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家属决定放弃抢救时怎么办?宁波患者的"隐形权利"这样保护
事关生死抉择 记者探访守护患者隐形权利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2018年03月15日 09:48:21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孙美星 张基隆

鄞州人民医院ICU(资料图片)。通讯员供图

  中国宁波网3月15日讯(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张基隆)在生死关头,面对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抢救的要求,医护人员该怎样应对?本是来陪护女儿的父亲,却在病房里对女儿大打出手,此时医护人员是该充当“和事佬”还是果断采取隔离措施?医院里发生的每一个医疗行为,都涉及医学伦理考量的范畴。

  对于市民来说,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是个神秘的机构。3月14日,鄞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举行今年首场会议。记者探访21位来自医院、社会人士、法律界人士组成的委员们,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宗旨下,如何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守护患者的“隐形权利”。

  患者家属决定放弃抢救时怎么办?

  医生不能简单一句“抢救”或“不抢救”

  距离鄞州人民医院热闹的门诊大厅不远处的一幢行政楼里,2018年首场医学伦理委员会会议正在举行。患者和家属们都不知道,这里审议的每一个议题,都和他们相关。

  21位医学伦理委员会代表,大部分来自医院各科室,包括院领导,护理、急诊等部门,还有两位社会人士和律师参与其中,这是为了让探讨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更加多元。委员的性别比例也有严格要求,男女各占一半,有利于避免性别歧视。会议上讨论的议题都由医院各科室提交,临床工作中遇到值得探讨的话题,都可以上会来讨论,所有决定则围绕“保护患者权利”的宗旨展开。

  这个于2012年成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如今已经推出了多项举措,影响面最广的就是抢救患者面临的生死抉择。

  春节前,医院ICU收治了一位50多岁的脑干出血患者。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所在,一旦遇到损害,几乎不能手术。这位患者入院时已经是深度昏迷,需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医生竭力抢救一周,患者病情还是未好转,逐渐出现体温从40摄氏度高烧到34摄氏度低体温的反复,随之尿崩和无尿状况交替出现,病情不容乐观。

  一边是每天还在继续累计的高额治疗费用,一边是希望渺茫的抢救结果。此时,家属找到医生,提出要求放弃抢救。这一幕,在医院ICU护士长王艳芳眼里,太过寻常。

  过去,医生会再三确认家属意愿后让其签字出院。自从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此专门讨论后,委员们觉得应该有更完善的一项制度和流程,让患者家属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作抉择,也可以避免一些后续的问题。

  “医学伦理的本质是尊重生命,也包括尊重临终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王艳芳说,现在很多人都希望亲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少受痛苦。为了让家属能充分考量,医护人员会给出具体的治疗和抢救措施清单供选择,比如气管切开、心脏按压、点击除颤等物理方法,以及静脉营养、升压药物、强心药物等化学药物的方法,让家属来选择他们所能接受的。而不是简单一句“抢救”或“不抢救”。

  该不该管患者“家务事”?

  医护人员往往面临两难境地

  3月14日的会议上,内分泌科提交的议题是患者在院内遭受家属虐待怎么办?

  鄞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日收治了一位20岁的糖尿病女孩。她的病情不容乐观,除了糖尿病还伴有甲亢、酮症酸中毒,住院期间由其父亲陪护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严格的要求。一天晚上,病情好转的女孩不听父亲劝阻,擅自吃甜食。阻拦无效的父亲当场就怒了,想到自己为了给女儿治病已经花去大笔钱,她还不听话。于是在病房里暴打女儿,惊动了医护人员。

  “医院就像一个小社会,经常会发生各种事情,有时候是家属和家属打起来,有时是医院里相邻两张病床的陪护打起来。”鄞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裴仁治表示,这些行为不涉及医疗纠纷,但发生在医院,势必会影响医疗行为。医生如果袖手旁观,肯定不行。但如果管得太宽,又遭遇“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尴尬,把握介入的度非常关键。为此医院打算出台一套处理流程,让所有医护人员了解面临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办。

  最后,内分泌科医生出面疏导现场、保护患者。同时立即通知这位女孩的其他家属来医院陪护,隔离肇事家属,并禁止有暴力倾向的该家属来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的话题涉及医疗行为的方方面面,不但考虑患者的利益,也会涉及对临床医生的关怀。”鄞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宁奋介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如果遇到需要立刻做决定的议题,可临时召集会议讨论,只要半数以上委员参加,2/3以上委员赞成,就可通过。

  让医学试验多些人文关怀

  每项新技术都要有“通行证”

  在医学前沿探索的路上,总难以避免与医学伦理的纠葛。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介入,让每一个冷冰冰的科学试验也有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各大医院都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他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对新技术、新科研项目的医学伦理探讨。委员们每一次对新项目仔细追问,都是为了保护患者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试验”。

  宁波大学的教授和鄞州人民医院的儿科、妇产科医生联手,想做一项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科学研究。如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就算在产后血糖正常了,还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在未来患上糖尿病,而其子代患上糖尿病和一些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很高。

  不过在这个研究开展之前,他们还必须拿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通行证”。因为要做这项试验,需要采集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3毫升外周血和胎儿的3毫升脐带血,提取DNA和RNA后进行研究。

  3月14日的会议上,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委员们针对患者知情权、患者是否会受到伤害、患者隐私能否得到保护等问题,进行一一询问。在得到满意答复后,最终给这项科研项目在鄞州人民医院的开展亮起了绿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和新科研项目都能获得通过。

  鄞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一位医生发明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止血带,能在肝脏手术中有效减少出血量。但医学伦理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后发现,这种止血带是直接和人体组织接触的,虽然接触的时间只有手术中的短短一个或者几个小时,但因为医生提交不出止血带所有材料在人体内使用无害的证明,委员会还是决定对这项应用亮“红灯”。

  “一项全新技术要进入临床,哪怕是成熟技术,也需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鄞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裴仁治表示,医学应当为解除或减轻痛苦而服务,在科研项目的审核上,遵循的宗旨就是绝不能以“科学”的名义漠视甚至制造苦难。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宁波各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所发挥的作用,和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长远来看,医学融入人文关怀,能让医疗服务更贴心,亦可保护双方权益、缓解医患矛盾。

标签: 家属;抢救;生死;病患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