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耕耘教育12年,他要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减负增效
一颗“北极星”:点亮每个学生最弱那一点
2019年04月13日 08:45:3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益敏 通讯员 张明明

  浙江在线4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 通讯员 张明明)蔡志涛从宁波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宁波。北极星创始团队4位核心成员年轻相仿,都是80后。他们相识在12年前的大学时代,从大二起4人先后3次联合创业。

QQ截图20190413084423.png

  曾经“恨透”教育事业,却坚持了12年。他相信未来三年人工智能教育将迎来春天

  和老团队多次创业的蔡志涛始终坚守的,始终没有离开教育领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教育过程大同小异,都是老师讲什么,我们听什么,但往往因为个性化的差异,每个人在知识点上的缺失,是不同的。”蔡志涛说。

  事实上,从小到大,蔡志涛也曾被教育所困,“以前甚至因为被逼着学,有过一段时期厌恶上课。老师、家长逼着学很多东西,有些我会的,老师也要重复地让我们做,我不会的,简单讲几遍,我还是不会,也不敢多问。”蔡志涛笑着说,自己很小就长了白发,“可能也跟当时读书不开心有关。”

  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蔡志涛从大学毕业后,就立志要改变教育的现状,实现缺什么能补什么。他当过英语老师,自己也合作办过教育机构,但最终发现,要改变一些学生的本质问题,还是需要技术的支持。

  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科技上的不断革新,给了蔡志涛在教育领域上突破的灵感。两年多前,蔡志涛和团队在经历创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孤注一掷,开始研发“千人千面”的教育软件——北极星AiTutor。

  “我们坚持的是以高级算法为技术内核,结合纳米级知识图谱与知识点追踪理论的模型。”蔡志涛说,通俗地说,这套技术所呈现的,是能够追踪判断学生知识点的每一个掌握情况变化,从百亿级知识点认知状态中,精准定位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薄弱知识点的认知等级,通过数据采集,构建学情“数据画像”。

  蔡志涛举了个例子,我们的模式,更接近“西医式”教学诊断分析模式,“就是结合知识目标认知模型,自动规划‘最优学习路径’,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教书和育人怎么分开

  未来三年可以迎来“春天”

  不过,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创业中,蔡志涛一直接受到不同的声音——人工智能教育,到底能带来什么?

  “事实上,互联网技术加上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对于普通互联网产品而言,允许犯错,大不了重头再来,但是教育没有,每个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蔡志涛说,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研发产品时更加谨慎。

  “老师依赖人工智能不是坏事情,我们的目的就是把教书和育人分开,老师最大的作用是育人,教书留给人工智能。”当过老师的蔡志涛对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了然于心,他和他的团队立志通过人工智能化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现状。

  蔡志涛记得,为了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学校或是培训机构,他往往讲一个亮点就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很多知名老师,即便觉得我们这个产品好,但也不敢轻易给学生用。”

  但是,长期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的蔡志涛始终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3年,将迎来市场应用爆发期。”蔡志涛说,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方面有着很多优势,比如,可以成为教师助手,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效率,辅助教师完成备课、批改等日常工作,把教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能够帮助老师实现大数据化的学情分析诊断,准确定位学生学习中的学习障碍。”

  比如,人工智能自动出题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帮助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动生成不同的试题,一个班级50个孩子,生成50份个性化的作业,可以减少约40%的“无效作业”,这样学生就真正告别“题海战术”。

  近2000家学校成为客户

  要把优质资源带给偏远山区

  随着他们团队在技术方面的成熟,他们开发的软件逐渐从首先定位学生,发展到定位老师。蔡志涛说,让老师们用“数据决策”代替“经验决策”,用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人机共教”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事实上,目前,这套名为北极星的软件上线一年,已经服务近2000家学校,生成学习分析数据数十亿条,“我们的客户包括上市公司昂立教育集团、海亮教育集团等国内民办教育领军企业。”蔡志涛说,这样的成果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人工智能技术能促进教育公平,通过人机教学的模式,让年轻教师拥有和资深的优秀教师一样的经验,从而把优质教育资源输入给偏远山区。”

  这几天,更让蔡志涛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技术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认可。目前,还完成数千万的pre—A轮融资。融资由西电天朗创投/聚卓资本领投、聚科资本跟投,此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市场拓展、产品升级,以及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其实,投资教育的回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当下这样的技术,是发展趋势,所以,我们愿意为这样的技术提供支持,也是为教育的发展增添自己的力量。”一位投资人说。
  耕耘教育12年,他要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减负增效
  一颗“北极星”:
  点亮每个学生最弱那一点

  33岁的蔡志涛满头白发,却也神采奕奕。创业12年,他却从未离开过曾经“恨透了”的教育这行,他甚至自嘲,做了12年的“校长”,连自己都想不到。

  如今,在蔡志涛取名为“北极星”的公司里,他依然自称“校长”,而他团队成员互称“老师”。他说,公司做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却落地服务教育行业。“我们希望通过‘千人千面’的高效个性化学习,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与学习,助力教育减负增效。”蔡志涛说。

  事实上,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领域时,很多人无法相信教育也能实现人工智能,“甚至很多人惧怕人工智能化的教育,但是,在我看来,只有真正做到智能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才能在当下时代,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力。”

  在蔡志涛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立足现在,看到未来的事情。“所以,校长这个角色,我要一直当下去。”

标签: 蔡志涛;北极星;团队;教育;老师;创业;人工智能技术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nbnews/201904/W0201904133758183038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