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闸附近的运河。
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童健 沈烨婷 通讯员 沈鑫 潘卫国)舟楫声已远,但运河的记忆仍在传承,运河的故事愈发醇厚。
“行走运河溯文脉”系列报道来到了第五站——海宁长安闸。
长安闸有“一坝三闸”。站在长安镇的虹桥,可以看见一处石砌的分水墩。运河水在此分为两脉。一脉往南,被厚厚的木板拦住,这便是长安坝遗址。两三步便可跨过的木板所在处,古时曾经有无数船只翻坝而过。
长安坝两边的茅草亭里,用于拉船的轱辘已许久不曾转动。亭外柳影婆娑,两只花猫嬉戏打闹,一位老奶奶正陪孙儿看鱼。
向北一脉则依次穿过“三闸”。年岁悠远,上闸和中闸已经淹没于水下。只有下闸还留有一段闸门柱,玻璃护罩四周芳草萋萋。海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张宏元告诉记者:“可别小瞧了这块闸门柱,这是宋代的下闸实物。运河‘申遗’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专门前来考查。”
为何要兴建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坝、闸系统?大运河海宁段的上塘河与崇长港分属上河水系和下河水系,水位高差达1.5米至2.0米,无法直接通航。据史料记载,宋代时大船多采用三闸次第启闭的过闸形式;小船采用转动辘轳的翻坝形式。
张宏元介绍道:“长安闸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达到船行顺利、水量循环利用等多重工程目的,为江南运河技术含量最高的船闸之一,是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在13世纪之前领先世界的实证。”
站在“下闸遗风”石碑旁,远眺滔滔河水,仿佛看见唐舟宋舸竞相驶来。
唐代,此地水运已十分繁忙,设桑亭驿,并开始筑坝。到了南宋,长安镇扼都城临安的交通要枢,漕运、贸易、宦游往来者,摩肩接踵。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诗人范成大赴临安考试,亲历了长安闸的繁忙景象,挥笔写道:“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千里拥孤隧,万马盘一坯。”
元朝末年,张士诚凿通杭州北新关至余杭塘栖的水道,运河嘉兴段主干道北移至桐乡。长安三闸水运逐渐衰落,可长安坝依旧是镇上的水运要冲,等着过坝的舟船络绎不绝。
长安坝、闸的喧闹声,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停息。
一列火车从长安闸上方的沪杭铁路飞驰而过,轰隆隆的声响把记者拉回现实。临走时,听沿街小店的阿姨说,小镇上最近新增了不少共享单车。
千年时光流转,如同厚重的书本一页页翻过,运输技术的更迭未曾停息。舟楫不行,碧水依旧,长安闸附近的运河段一直都是当地人心目中深沉而绵长的眷恋。
沈競璋老人在运河边生活了74年。她经营的茶馆里有许多运河元素,大门楹联写道:“人来人往茶代酒,水涨水落堰似家”,门口的花坛也是木船形状。“我小时候,推开家门,总能见到门口的船堵起来了,船夫急得嚷嚷。”沈競璋说,经过近年的整治,河水越来越清亮。逢年过节,在上海和国外工作的外甥们回来,都要在河边散步聊天。
沿河的居民们和记者念叨起运河故事。许多人都回忆起一件乐事——为纪念运河“申遗”成功,沿河的居民们自发摆起了长街宴。20张铺着红布的圆桌沿着弄堂排开,佳肴飘香,觥筹交错,欢笑声回荡在河畔。
长安闸不仅是居民们乡愁所寄,也是研究水利史的宝贵材料和鲜活的乡土教材。
2013年,沿河的老电影院被改建成了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展示馆外表古韵盎然,里面却用上了各种多媒体展示手段——光影沙盘、3D动画演示、展现运河旧貌的微视频一应俱全。记者和两位游客跳进一艘木船,“穿越”到了宋代,随着环幕影片,饱览了从杭州到长安镇的山水风物。
“这些有趣的新媒体演示,让长安闸的建造技艺更容易为观众所了解,把前人的水利智慧传播得更广。”展示馆讲解员、运河“申遗”的参与者高建林介绍道,不少居民都喜欢带外地的亲友来逛逛。这里还是长安镇上两所小学的课外研学基地和嘉兴市“十大终身学习体验馆”。
从遗产展示馆向两边望去,运河古街换了新颜。为了留住运河文脉,活化文化遗产,长安镇启动了“一坝三闸”周边清代、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工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切都如记忆中的模样;水清,树茂,道路畅达,更胜昔日。
东街维修工程修缮了306户、11895平方米的危旧房及108个房屋立面。西街上已经有了四方口音的游客。沿街店铺里有传统的老字号糕点店,也有被运河吸引的80后90后经营的时尚小铺。刘迎生的汉服摄影工作室正在试营业,“沿河古街既有老城的味道,也有现代的整洁,我觉得这里是拍片子的好地方。我虽然不是老海宁人,但也很喜欢这里。”
端午龙舟赛、中秋灯会……因“一坝三闸”漕运而兴起的古老节庆,正在为长安镇文化旅游提供“活水”。新设立的“运河走大运”迎春健步也受到市民和游客们的欢迎。
今年中秋节至10月中旬,长安古镇中秋灯会惊艳亮相, 沿河的2500盏灯笼灿若云霞。透过灯光长河,是一轮皎月一片清辉。今月曾经照故人,千年运河水的汩汩涛声不曾改变。运河故事却今胜昔,运河畔的人们,正在把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讲得更动听、更美好。
长安闸沙盘。
长安坝遗址。图片均由沈志成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