专门寻求了南湖区农经局的帮助,定期开办养殖技术培训和育苗指导。

  “村民们全部采用合作社引进的盱眙小龙虾虾苗,严格依照合作社的养育标准,每年接受不少于两次的育虾检测,个头、壳色要统一按照合作社的标准进行收购。”魏良说,为了答谢村民们的配合,合作社平时开展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就收取虾苗和饲料等费用。

  村里帮忙联络销路,通过洽谈和农展会展示,“由桥村小龙虾”很快在江浙沪地区打响了名头。因为在多次食品质量检测中表现良好,市场销售价格也在平均线以上。为了控制销售渠道,由桥村对小龙虾经销商可谓精挑细选,“现在我们偏向与大型的冷鲜配送或是直营餐馆、酒店合作,流通渠道太复杂也不易保证小龙虾上桌时的品质,容易影响我们的声誉。”魏良说,现在市场上“澳洲青龙”等肉质更加鲜美的品种,价格可以卖得更高,由桥村目前正在打算拓展试养。

  “养出了甜头,现在村民想法多了,胆子也大了,前不久农经局的专家们开培训课时提到了有种蟹可以养在水稻小龙虾田里,现在大家动不动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组织装塑料围栏,都想着把家里收入再上一个台阶。”魏良说。  

  记者手记

  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应该得到尊重。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根本挣不到钱,农业补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承接农民的身份,宁愿进城通过打工、经商的方式改善生活。由桥村从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开辟了“多元农业经济”,选择生产互不影响、养育互相增益的农业产品,不断提升亩产的附加值,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良性循环”。

标签: 龙虾;水稻;养殖;大桥镇;合作社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7243228976914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