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颜值”与“气质”并重!让小城镇更宜居、更美丽
2018年12月10日 11:12:54 来源: 嘉兴日报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与乡的纽带和战略节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自2016年以来,沈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整治要求,确定北至彭城港、南至吴家港、东至南北湖大道、西至团结桥港的整治范围,面积约4.1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3538亿元,开展23个整治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功能布局,为沈荡进一步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沈荡镇形象全面提升,配套不断完善,管理井然有序,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规划引领、文化注入,绘就民生底色

  在小城镇整治行动中,沈荡镇牢牢把握住规划这个龙头,高屋建瓴地搭建起符合城镇发展趋势的基本框架,全域规划,从产业结构布局到环境整治提升,再到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百姓人居环境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具体而细致,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坚持“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的原则,以“接轨高铁桥头堡、融入南湖经济圈”为发展目标,以“酒香老镇、悠悠水荡”为形象定位,重点突出“醉美水乡老镇、高铁产业新镇”的发展总基调,编制了《沈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获得市级优秀规划一等奖、省级优秀规划样板。按照“一加强三整治”要求,加强集镇风貌和重要地段、节点的规划设计。聘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名规划师作为驻镇规划师,全过程指导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

  一座小城镇的气质,通过地理风貌、产业布局、历史建筑、人文习俗等多维度散发,而这些都源于当地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滋养。沈荡镇坚持“以水为魂、以文为脉”,通过挖掘特色自然资源与传承特色民俗文化并举的方式,在整治过程中重点突出“浙派民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格,还原原生态江南水乡特色,打造水乡湿地与老镇风貌融合共生的模式。

  沈荡镇还通过“一老带九老”,即通过保护一座千年老镇带动保护和传承“老街、老宅、老祠堂、老酒、老弄、老渔村、老桥、老庙、老水荡”的具有沈荡特色的“九老”文化,建成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九老”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沈荡的乡愁记忆。注重人文关怀,传承红色基因,修旧如旧朱聚生烈士的故居,建成沈荡革命烈士纪念馆,赋予城市客厅红色基因。彻底打通永庆路孩儿桥段瓶颈口,加大朱聚生故居原址及其周边危旧房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力度,腾出近30亩空间,结合小镇居民文化休闲需要,建成约6000平方米的城市客厅——聚生文化广场。

  疏通“肌理”、产业赋能,激发经济动能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解决“脏”“乱”“差”的问题。沈荡镇强治根本,治理“线乱拉”,全力歼灭“空中蜘蛛网”,亮化集镇上层空间。治理“违危旧”,腾出集镇发展空间,遵行“拆违先行、应拆尽拆”的原则,以集镇沿街商户、小区、城中村、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以“四无”企业整治和全域违章清零行动为抓手,典型违建拆在先、宣传舆论走在前,累计拆除违建24.3万平方米;以解危为契机,开展对116处、767户危旧房的评估收储、疏散安置工作,对有保护价值的能修则修、妥善处置;通过整治,共腾出有效空间286.2亩。治理“道乱占”,强化集镇秩序管理,常态化开展整治工作。

  为了优化配套服务,优化城镇“肌理”,沈荡还实施“厕所革命”,优化小城镇公共厕所规划布局,整治改造公厕12个。打通木大路断头路,贯通永庆路瓶颈口,优化城镇道路交通布局,缓解通行压力。维修提升宋坡路、镇中南路,拓宽改造永庆路、镇中北路,完成集镇约8公里的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新增四套红绿灯及监控系统,新增安装11套违停抓拍系统,并对交通指挥系统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交通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集镇居民交通出行规范、安全。

  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否则小城镇就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沈荡镇积极活化产业布局,利用小城镇整治规划编制和总体规划修编契机,立足长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低小散整治和“四无”企业整治为抓手,积极加快对现有产出低、能耗高、污染大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产业退低进高、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相结合,使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互相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将小城镇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颜值被刷新后,沈荡小城镇越来越靓,如何让百姓共享整治成果,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沈荡镇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以自治为目标,成立由片区干部、执法队伍、志愿者和热心商家组成的商家自治联盟,在商户中开展“经营规范、环境整洁、绿化完好、镇容有序、垃圾分类”为五个主要方面的自我管理,并通过综合评选、评优上墙、奖惩机制,推动商家自我管理。以法治为保障,加强道路交通、市容和环境卫生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出台定期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加强集镇环境整治。以德治为基础,建成12个“睦邻客厅”,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群众交流平台,成立道德评议团和红白理事会,在广大群众中培育知贤、颂贤、学贤的社会风尚;开展道德教育、道德评议、道德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维护优美的生活环境、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成为群众的内在自觉。

  沈荡镇运用“三种制度”,推进集镇长效管理。实施“路长制”,划定11个重点路段,由镇班子成员担任“路段长”,相关专业部门为责任单位,定人、定岗、定量、定责,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出动巡查695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3374个。实施“区长制”,划定12个区域,由镇班子成员任“片区长”,全体干部作为包干区成员,经常性开展巡查,查找问题并及时反馈,落实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完成,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两年来,共开展巡查18740余人次,累计解决问题10657个。实施“河长制”,全镇共设立139名河长,确保各级河道条条有人管、段段有人养。通过整治,已全面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镇域地表水考核断面持续保持Ⅳ类及以上。

  沈荡,一座拥有千年文化历史传承的江南水乡老镇,经过整治,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接下来,沈荡将继续按照整治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三治融合”治理,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功能全面提升、环境全面改善、服务全面优化,为打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沈荡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整治;城镇环境;规划;优化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xnews/201812/W0201812105332603128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