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远去的盐帮踏出一条惊艳古道 如今驴友徒步驴行
2017年11月07日 14:19:19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俞颖颖 梁凯凯 倪玲玲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远处是绿意盎然的连片竹海,近处村民们正伏在金色的稻穗里收割稻谷,古道上偶尔会遇上一两个赶着小马的村民……秋色渐浓,新昌的盐帮古道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一路崇山峻岭,青山绿水,景色优美。”2011年,新昌公布了十大经典驴行路线,青宅出发至棠家洲的古道成功入选。

  10月24日,我们从结局山村出发,沿着古时盐贩、村民踩过无数次的道路上山,去领略古道之美。

  古道名片:新昌盐帮古道,这是一条从新昌县大市聚镇,过小将、巧英直通宁海的道路,古时,盐贩们沿着这条道路去宁海贩盐,故有了盐帮古道的名称。这条古道四通八达,经过沿途不少村子。

  古道之昔:盐贩演绎酸甜故事

  10月24日午后,暖意正浓,结局山村村民王生苗和邻居坐在村口的香榧树下休息聊天。

  香榧树已经有800多年树龄了,每年都会结果,村民家中如果有孩子结婚,必会捡香榧晒干,染红后当做吉祥果。

  作为结局山村人,65岁的王生苗对盐帮古道太过熟悉了。“我的爷爷曾在上面挑过盐。”王生苗说,他从小就听说这是运送私盐的道路,村里有不少人的爷爷就曾沿着这条道路去宁海挑过盐。

  王生苗爷爷的时代,小将镇不少人都有去宁海贩盐的经历。“明清时,小将、南洲两个村,光挑盐的担就有500多根。”曾写过《小将村志》的老人石小焕表示。盐帮古道的热闹由此可见一斑。

  盐帮古道的繁盛在当地也留下了一些传说,小将镇迭里村附近有一个叫做石粥岭的地方,相传古时有位老人在这里卖粥,每天要用一石(古时计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125斤)米熬粥,供应来往客商。

  到了王生苗这一辈,不用挑盐了,村民们开始沿着古道挑柴火去大市聚卖,20多里的山路,村民们歇歇停停,走上2个小时就能到大市聚的市场。“柴挑到大市聚能卖1分钱一斤。”王生苗说,那时候家家户户粮食不够吃,只能靠卖柴火贴补家用。

  王生苗自己从10多岁开始就挑柴火卖钱,因为年纪小,最初一天只能挑50斤柴火,赚到5毛钱,自己留2毛买午饭,剩下的3毛就交给妈妈买米。

  古道之今:美景醉倒众多驴友

  和村民们聊完天,我们开始沿着古道往大市聚青宅村走。一路向上,和远处的竹海逐渐拉开距离后,天地间顿生辽阔感。

  沿途的古道边,看到了不少外地驴友留下的红飘带,余姚、萧山等地的户外登山队留下的飘带颜色依然鲜艳,显然是不久前留下的。

  2011年,新昌公布了10条经典驴行线路,盐帮古道成功入选。“外地来旅游的人比较多。”新昌登山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午1点多,我们到达峧头(三岔口),左手边是一大片风光秀丽的大草甸,古道右边有一个已经破败的小房子。“这里原先是大家的田地,后来荒废了,就成了草甸。”村民郑林法正在附近割草,他告诉记者,破败的小房子边原先是茶亭,一共有三间房子,他的奶奶、养父都曾在里面烧茶,免费供应来往的行人。

  站在草甸上,目光越过水帘尖,远处的大市聚镇已经豁然在望。

  在不少人心目中,水帘尖是一处圣地。相传,佛教般若学本无异宗创始人,东晋名士竺道潜曾在这里隐居三十年。所以走盐帮古道,去水帘尖转一转是大家不二的选择。

  谈话间,正遇上赶着小马上山的老王夫妻,他说山路挑重物不方便,他特地借了一匹小马来驮收割下的稻谷。

  “来这里的人很多。”老王告诉记者,初步算算,每年至少有上万人经过盐帮古道到达结局山村,大家在村里转上一转,拿小火炉自己烧饭,吃完就走了。老王说,看新闻知道大家都喜欢到村里转一转,乡村旅游很闹猛,他们都在想大家能不能好好经营一下这条古道,以带动村里农产品的销售。

  古道之期:

  1000万扮靓经典线路

  村民们希望利用古道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如今,大家的这个诉求得到了古道所在乡镇——小将镇、大市聚镇的积极回应。

  “盐帮古道已经入选我们2018年特色古道打造项目。”小将镇副镇长俞杭委表示,根据初步方案,他们将联合大市聚镇,共同出资1000万元“扮靓”盐帮古道,具体线路为:青宅——结局山——里家溪——严丹赤。

  据介绍,特色古道打造的重点包括古道修复、沿途休息平台建设、沿途景观打造,其中的节点——里家溪村还将作为A级景区村重点打造。

  俞杭委表示,利用盐帮古道发展乡村休闲游,把养在“深闺”的古道、古村落推到大众视野中,最终目的还是带动沿途村民致富。

  记者手记:

  可持续开发才是关键

  在大众的印象中,不论是景区还是古道,只要火了之后,必然遭受垃圾围困之苦。但是,我们从结局山村走盐帮古道,沿途几乎看不到什么垃圾,这个现象实在令人欣喜。

  可以说,从古至今,新昌的盐帮古道上人流不断,只不过,以前这条古道承担的是交通运输功能,如今更多是发挥旅游休闲功能。小将镇和大市聚镇两地都表示,要保护和开发并重,这显然已经认识到了古道历史带来的效益。

  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可持续开发问题。一个景点在成为“网红”后,能否可持续发展才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否则所有的投入会成为负担和浪费。我们期待两个乡镇在古道开发可持续发展中交出满意答卷。

标签: 古道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107531966302254.png