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退役军人服务站 为民服务不“退伍”
2019年08月02日 07:58:00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李洁

黄铁军教孩子们制作泥塑。

  7月30日,镇海蛟川街道俞范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了辖区内的12名退役军人代表,前往镇海某部军营参观交流。这是该服务站组建以来,首次举办退役军人代表回军营活动。

  “我们辖区内有33名退役军人,平常我们一直与他们都有联系,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宣传等专业化服务。”俞范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管员罗亚平告诉记者,7月初,俞范社区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让辖区内的33名退役军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家。虽然他们离开部队已经几十年了,但身上的那股军人气质和作风丝毫没有褪去,依旧发挥着余热,为社区、居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零距离”维修

  一个电话服务送上门

  最近天气炎热,许多居民家用小电器也纷纷“中暑”,俞范社区居民施善昌有时一天能接到好几个求助电话。只要有居民求助,施善昌便会第一时间赶去,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施善昌今年70岁,是一名退伍老兵,他的热心肠是出了名的。“我是1968年应征入伍的,当了3年的兵,在部队里我学会了各种电器设备的维修,退休后就发挥点余热,帮助居民维修小电器,没啥大不了的。”面对记者采访,施善昌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由于俞范社区的居民楼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公共区域的电灯坏了没人修理,热心的施善昌看到后,就主动当起了维修工。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社区里有这么一位维修达人,家中有什么损坏的小家电也会找他帮忙修理。2011年,在俞范社区的牵头下,“零距离”维修队应运而生,施善昌担任队长,五六位懂维修的居民也加入其中。

  “一般找我们维修的大多数是老人,年纪大的人比较恋旧,东西坏了舍不得扔,就想着修,老人家心比较急,所以我们只要接到电话,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修理,所以就取名‘零距离’。”施善昌说,“零距离”维修队是免费为群众服务的,只收取零部件的成本费。

  变手工艺人自主创业传播传统文化

  杨门女将穆桂英、齐天大圣孙悟空、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在宁波镇海广电青少年中心的一间教室里,阵列着上百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面塑形象。这些精美的泥塑作品,全是退役军人黄铁军捏出来的。

  2002年,出身湖北农村的黄铁军参军入伍,成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一员。泥塑需要的工具简单,一团面、几根有机玻璃棒就可以,入伍没多久,黄铁军迷上了这门手艺。自己买教材、工具,用单位食堂的面粉、蜂蜜做成面泥练手,先从最基本的卡通造型做起,再学复杂的人物肖像。2013年,在一次军民共建活动中,黄铁军来到了镇海俞范社区民族非遗文化传播基地,在这里他找到了泥塑手艺的平台。

  2017年服役期满的黄铁军,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他思考良久,决定留在镇海继续追梦。如今,黄铁军已在宁波落地生根,不仅被镇海仁爱中学、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等学校聘为拓展课泥塑手工老师,还在镇海广电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泥塑专业授课教师。2018年,在俞范社区的支持下,黄铁军成立了“黄铁军工作室”,致力于传播泥塑、面塑技艺。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和发扬,转业后我选择创业,从来没有后悔。”黄铁军说。

  自学书法国画用艺术宣传社区文化

  在俞范社区,有一位擅长丹青的退役军人姚旭初,不少居民家中墙上挂着的字画,就是出自姚旭初之手。

  1983年,姚旭初从东海舰队退役转业到镇海炼油厂热电站工作。2006年退休后,姚旭初重新拿起了荒废多年的画笔,并成了俞范社区书画联谊会的副会长,与书画协会会员一起走进学校、企业、军营、兄弟单位进行文化交流,让社区文化成了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在社区各类公益惠民文化活动现场,也经常能看到姚旭初挥毫泼墨的身影。

  “一年我大概要画50多幅的画送给居民,春节前还要写对联、福字,很高兴大家能喜欢我的字画,有了居民的支持,我写字作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姚旭初说。


标签: 铁军;维修;社区;服务站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宁波退役军人服务站 为民服务不“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