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从武林高手到非遗文化传播者
韩海华:南湖船拳“打”开一片天
2019年11月14日 06:46: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郁馨怡 李茸 通讯员 宋翰卿

  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郁馨怡 李茸 通讯员 宋翰卿)10月底,韩海华刚刚带着他的团队赴台州参加2019年浙江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现场展示“南湖船拳”的魅力。亲自率队“出征”,韩海华的目标很明确:取得好成绩,宣传好嘉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海华是嘉兴有名的“武林高手”。他是一名武术家、“中国式斗牛第一人”、海华武馆创始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牛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船拳的传承人。年轻的时候,他轻轻一招就将一头千斤重的黄牛摁倒在地;后来,他让《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重现江湖;如今,他正在将自己一手打造的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推向市场。

  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剧照。

  赤手空拳

  摔倒一头黄牛

  身材健硕、目光炯炯有神、说话中气十足,65岁的韩海华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1954年,韩海华出生在嘉兴南湖边的一个武术之家,青少年时期便跟着多位师父学习心意六合拳、查拳、摔跤等,随后又跟着父亲学习回族的传统竞技运动——掼牛。

  “你看,我用双手按住牛角,用力将牛头拧向一边,再用肩膀扛住牛下巴,全力把牛脖子一扭,使牛身失去平衡。再立刻用身体向牛颈部一压,将牛掼倒。”在武馆练武室,韩海华对着一个训练牛头演示了一套他的掼牛绝活。

  正是凭借这套掼牛绝活,韩海华在1982年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把一头重达千斤的黄牛摁倒在地,一举夺魁。后面几年的掼牛比赛中,韩海华彻底打响了“中国式斗牛第一人”的名声,之后,他创办了嘉兴市武术队、嘉兴市摔跤队、嘉兴市柔道队,并开办了海华武术馆。

  虽然从小学习的武术类别很多,但韩海华最为看重的,还是掼牛。

  “面对上千斤的牛,要克服心里的恐惧,与牛斗智斗勇,在掼倒的时候还不能伤害牛”,韩海华总结出了一套掼牛精神:诚信、务实、坚韧、奋进。

  与掼牛精神一脉相承,“学拳先明理,习武必尚德”,每位弟子入门之前,都要学习武馆的馆训。24岁的任汝志是韩海华的徒孙,也是掼牛传承人第三代中的大师兄,参与武馆比赛表演、教学培训等所有工作。

  任汝志坦言,父母对于自己选择的这条学武路并不认同,一方面难免受伤,另一方面觉得不是很体面,自己也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韩海华,总是能感受到一股力量默默支撑自己继续走下去。这些年,武馆又吸收了一些新鲜血液。前几年,韩海华还收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留学生弟子,现在弟子已学成回国。参加武术培训的几位家长表示,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老师有真功夫。

  韩海华在练习掼牛(资料照片)。

  无中生有

  设计一套武器

  收徒、开武馆,名气越发大了,徒子徒孙的队伍也逐渐壮大,韩海华逐渐有了新的想法。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南闯北的经历就让韩海华决定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跳出武术界的小圈子。

  在武馆里,藏着一整套韩海华“无中生有”设计出来的武器。韩海华拿起其中的飞天魔杖演示,只见原本看似普通的金属拐杖,杖头可以打开,下面连接的弹簧可以抛出去,成为一种特别的武器。“杖头是嘉兴特产南湖菱的形状。”韩海华介绍说,这套武器是自己凭着对武术和江南水乡文化的了解,根据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的武器设计并制作出来的,并以“南湖船拳”为“母拳”,为每件武器设计了武术套路和招式。

  关于这套武器,还有个让韩海华自豪的故事。

  2009年3月,55岁的韩海华带着现实版“江南七怪”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大赛,赛后为金庸展示了南湖船拳中江南七怪的套路,韩海华告诉金庸:“江南七怪正是南湖船拳的典型代表。金庸先生还在书中提到了掼牛的张阿生,而我们正是掼牛的继承者。”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再反哺现实,韩海华的步伐走得越来越远。

  得到金庸认同后,韩海华一鼓作气,在嘉兴市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内开出非遗武术展示馆,并挂上金庸先生亲笔题名的“中国斗牛馆”匾额。之后该馆定期面向公众举行大型武术表演,到目前为止已经公演500多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掼牛,韩海华决定申请非遗项目。2011年,掼牛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湖船拳”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首届中国掼牛邀请赛举行,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届,参赛选手从国内至国际,人数与规模逐年递增,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融古通今

  创作一台舞剧

  这几年,掼牛和“南湖船拳”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已到颐养天年年纪的韩海华又给自己出了个新难题:“有没有可能把掼牛、江南水乡文化、运河文化,嘉兴的马家浜文化融会贯通?”于是,韩海华决定打造一部武术舞台剧,将这些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元素都融进去。

  舞台剧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剧本、表演、舞台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韩海华对这部剧的定位是:要打造一部人们愿意花钱坐下来看的舞台剧。光靠武馆20多个“粗人”,这是一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然而,就像之前创办武馆、申请非遗一样,凭着一股劲头,韩海华一点一点做了下来。靠着自己当年参与影视剧拍摄的经验,和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资源,他“厚脸皮”地到处“借光”。光剧本,韩海华自己参与,前前后后修改了近30稿。道具、服装都由武馆的人设计制作,演员也都是武馆里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首次在中国斗牛馆试演,并坚持每周五、六晚上演出。这台剧融合了掼牛、南湖船拳、端午祭祀等多种嘉兴历史文化元素,演绎了一段元朝中后期发生在嘉兴运河段芦席汇的故事。故事的人物设定为“江南七怪”的第四代传人。

  每次试演,韩海华都坐在观众席上默默观看,遇到感觉不对的地方,立即记下来,演出结束后进行修正。虽然基本成型,但韩海华很清醒:“我这辈子都在做‘不赚钱’的事情,要让舞台剧能活下去,只能靠市场。”

  “10年前,金庸先生希望我把江南七怪和南湖船拳发扬光大,现在我若能把《江南武魂》武术舞台剧做好、做出影响,也算是圆了金庸先生的遗愿。”韩海华说。

  如今,已过65周岁生日的韩海华每天精气神十足地忙忙碌碌,他说自己还年轻,要把老祖宗留给自己的宝贵遗产留给子孙后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江南;舞台剧;武馆 责任编辑: 车轶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xnews/201911/W020191114335255320848.jpg

韩海华:南湖船拳“打”开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