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水远山长看不足———记山水画家陈承豹
2016年12月11日 14:49:11 来源: 宁波晚报 赵淑萍

  陈承豹,号竹溪子、砚香室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宁波画院副院长,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其山水画作品7次入选全国大展,其中3次获奖,曾多次应邀赴德国、奥地利、美国及香港、澳门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浙江在线12月11日宁波讯(赵淑萍)

  眼前的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年轻态。莫非,正应了那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词意。

  为了绘画艺术,他踏遍青山,在崇山峻岭、渔村海岛、旷野田畴都留下了殷实的足迹。他笔下的南国书城、港湾览胜、四明山水等国画作品,就是浙东大地上一曲曲无声的恋歌。

  1945年出生的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曾师从吴茀之、卢坤峰教授学花鸟画。1980年后主攻山水画,授业恩师为童中焘、孔仲起教授。

  雨中放鸭———春天的故事

  陈承豹的故乡是浙江宁海,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从这里,曾走出了耿直忠贞、铁骨铮铮的方孝孺,走出了左联作家柔石和绘画大师潘天寿。寻根溯源,他跟潘天寿还有些渊源。

  陈承豹母亲的婶婶即是潘天寿的妹妹。他家早年珍藏着潘天寿年轻时的一幅画。画中是一棵虬姿夭娆的苍松,树梢后几笔淡墨,烘托出一轮朦胧的圆月,题款为:老龙惊出夜明珠,边款是:十六年凉秋三门湾阿寿。凝神细看,满纸健劲而清幽的气息,让人有一种高古和典雅的精神享受。这是潘天寿30岁时所作。也许,受大师的影响,他母亲年轻时就爱上了绘画。她擅长传统民间绘画,灶神、门神、钟馗、仕女、动物、花卉、风景……随意落笔就栩栩如生。逢年过节,邻居们经常请她去画门神。耳濡目染,陈承豹从小就爱上了绘画,经常在纸上涂鸦。

  13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陈承豹跟着母亲去村边“自留地”割青菜。多变的春天飘起了细雨,烟雨迷蒙,一切在雨中无声地生长,一切在雨的滋润下更加青葱: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紫云英、翠绿色的小麦苗、羞怯的野花、丰茂的小草……他陶醉了,好想把这些美好的事物都画下来,但又觉得无从下手。“田野里的东西太多,一张纸上不能样样都画上,要挑选自己觉得最好看的画。”母亲说。随即,母亲给他出主意:何不选择一个农民在水田中放鸭的场面呢?画题就叫“雨中放鸭图”。

  在母亲的指点下,一个星期后,一幅稚嫩的风景画处女作———《雨中放鸭图》出来了。这幅画,是以散点透视的俯视构图,以墨线勾勒、淡彩渲染的简单技法在铅画纸上完成的。虽然不是十分精致,却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颇有些风俗画的特色。

  三十多岁时,儿时那幅处女作又一次激发了陈承豹的创作灵感,他以此为生活素材,重新加工创作了一幅山水画———《牧歌春月》。后来,此画入选“浙江省首届耕耘者画展”,并获得了优秀创作奖。

  汲取养分———西子湖畔的熏陶

  提起陈承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或大写意,或兼工带写,有时又是中规中矩的工笔画。同一个人的画作,呈现出好几种风格:有时是传统典雅的,有时又充满着现代气息,生气勃勃;有时是细腻温婉的,有时又恣意泼洒呈峥嵘之势。他数量不多的花鸟画,也是那么鲜活生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执着地迷恋上传统绘画———花鸟画,开始临摹《芥子园画传》。当时,他在宁海城南小学任教。宁海中学有一位老师叫柴时道,年近五旬,他的花鸟画在浙东乃至浙江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1967年夏天,宁海县教育系统举行“教育革命成果展览”,让柴时道负责,陈承豹做柴老师的助手。在将近一个月的筹展过程中,他不仅向柴老师请教有关展览的版面设计、插图创意、美术字书写等,还不时请教花鸟画技法。柴老师悉心指点、谆谆教诲:“《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最好的入门教材,而且要一辈子研习。”“学习中国画的人,必须重视书法的练习,因为书法的用笔与国画的用笔相通,而且中国画必定要用书法题跋。书法是一门历史最悠久的规范艺术,自律性很强,所以要规范临帖,必要时还可以查阅书法字典。”这些话,令他一辈子受用。后来,他在绘画创作的同时,锲而不舍一直坚持研习书法。现在,他的行草书法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当年,柴时道还说了一句中肯的话:“你如选定学习传统绘画为终生事业,以后就要争取到浙江美院去进修一段时间,最好是系统地学习几年。”想不到柴先生的这一提议,后来竟促使他“二进浙江美院”。

  浙江美院是中国美院的前身,位于西子湖畔,含珠蕴玉,人文荟萃,大家辈出,桃李缤纷。踏入美院,无疑让他进入了艺术的殿堂,艺术的天地更为广阔。此前,他师法自然,在故乡的山水中汲取灵感。他注重传统,在临摹前人的作品时苦心孤诣。如今,那些大家丰厚的学养、高阔的视野、独特的笔墨语言,使得他在艺术上迅速得到提升。说起美院的那些老师,陈承豹很自豪,无论是擅长花鸟画的吴茀之、卢坤峰,还是擅长人物画的李震坚、方增先、宋忠元、顾生岳、吴山明和擅长山水画的孔仲起、童中焘,这些教授都是现当代中国画坛的精英,也是艺术市场经得住检验的人物。

  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随老师们去莫干山写生。莫干山上,幽篁遍地,凉风习习。他亲眼看到李震坚为一位女青年写生,驾轻就熟,尤其是画一头烫发时,大笔浓墨,一卷到底、一气呵成,如此酣畅洒脱!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此外,顾生岳的速写用笔洗练、造型精准、神态生动;吴山明的动态速写堪称一流。浙派人物画在全国的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上有深远的影响,他被深深吸引,一度他的创作以人物画为主。

  竹海听涛———大山的启示

  与姜宝林的一次夜谈,在他心里激起了微澜。曾就读于浙江美院,后考入中央美院为李可染研究生的姜宝林,当时还在奉化文化馆工作。一次,姜宝林出差到杭州,那一晚住在还就读于美院的陈承豹的学生宿舍,正好在他的上铺。那天晚上,姜宝林大肆宣讲美术史,竭力宣扬山水画。这次夜谈在他心中埋下了山水画的种子。

  1980年秋天,童中焘、孔仲起带着一批本科山水画学生到宁波写生。那年,陈承豹已经从宁海文化馆调入宁波地区群艺馆。作为学生,他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叙师生之情。从天童到奉化,一路相陪。正是这一次,他感同身受,对山水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此,他的艺术重点由人物画转入到山水画。

  艺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陈承豹常常背着画板,跋山涉水。他深入莽莽的四明山腹地,竹海听涛,林下观泉,看晨昏雨雾,赏霁月风光。他在瓯江卧船听雨,他在佛地悟道写真,他到黄山攀崖探险,他到峨眉登道览胜……他积累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素材。所经之处,不仅用笔墨,而且用文字来描绘大自然绮丽的景观。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灵泉,只有搜妙创真,才能胸有丘壑、下笔如神。在四明山中,他欣喜地看到在一片竹海中那山民的房子,红色的瓦顶,白色的墙垣,高高的墙脚用拙朴的石头垒砌,房屋的结构凹凸多变,这是由于山村地形原因而呈现出的一种房屋特征。一种刚健朴素的美让他振奋。“为什么山水画中的建筑物一定要画残垣破舍呢?以新房子、新事物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不好吗?”他想。1989年,他以四明山为题材的画作《山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省优秀奖、市一等奖。后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一路春风》《茶乡春早》《溪山聚秀》《南国书城》《港湾之晨》《集装箱走向全国》等,无不透出浓浓的时代气息,蕴藉着深沉的爱国恋乡的情怀和向上的精神。

  陈承豹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每逢双休日,他就和学生一起临摹《芥子园画谱》和历代名作,还带领学生出门写生和探讨绘画创作。水远山长看不足,天高地阔乐无穷!

标签: 山水画家;山水画;美院;花鸟画;书法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