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究竟是谁造就了“疯狂”的课外培训
2018年04月18日 15:51:16 来源: 丽水网-处州晚报 肖春霞 付名煜

  课外培训乱象深度调查(二)

  6岁的孩子报了5个培训班、民房办培训班现象普遍、文化培训类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的较多……昨天,本报刊登了题为《让孩子上培训班的你了解这些现象吗?》的调查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课外培训遍地开花呢?记者再次进行了深入调查。

  利益驱使:孩子的钱最好赚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商家自然不会无视其中的“商机”,正是看中了“孩子的钱最好赚”这一点,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课外培训机构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作业辅导、文化课小班补习、文化课一对一补习、语言类培训、特长类培训这六大类,不同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

  一般来说,作业辅导每学期收费在3500元左右;文化课小班补习小学阶段每学期1000多元、初中阶段每学期3000元左右、高中阶段每学期6000元左右;文化课一对一补习初中阶段一般为300元一节课,高中阶段一对一则更贵。

  而相对文化课培训来说,艺术特长类培训,收费会更贵一些。

  那么,培训机构和他们所雇佣的培训老师是怎么分配这个诱人的“大蛋糕”呢?

  王女士在培训机构已经有两年的执教经验了,目前在一所培训机构兼职当小学生作业辅导老师。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培训机构,小学生作业辅导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而兼职老师的薪酬是一天30元。比如说,一个班有10个学生,一个月的总学费是10000元左右,而兼职老师一个月的薪酬仅为900元,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收益都被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收入囊中。

  而据业内人士说,作业辅导的利润是最低的,很多培训机构都会以作业辅导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在培训机构进行文化课培训,这才是大部分盈利点所在。

  升学压力:分数是学生的命根

  唯分数论的中国升学制度,让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在分数上力求更进一步,这也是我市课外培训遍地开花的原因之一。

  家住市区的张女士,她儿子刘浩(化名)是花园中学的初一学生。今年刚开学,张女士就为儿子报了英语、数学、科技三个培训科目。

  “现在虽然说是义务教育,人人可以上初中,但成绩好坏会影响分班呀。”张女士说,她儿子学校有实验班、普通班,实验班招收的是第一批成绩好的学生,普通班则是片区内统招。

  而根据丽水市高中录取办法,每个学校将依据学生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我现在一刻都不敢放松,孩子哪门科目弱,就给他报培训课补一下,希望他能考个好高中。”张女士说道。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是一边抱怨一边给孩子报培训班,他们认为,是升学的压力和现有的考试体制导致了课外培训机构的遍地开花。“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升学标准评价,不能仅仅参考分数就行了,这样的评价体系太单一了。”市民黄先生对记者说道。

  从众心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我对孩子上培训班不是很支持,但她的同学都在上课外培训班,孩子自己也要求上,就给她上了。”市民周女士说。

  像周女士这样,担心孩子在班里成了“落后分子”,因从众心理而送孩子去上培训班的家长还有不少。

  “哪个英语班的老师好,哪家培训机构又推出了新课程……总是聊这些东西。”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亲朋好友聚会时,只要有适龄孩子,教育话题总是绕不开的,而大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课外培训项目。

  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状态,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参加培训班,家长也就简单地跟随、从众,大家都处于“拼”的状态。

  “10多年前,丽水的培训机构才逐渐出现。”莲都区教育局成教处处长桑丽勇告诉记者,那时候,像美术、舞蹈、乐器这些特长班,只有那些表现出天赋的孩子,家长才会送他们去专门参加培训。而如今,“特长”变成了必修课,每个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掌握各种技艺,而且是越多越好。在家长心目中,凡是可能在今后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本领,孩子都必须学会。

  监管不力:无办学许可的机构陡增

  了解,丽水市区刚出现培训机构时,这些机构是由市教育局进行审批和监管的。当时,对课外文化类培训机构的场地、师资、投资人、办学章程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课外培训机构,才能获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后来,随着市场监管部门放宽了营业执照的办理要求,人们的创业热情被大大激发,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丽水市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的不少培训机构存在着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实际经营范围与营业执照规定的不一致。有的培训机构原则上要求,在有了营业执照后,还要到教育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但是都没有办理办学许可证。

  “教育部门只有监管权,但没有执法权,所以课外培训管理是需要多部门联合进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不力现象的出现。”莲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方面是课外培训机构数量突增,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如此一来,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就变成了“没有办学许可证”的非法办学机构。2017年11月省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所有文化课程类课外培训机构要遵循“先证后照”的原则,即先到教育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然后才有资格办理营业执照。

  不过,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我市诸多课程类培训机构仍没有办学许可证,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

标签: 培训机构;文化课;培训班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