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竺佳 通讯员 刘伟 卢虹 裴秀颖 叶聪聪 沈琦超)11月4日上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范瑞祥携夫人陈予极做客宁波市科协“科技咖啡馆”活动,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师生共话中国航天梦。
“到大学里来作报告还是头一回”
“以前给科研院所的同志们讲得比较多,到大学里来作报告还是头一回。看到诸位同学充满朝气的面庞,不禁让我想起了30多年的求学时光。今天,我就以一名‘老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说一说火箭的基本构造,讲一讲中国航天发展史,聊一聊‘中国梦 航天梦’。”
范瑞祥的一段开场白把所有人都感染了。大家纷纷拿出笔记本,详细地做起笔记。在随后近两个小时中,范瑞祥围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试验、发射全流程,为师生们生动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
“浩瀚星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飞向蓝天,飞向星空,是人类自古以来梦想的焦点。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飞船翱翔天宇,再到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球,“浩瀚星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范瑞祥说,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精神,通过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明朝万户“不可能”的飞天梦想变成了鲜活的现实。
作为我国著名的火箭设计专家,范瑞祥对各个系列的火箭如数家珍。他通过大量图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火箭设计原理、火箭的分类、火箭主要构造等内容。范瑞祥自信满满地说,“‘长征七号’火箭是我们科研团队十年磨一‘箭’的成果。它是我国新一代中型火箭,具有‘高能量高效率高耐力’的特点,可以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而且未来它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现在它的核心技术也是世界领先水平。”
在谈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时,范瑞祥通过一组组科研数据和新闻图片,饱含深情地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是一个‘长征’的过程。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注、大力协同,离不开广大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宁波很美,小海鲜很好吃”
报告结束,范瑞祥和夫人陈予极一起被请到台上,接受师生的提问。“陈老师,您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范老师刚刚讲了两个钟头,先请他歇一歇。我们先来问一问您,不知道您眼中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还有,你们两位工作这么忙,孩子的教育是谁操心地多啊?”陈予极深情地答道,“我的爱人范瑞祥是一个十分勤奋、十分认真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我们两个工作确实很忙,范瑞祥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几乎没有节假日。孩子呢,小的时候靠家里老人照看,我也只有在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照顾一下孩子。好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没有让我们操心。”
“陈老师,您是我们宁波镇海人。欢迎您带着范老师一起回娘家。回家感觉好吗?”范瑞祥、陈予极相视一笑,笑盈盈地回答说,“宁波很美,小海鲜很好吃。回家感觉真好!”
“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有多广”
“军事迷”陶冶老师得到提问机会,“范老师,请问一下,您觉得我们国家航天科技水平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提问的话筒交回到范瑞祥手中。“我们国家过去底子薄,各项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但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的航天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科研生产教育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卫星应用能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蓬勃发展,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亟待提升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有句话,叫‘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有多广’。我希望老师同学们和我们一起努力,为新时代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