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80后女医生主动援藏一个月 边吸氧边为藏族同胞做筛查
2017年09月03日 11:22:20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赵冠菁

陈梅戴着鼻氧管为藏族同胞做筛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西藏那曲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今年七月,宁波市第一医院80后医生陈梅主动请缨去西藏,成为浙江省第二批援藏筛查包虫病工作的30位专家之一。

  在西藏1个月,陈梅和其他7位宁波医生一起,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天辗转上百公里为藏族同胞做筛查。利用空余时间,她写下4000多字的援藏日记,记录在西藏的点点滴滴。

  刚到西藏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

  整夜睡不着,大把吞药片

  日记节选:7月28日早9点从萧山机场出发,下午4点到达拉萨贡嘎机场,受到当地热烈欢迎。拉萨平均海拔3650米,初到拉萨感觉有些气喘,平时做事情大大咧咧的我,只能放慢节奏。到了晚上,难以入睡;或似睡非睡,一两个小时就醒来,之后便再也睡不着了……

  今年6月,听说要招募超声医生去西藏筛查包虫病,宁波市第一医院超声医生陈梅主动请缨。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到了拉萨,陈梅还是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刚到拉萨,陈梅觉得头痛、胸闷,不吸氧就喘气,还拉肚子,几乎每晚只能睡着一两个小时。到了平均海拔4600米的那曲,高原反应更重了。

  刚到那曲头几天,陈梅感觉全身无力,站立都困难,只能躺在床上。嘴唇一层一层蜕皮,眼睛不听使唤,眼泪直往下流。为了缓解高原反应,尽快投入工作,陈梅开始一把一把吃抗高原反应的药。药吃下去之后,虽然缺氧的症状缓解了,但味蕾受到强烈的损伤,食欲消失了。

  “到那曲地区的6天里,我的体重迅速下降了4公斤,对于爱美的女同志,真是悲喜交加!”电话那头,陈梅自嘲。

  吸着氧气做B超

  最多一天为300名藏族同胞做筛查

  日记节选:2017年8月3日,在那曲地区休息了2天后,我们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对当地党政机关、学校、银行、移动公司、消防大队进行了筛查。由于缺氧症状严重,我们全程戴着鼻氧管,因为如果不吸氧,10分钟都坚持不了。

  陈梅去西藏主要的任务,是为当地居民筛查包虫病。这是一种让当地农牧民谈“虫”色变的病,这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其中,泡型包虫病由于病死率较高,被称为“虫癌”。

  陈梅所在的那曲地区是包虫病重度流行区域,陈梅和同伴们的任务,就是通过B超检查,把包虫病患者筛查出来,让他们接受正规的治疗。

  每天跋涉上百公里,吸着氧气下乡,克服身体的不适为农牧民们做B超,这是陈梅从没有过的体验。陈梅说,因为需要筛查的人数多,她一天最多要为300人做检查,一天下来,眼睛发胀,拿探头的手都酸得抬不起来。

  虽然一天为这么多人做检查,但陈梅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还觉得压力挺大。

  “因为这次筛查出来有包虫病的患者,可以得到国家免费治疗,治疗费用要几万元。我们每检查一个患者都要再三确认过,就怕漏掉一个患者,耽误了他们的治疗。”陈梅说。

  陈梅擅长妇产科超声检查,遇到怀孕的妇女,她也会主动多检查一下胎儿的情况。完成了一个乡镇的筛查,陈梅和同伴们还会对当地卫生院的超声医生进行带教,手把手传授他们超声经验和技巧。

  皮肤黑了体重轻了嘴上长了疱疹

  但收获满满,无悔援藏选择

  日记节选:8月14日。新的一天,早上冻得发抖,起床准备出发……人的可塑性是超乎想象的。到雪域高原2周了,对缺氧和低气压已渐渐适应。从全程吸氧到只要工作间歇吸氧,现在慢慢可以摘掉氧气管工作了!

  “阿里远,昌都险,那曲寒”,这是自古以来对西藏最艰苦的三个地方最形象的概括,对常年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来说,来到这里,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还是对意志、勇气的极限挑战。

  “只有来过西藏的人才有体会,这里环境有多恶劣,在这里工作有多不容易。但我从不后悔主动来西藏。”陈梅说,去西藏才1个月,体重减了,皮肤黑了也粗了,这几天嘴唇上还长了好几个疱疹,她只能每天补充维生素。

  在西藏,陈梅还认识了很多来自宁波各部门的援藏干部,她觉得那些援藏干部要在西藏生活工作三年,更值得敬佩。

  “相信每个援藏医生都和我一样想,尽自己绵薄之力,做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陈梅说。

标签: 藏族同胞;西藏;高原反应;医生;援藏;氧气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