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天涯海角”的红船诗篇——嘉兴市农科院五十四载南繁记
2019年04月02日 14:16:39 来源: 嘉兴在线新闻网

  当下的海南,有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湾,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此旅游。而在来往海南的人流中,有一群人很特别,五十四年来他们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却不是享受惬意的海滩或热带雨林,而是为了一粒粒小小的水稻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海南考察南繁基地时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十四年来,嘉兴南繁科研工作者如同候鸟一般,一年四季,随着太阳的直射变化而迁徙。他们利用南方冬季光温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农作物加代、繁育、制种,让一颗颗“金种子”走向全国,在“天涯海角”书写嘉兴农科人的红船诗篇。

  今年3月下旬,记者来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了解那一颗颗“金种子”背后沉甸甸的故事。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60多种“金种子”从这里撒向7亿多亩土地

  从嘉兴到陵水,这一路大约花了7个小时。

  1965年,嘉兴农业科研人员在全省首批开启南繁征程。“以前到陵水,至少需要7天!”这是嘉兴老一代南繁育种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感叹。1974年冬天,今年76岁的“江南育种大王”姚海根第一次参加南繁,从嘉兴乘火车到广州,彻夜排队买票,辗转摆渡到海口,住一晚小旅馆,再从海口坐汽车到陵水,7天已经是最短的时间,若途中遇到船停开、票难买的情况,得要十一二天才能抵达。

  临近中午的大漾试验田,阳光明媚,绿意青葱,稻穗摇曳,一派生机勃勃,不过30摄氏度的气温已经让人有了炎炎夏日的感觉。沿着田间的阡陌,一排排水稻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有的稻株还顶着牛皮纸套,上面附着特殊的数字代码。这些,就是嘉兴农业科研人员的“宝贝”——人工授粉杂交后的材料。这些材料集中展示了嘉兴市农科院各个课题组的农业科研成果,它们在产量、外观、抗性上各有千秋,好似一场“擂台赛”。

  仔细望向试验田,你会发现其中藏着好几位穿着绿色迷彩服、戴着大草帽的研究人员和科辅工,他们弯着腰或端详或拨弄着一株株水稻,好似在与水稻谈心。“我们就像是专业的媒人,在为水稻安排‘相亲’,希望它们完美结合孕育出更优良的种子。”

  为了解决稻瘟病害,在田间搭一个草棚,横几块木板当床,一待就是半个月;被蚂蟥咬伤,感染发烧住进当地医院;生病了,带着满满一箱子药坚持到海南育种;突然下雨,不顾自己,却把衣服脱下来盖住水稻材料……这样的事例发生在一代又一代南繁育种人的身上,但他们却说:“很多人把我们想象成‘苦行僧’,其实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为科研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育种事业带给我们的成就感是十分美妙的。”

  两排巨大的椰树,从大门口通向嘉兴市农科院南繁工作生活基地的会议活动室,“汗水智慧凝成果千重浪时同庆大地丰收,冬至春归育良种稻花香里喜听农民欢笑”,一副对联醒目地贴在门口,镌刻在每一位南繁育种人的心间。眼前的这栋三层的小楼同时也是南繁工作人员的宿舍楼。小楼右侧的一楼是食堂,28岁的年轻科研人员杨海龙在其中一间厨房里拿着锅铲熟练地炒着菜。嘉兴市农科院7个南繁项目课题组30多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做菜。

  中午时分,一个个皮肤黝黑、脚上沾着泥土的育种人风尘仆仆陆续赶到食堂,围着一张张圆桌“风卷残云”,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浸种、催芽、播种、移栽、管理、杂交、选种、收割、脱粒……周而复始的工作枯燥而又艰辛,磨平了一位位科研人员最初的好奇,却坚定了他们为“稻田千重浪,天下仓廪实”而奋斗的信念。

  五十四年来,嘉兴市农科院南繁团队已经成功培育水稻品种(组合)16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达7亿多亩,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中,嘉兴作出了作为7000多年马家浜稻作文化发源地的独特贡献。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几代育种人在希望中孕育梦想,用梦想改变未来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问题的高度重视,激励着一代代农业科技人员刻苦钻研、甘于奉献。

  面积达28.17亩的九田冻试验田是姚海根在海南的“家”,在这里他育成了103个水稻品种,他说自己已经成了“半个海南人”。简朴的卧室兼办公室里,一叠叠田间笔记整齐地放在办公桌上,一旁的架子上则是数以千计的育种纸袋。在他眼中,水稻育种充满了诗意,是把“真善美”的理念通过技术手段导入一件件“水稻作品”。

  76岁的他,走在拥有6000多份材料的试验田里依旧步履矫健,为了给记者讲解,他摘下一株稻穗,轻轻抚触,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你看,这一片水稻多整齐,它的名字叫‘秀水香1号’,外形长得像泰国香米般细长,吃起来则像东北大米般软糯。这个品系我已经育了六七年了,就是希望我们江南也能种出高产又优质的‘东北大米’。”他自豪地说。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为农业做点事理所应当。”南繁育种人黄海祥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87年还在嘉兴农校读书的他聆听了一堂姚海根的讲座,朴实无华的话语叩动了他的心弦。

  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嘉兴市农科所后,他就追随老一辈育种人往返于嘉兴和海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黄海祥率先在我国南方稻区开展晚粳稻“长粒粳”育种,开拓了晚粳粒型育种新领域,并实现了粒型与品质双突破,率先育成并审定了浙江省第一个长粒晚粳新品种、第一个长粒晚粳不育系、第一个长粒晚粳杂交稻组合……

  成功的背后是很多人看不到的艰辛。“育种很枯燥,很辛苦,但还是很有魅力的。它不断给人希望,但也不断让人失望。因为这个材料今天觉得很有希望,明天可能又觉得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黄海祥告诉记者,一个品种从杂交开始到成功一般要六到八年的时间,而且失败率要远远高于成功的概率,所以一个育种人一辈子都可能出不了成果,这就要求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必须要有一种铁棒磨成针的耐心。

  “你们要找付习?他肯定还在试验田里。”傍晚6时许,大漾试验田内,夕阳映照在一张年轻的脸庞上——出生于1987年的付习,已连续四年来到海南。“付习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次采访,最难找的人就是他。

  “我们课题组的试验田里有8000多份材料,得抓紧时间做田间记载、做杂交。我们要从外观、抗性、品质上观察每一个材料,并进行筛选,记载它的特征、特性、形状。”原来,这段时间付习所在课题组其他成员在嘉兴准备其他事务,海南的20多亩试验田里,所有的工作都落在了付习的身上,所以他必须起早贪黑。

  时针转到了晚上10时,嘉兴市农科院南繁工作生活基地一扇扇窗里依旧亮着灯,白天在试验田里的收获,都要及时翔实地记录下来,因为再过不久就要到关键的选种时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里的农业科研人劲头足、成果丰

  半个多世纪的南繁育种,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大地和农民,也激励着嘉兴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百折不挠,永不懈怠;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是嘉兴水稻育种团队不懈的奋斗目标。

  好消息不断传来——

  “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的创制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应用”,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获得的科技进步最高奖;

  近几年育成品种占全省常规晚粳稻播种面积的50%以上,嘉58、秀水134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好品种。育成的水稻品种全国每年推广面积保持在800万至1000万亩,年增产粮食1.6亿公斤;

  2017年11月,省农业厅评选出“2017浙江好稻米”十大金奖品种,嘉兴市农科院选育品种独占六席;

  2018年5月,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嘉丰优2号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是浙江唯一获奖品种;

  2018年,嘉善县干窑镇红菱农机专业合作社应用嘉兴市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嘉67和绿色高质高效配套技术,攻关田亩产达759.70公斤,百亩方亩产达742.17公斤,创造了当年浙江省单季常规晚稻高产最好成绩;

  2018年11月2日,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农场进行了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号万亩示范方实收测产,200多亩攻关方最终测出亩产达到1052公斤,首次突破了亩产1000公斤大关;

  2018年12月,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秀水香1号在“2018浙江好稻米”评选中,全票获评“最好吃稻米”;

  ……

  “南繁育种团队的精神感染着全院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大家根据我市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嘉兴市农科院院长程旺大说。

  近年来,嘉兴市农科院与秀洲区合作,开展了嘉兴北部低洼田种养结合模式构建及其机理研究,构建筛选了藕/鱼、南湖菱/鱼等4种主要种养结合模式,“十二五”期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3亿多元;

  大力推广名特优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建成引种示范基地15个,开发新产品22个,累计推广5.4万亩次,新增效益6000多万元;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生物技术、食用菌等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水蜜桃保鲜、鲜切莲藕贮运、电商葡萄贮运技术和藏红花等中草药脱毒快繁技术的研发应用,推进我市蔬菜瓜果等产业兴旺;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种业的要求,2018年4月,与五芳斋集团和市供销社等联合发起,组建了浙江禾天下种业有限公司,打造从种子研发到米制品的“稻米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嘉兴水稻种业;

  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抗褐飞虱基因利用、氮素高效基因利用、理想株型基因利用、优质稻米基因利用、有害重金属低积累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水稻秸秆和食用菌菌渣等生态循环利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农药安全施用技术研究推广、南湖菱等水生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示范……在“南繁精神”的指引下,嘉兴市农科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广大科技人员在加快推进嘉兴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争先创优、追梦奔跑。

标签: 嘉兴市;嘉兴;育种;试验田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