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智能手机"种"地 松阳女大学生返乡“搅活”生态农业
2018年05月20日 09:28:02 来源: 丽水网-丽水日报 记者 叶江 通讯员 叶承慧

  近日,松阳县大东坝镇燕田村后山上新开垦的一片水田里格外热闹,不仅有水牛耕田,还有拖拉机翻地。而冒着烈日指挥工人们劳作的,竟是一位用智能手机“种”地,外表斯斯文文的女农人。

  她叫叶洁琳,是樟溪乡力溪村人。2010年从南昌大学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松阳博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营销售社员们种的茶叶、香菇等农产品,用她的话说,与农业的缘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现在的自己是“农业二次创业”。

  “父母总是愿意女孩子有份安稳的工作,专业合作社办了两年后,我就顺了他们的心意,过起了早九晚五的生活。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叶洁琳说,她一直以来的就业观就是自主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2013年,她向单位递交辞呈,只身赴义乌闯荡。

  由于肯吃苦,叶洁琳在义乌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一边从事仿真花的对外贸易,一边在电商平台上卖起热销品,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都有所涉猎。“这几年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盛,我尝试销售的生态稻米市场反馈挺好。”叶洁琳说,在安徽、江苏等地的生态农场进货时,她特意把家乡的生态环境拿去作了对比,发现发展生态农业的所有条件松阳都具备。于是,她再次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7年,叶洁琳当起了甩手掌柜,在把义乌的生意全盘交给员工,回乡依托当初的农业合作社基础,租下厂房、采购机械办起粮油加工厂,为的就是向家人表明她当农夫的决心。

  虽然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真正转型种地后,叶洁琳才知道了其中的艰辛。就拿生产用地租赁来说,想找到既符合生态大米生长环境、又满足规模要求的土地资源就少之又少。“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多个乡镇分散租用田地。象溪镇小佛儿村50亩,大东坝镇燕田村47亩,古市镇黄埠头村27亩……”叶洁琳说,分布各处、总数近400亩田地租赁就跑了好几个月,但至少外部环境都非常好,田地风景用作观光都绰绰有余。

  土地问题解决了,可初出茅庐的叶洁琳一点种植经验都没有。

  今年开春,面对400亩土地的耕种问题,叶洁琳绞尽了脑汁,上网查阅资料,去农业部门寻求指导,还架着心存反对意见的父亲叶少龙一起下地干活。“就稻种选择上我就斟酌了好长时间,最后在县农业局帮忙下,拿了名为‘船工稻’的原种水稻品种和明珠11、矮杆21等有机品种准备试种。”叶洁琳说,自己返乡种地的初衷就是朝着发展生态农业去的,选择适合高山种植的品种颇为关键。

  被叶洁琳的干劲带动,父亲叶少龙也悄悄帮衬起女儿的农业事业。“承包地多为新开垦的,土壤结构、肥力其实都不利于水稻产量,我就悄悄地联系专业户取经,给她提出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的三年计划。”叶少龙说,女儿欣然接受,并已经联系好了有机肥厂家,还做好了在今年水稻收割后全部田里种上紫云英的打算。

  “一些老经验我们可以给年轻人灌输,但他们大胆创新的想法、做法,也值得我们思考。”叶少龙说,叶洁琳把今年的水稻种植作为实验,硬是在赶播种时间的情况下,还专门选择了进度较慢的牛耕和效率较高的机耕两套模式,目的就是要在秋收后对不同耕种方式产出的水稻品质做对比,便于以后优胜劣汰作取舍。

  “年轻人干农活,就该把新思维、新观念也都带进来,只有‘新’字才能真正‘搅活’生态农业。”叶洁琳认为,就单智能手机在田里的灵活运用,就是很多传统农民想不到的。灌水、耕地、播种、施肥、拔草、收割等环节,开启手机定位功能做个实时记录,时间地点、耕种模式都有图有真相,在以后推荐自家好产品时先胜一筹。就拿按面积抛洒稻种数量这件事,老一辈的人想着肯定是人工测量稻田面积,而叶洁琳则仅凭一个“土流网测亩仪”软件,拿着手机绕田走几步就轻松完成了这项工作。

  “这一个月都忙着耕地和播种,原本尝试种植一些高品质蔬果的打算得往后推一推了,有点小遗憾。”叶洁琳说,等稻田全部播种完毕,她就得静下心对水稻生长各阶段的有机肥补充、人工除草等环节好好谋划一番,参照着生态、绿色、无公害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农业项目往所想的方向发展。

  “我的稻谷种得好卖得好了,也许就能吸引附近村民把抛荒的良田重新开垦起来,集聚效应会更利于我今后的产业发展。”叶洁琳对她的“农业梦”充满期待。


标签: 松阳;80后;返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