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农村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网格事件办结率超99%
扎紧制度篱笆 凝聚民心共识
2019年06月08日 07:34:0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 通讯员 王方盛

  浙江在线6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磊 通讯员 王方盛)拿着智能手机走访辖区网格,及时发现问题,线上进行记录反馈,这是宁波市镇海区光明村网格员何春英每天的“必修课”。在走访中,他发现过安全隐患,解决过邻里纠纷,处理过火灾事件。

  近年来,宁波建立起一个“发现、上报、分流、处置、评价和考核”闭环网格,实现空间全覆盖、地域无缝隙。11478个基层网格和10591名专职网格长构建起基层治理“安全网”,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以上,居民安全感达98.6%。与此同时,宁波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在深化创新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方面涌现出许多亮招实招,发挥出巨大威力。

  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小微权力36条清单,发源于宁海,界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权力,从源头上把农村基层权力关进“笼子”。宁波10个区(县、市)全面修订升级这一清单,确保农村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发源于象山小山村的“村民说事”制度在宁波农村全覆盖,实现基层治理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的转变,农村基层98%以上的矛盾在镇村两级得到妥善处理。

  围绕“治理有效”总要求,宁波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加强乡村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去年开始,宁波市委办公厅推进小微权力清单和“村民说事”制度融合,发挥制度“1+1>2”的效果。

  “‘村民说事’在最大程度凝聚民心共识,明确村里要办什么事,而通过小微权力清单,给村组织干部如何干事、干成事提供指南。”宁波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以此应运而生的余姚市‘小板凳’工作法、慈溪市‘圆桌夜谈’制度、宁海县‘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等制度与‘网格化管理’‘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一脉相承、相互融合,扎实推进宁波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形成乡村治理有效和文明乡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随着农村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一个党组织领导、村民民主参与、村干部干事担当、权力规范运行的乡村善治体系正在宁波形成,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去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33元,比上年增长8.9%;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8.1亿元,比上年增长6.3%,村(社)均收入277万元,行政村总收入全部达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


标签: 宁波;治理;安全隐患;农村基层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扎紧制度篱笆 凝聚民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