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渔山岛海域出现赤潮 现场未发现鱼贝类死亡现象
2017年06月21日 08:35:08 来源: 中国宁波网 鲁威

  中国宁波网讯 6月19日,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渔山列岛至檀头山海域发现含短裸甲藻(含神经性贝毒)和具刺膝沟藻(无毒)的赤潮,面积约380平方公里,呈片状分布,水体颜色为黑褐色。昨天,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渔业部门已对当地贝类进行检测,结果将于近期公布。现场未发现鱼贝类死亡现象,对我市沿海养殖业影响较小。

  有毒赤潮已有十多年未发生

  “近几年宁波海域极少发生赤潮。这样的有毒赤潮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在宁波出现过了。”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毒赤潮的发生具有偶然性。这次有毒赤潮的发生与天气有关,最近宁波正值梅雨季节,闷热的天气非常容易导致有毒藻类滋生。不过,这次赤潮的面积不算大。”

  根据《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经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于昨天12时启动赤潮Ⅲ级应急响应。昨天下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派出专家组赶赴我市指导工作。市海洋与渔业局作出部署,积极开展应对工作。目前,市渔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正在开展赤潮及生物的持续跟踪监(检)测,并邀请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协助开展工作;象山已经临时关闭该区域的贝类采捕,并告知沿岸养殖户加强防范,被关闭区何时开放,将根据监测结果再做决定。

  本次赤潮与福建有毒赤潮无关

  6月8日,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方网站发布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赤潮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有毒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发生在福建海域的是有毒赤潮。据介绍,福建出现的赤潮生物链状为亚历山大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此次宁波发生的赤潮与南方赤潮中的藻类类型不一样。宁波发现的是短裸甲藻,属于裸甲藻目,短裸甲藻毒素可富集到贝类等生物体中,并导致消费者产生诸如恶心、呕吐、腹泻、痉挛、支气管收缩、麻痹、昏迷等神经性中毒症状,因此也曾被广泛称为神经性贝毒。

  “目前看来,渔山岛海域的赤潮影响有限,不会对我市沿海养殖产业造成影响。”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相关部门加大贝类流通监管

  记者昨天向路林市场等地的商贩询问了阿拉宁波人爱吃的花蛤、生蚝、扇贝产地。“近期上市的贝类都是养殖的。”一位水产商户告诉记者,宁波市场上的贝类产品主要是本地近海滩涂养殖的,也有从舟山进来的。“宁波人吃不惯南方贝类,除了少数食堂会用外地贝类烧菜,本地贝类在市场上占大头。”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宁波本地贝类能够满足市民需求。“从南方进来的也有,但很少。”此外,宁波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加强了对贝类的抽检,截至昨日,宁波市场上未发现毒贝。

  “我们加大了对水产批发市场进货台账的监管力度,提醒商户不要购买南方赤潮海域的贝类。”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注意,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应选择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标签: 赤潮;贝类;渔业局;宁波市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